人生论

心理学与生活的距离没你想的那么远

发布时间:2021/4/14 17:34:02   点击数:

社会,是由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的发展也是社会的发展。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生活在当下社会,每天会发生形形色色的事,我们不可能都参与进去。但我们可以通过书,扩宽自己的眼界,提前了解社会形态,体验不同的社会生活,从而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博雅荟开启“社会百态”栏目,摘取巨著精彩片段,带你以另一种身份走过漫漫人生路。

希望这个栏目,能让你对社会形态有个更深的理解,把握当下,活得自在。

人的科学其实是关于生活的科学,《心理学与生活》巧妙地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出来,让我们体味,让我们思索,让我们探索,让我们欣赏,让我们体味。正如这本书所说:“心理学是人生指南针。”在该书中,作者将学习《心理学与生活》的过程,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在我看来,这本书可谓了解心理学、理解人性和自我成长的首选读物。它能帮助我们生存与学习,赢得竞争,缓解压力,它还能帮助我们抓住机遇,实现梦想,成为人生赢家。

本期节目,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菲利普·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简介:

菲利普?津巴多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GorgZimbardo,年3月23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以年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和编写大学心理学教材而著称。美国心理学会(APA)前主席,自年以来担任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内容简介:

《心理学与生活》就是让你了解心理学的一把钥匙。正如它的作者之一菲利普·津巴多所说:“尽可能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最全面、最新的心理学知识;同时,通过介绍心理学如何与生活息息相关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它不仅介绍心理学的经典理论知识,而且致力于利用坚实的科学研究来与心理学中的错误观念作战。

接下来让我们品味《心理学与生活》中的精彩片段。

01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心理学。本书的定义是: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心智过程的科学研究。

这意味着,心理学首先是科学研究,它是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收集的证据基础之上的。例如灵修,因为无法被科学方法所验证,所以就不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其次,心理学研究的领域是行为和心智过程,亦即可观察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这是我们终其一生都不会停止的,所以心理学研究人。第三,心理学分析的对象往往是个体,可能是一个新生婴儿,一名大学生,也可能是一只黑猩猩或者小白鼠。

那么,我们要如何学习心理学?作者提到,就是要学会分享心理学家的目标,亦即: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包括:

1、描述发生的事情——

准确地观察,按照事实的本貌而不是期待或希望去客观地描述行为,从整体到最细微处具体观察。

2、解释发生的事情——

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规律模式,找到影响因素,把已知和未知的事物创造性地整合起来。

3、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精确地表述一个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

对特定行为方式潜在原因的解释,常常能使研究者对未来行为做出精确的预测。

4、控制发生的事情——

控制是核心的、最强有力的目标。控制意味着支配行为的发生或不发生——启动行为,维持行为,停止行为,并且影响行为的形式强度或发生频率。

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了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的途径。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心理学家,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像心理学家一样去思考,获得人生的掌控感。

02

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高明的商品广告也充斥着我们的每时每刻。今天有专家说“每日喝纯净水对身体有益”,明日却有专家说“纯净水会使身体变弱”。此时,我们很疑惑,不知到底该听谁的,此时,我们便可以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思维”来分辨

第一步:初始观察,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由观察、信念或获得的信息萌生一个想法,提出一个问题。

比如,当你听到以上两位专家的不同看法,你的脑袋里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喝纯净水对身体健康有帮助吗?

第二步:自问自答,形成假设。

人是有意识的,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时,其实我们心中就有了一个关于这个问题的假设。假设是指,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试探性的、可以检验的阐述。

于是,你如果看见过有水垢的自来水和无数来自商家的“科学”广告,可能会假设:“因为纯净水过滤掉了对身体有害的细菌,所以喝纯净水对身体健康有帮助。”

第三步:设计研究,验证假设。

我们可以使用科学方法去验证假设。科学的方法是整个思维的核心。科学方法的目标是使得研究者所下的结论有最大的客观性。

可以使用的科学方法包括:实验法、自我报告法、行为测量和观察法等。

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就包括:怡宝的自我报告法(心纯净,行至美),或者是康师傅的行为测量法(纳米级滤净、细菌数值),又或者是农夫山泉的实验法(实验室,白大褂、显微镜)。

第四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在验证之后,我们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你看,到了这一步,纯净水厂商就经不起检验了。因为迄今为止,没有一家纯净水厂商可以提出这样的数据——喝纯净水能在身体健康上起多大作用?

因此,我们对纯净水的作用将信将疑。至此,你对那位告诉你喝纯净水对身体有益的专家的话应该就有基本判断了。

第五步:公开分享,广泛讨论。

在得出结论之后,心理学的研究者一般会发表论文或通过著书或演讲传播自己的理论。通过传播,更多的研究者会加入这个课题的讨论,识别它没有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这一步类似于现在的联机学习。例如纯净水这个话题,我们可以通过百度获得各种观点。比如,有报告称,喝纯净水将使身体发生健康风险。

一篇来自捷克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的文章《饮用纯净水的健康风险》中就谈到,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具有潜在负面影响,人们喝这些类型的水可能就无法吸收本应从矿化度更高的水中吸收的矿物质,甚至对肠黏膜、代谢及矿物质平衡或其他身体机能有直接影响。

此时,如果是有心的纯净水厂商,就应该通过下一步来去回应此类质疑。

第六步又回到了第一步:继续观察和提问。

通过讨论,起初的研究者可能会对开放的问题做出回应并再次开始新的研究,验证新的假设,这就又回到了“问题-假设-研究-结论-分享”的循环中。

正如上一步所提到的,纯净水厂商应该就《饮用纯净水的健康风险》这篇文章中提出的质疑进行回应,开始新的研究,验证新的假设,这才能让“纯净水有益身体健康”的观点站住脚。

而作为一名掌握了研究思维的消费者,我们是不是就能通过“提问-假设-研究-结论-分享”这样的模型对各种广告进行判断了呢?

-END-

这本书作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心理学入门经典,能让我们感受到心理学不是那么神秘的,它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同时它也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如果要想要继续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了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各位读者,不知你们读完本文后,对《心理学与生活》有什么感受?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和小编交流~▼往期精彩回顾▼活着就是一切

未来已到达

文字编辑:许锦翰江琼宇黄健涛郑松勋林泽桦图片来源:网络审核:曹凤霞阮帼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139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