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张凤英林黛玉七绝中体现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要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是有诗词的基因的。曹雪芹的爷爷是著名的诗人曹寅,曹寅不但是诗人,而且是刊刻《全唐诗》的“主编大人”。曹寅有很多事业,我最关心的是他是著名的诗人,这一点对曹雪芹影响很深。曹雪芹跟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的孙子。是的,他们两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小诗学熏陶都很充分。而且曹雪芹在喜欢诗学这一点上,与杜甫非常相似,都是对诗的形式十分感兴趣。而七绝又是他们最喜欢的文学形式,因此,我的诗朋文友都说:曹雪芹写七绝,就是相当于我们现代人写“微博”。他是把生活中的情感写在七绝里面的!
《红楼梦》中的人物,写七绝最好的,要数得上林黛玉,所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林黛玉的七绝吧。《红楼梦》中的七绝,大多数都是从灯谜而来的。而七绝写得出色的,只有林黛玉一个人,她写的七绝都是自主创作,抒发的是她对人生的感悟。
七绝的源头是歌行,那什么是歌行?歌行就是当做歌词来唱歌的。《葬花吟》也是歌行。我们现在把歌词也算作诗。但是“诗词歌赋”是把“歌”单独拿出来解释的。它和诗不一样。是有联系的,又是有区别的。歌,是游离于“诗词赋”之间的精灵。它的名字叫“歌”,创作的时候是当歌词写的。歌行就是词的前身,纯粹的“歌”,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格式,就是“歌行”。歌行兼有诗词赋的特点,它是用来演奏的。音乐特点浓厚。歌行也有规律的,七绝就是有规矩的。也是从歌行来的。像王维、王昌龄、李白的七绝,都是歌行的写法。一首七绝就是一首歌。后来杜甫出来了,他给七绝换了一种写法,变成微博了。写成生活的记录了。到了曹雪芹时代,七绝当微博写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七绝作为微博、篇幅短、既对仗,又方便。非常受文人的喜欢。显然,我们《红楼梦》的女主角林黛玉也很喜欢七绝这种形式。
林黛玉写的七绝,是文人色彩比较浓厚的,这符合她的性格和身份。最典型的要数她的《题帕三绝》,即是写在手绢上的那三首七绝。如下所示: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金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写得好,我们欣赏一下,林黛玉的《题帕三绝》写的是什么意思呢?我感觉就是集中写了一个字“泪”。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被贾政毒打一顿,林黛玉知道了,很心疼,于是乎,把两只眼睛哭得像桃子一样。这就对了,林黛玉来到人间就是还给贾宝玉眼泪的,所以,为了贾宝玉而哭,这是林黛玉的使命决定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标配。
林黛玉为了贾宝玉而哭,心疼的人是贾宝玉,他首先是关心林黛玉的身体,于是说:“你又做什么跑过来!虽说太阳落下去了,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其次要安慰林黛玉说:“我不疼啊,虽然是挨了打,并不觉得疼痛,我这个样儿,只是装出来哄他们的,好在外头散布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以认真。”这时候的贾宝玉,已经顾不上自己的疼痛,而是担心林黛玉的身体,不让林黛玉为自己伤心。喔,真真一个体贴入微的暖男啊!
后来,王熙凤来了,林黛玉赶紧走了。王熙凤刚一走,贾宝玉立即派晴雯去看看林黛玉怎么样啦,为了找借口,还顺便送去了两块手绢。这里的手绢已经不是古装戏中的定情之物,而是一份内心的呵护,担心林黛玉眼泪流的太多,手绢不够用了。还真是的,晴雯过去一看,丫鬟正在给林黛玉洗手绢呢,贾宝玉的手绢送来的真及时啊!难怪是心心相映的有情人啊!这里也充分描绘了林黛玉的“哭”是情真意切的;是哭出水平来了。
林黛玉拿到贾宝玉送来的两块手绢,心里很感动,她想着,唉,知我者,贾宝玉啊,我为他用情这么深,天天哭,流了那么多眼泪,总算他还不是块石头,还知道我的一片苦心啊。想来想去,林黛玉决定报答贾宝玉的情意,于是乎她还是想到了用眼泪来报答。这就是在手绢上题诗。第一首说的是“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谢谢你送来了手绢,我看见手绢更加悲伤了!一句心里话写成七绝就如此美丽了。第二首则是:
抛金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这里更加详细的写了哭的状态和程度。形容得多么巧妙。第三首则用典故说明两个人的情感深度就好像“舜死的时候,他的妻子在湘水上哭,眼泪落在竹子上面,成了有斑点的竹子,叫湘妃竹。”林黛玉想,湘妃的眼泪都旧了吧,我手绢上的眼泪还是新鲜的。
林黛玉的这三首《题帕三绝》是有一点病态的美丽。我们现在用世俗的眼睛去看看。湘妃为了舜流泪,是妻子为丈夫流泪,是活人为死人流泪;你林黛玉不是贾宝玉的妻子,贾宝玉也没有死,活得好好的,你流泪为何啊?用世俗的眼睛看,还不是太吉利吧?又不是生死离别你哭得什么啊?所以,现代人很难理解林黛玉的心思。难怪鲁迅说,焦大不会喜欢林妹妹的。说实在的,林妹妹就是一种病态的美丽。粗人是理解不了的。只有曹雪芹这样的文人对她充满了感情,更有贾宝玉和她惺惺相惜。林黛玉作为一个古代的女人,她感觉有贾宝玉这一知己足矣,为他流多少眼泪都是值得的,这就是她的女儿情怀……曹雪芹就是通过对林黛玉女儿情怀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林黛玉作为古代女子的价值观。 (二)《五美吟》说的是古代美女的生死观和价值观除了《题帕三绝》以外,林黛玉还写了一组《五美吟(第六十四回)》,咏诵古代五位才色绝佳的女子,这里林黛玉借此探索女人人生的真谛。林黛玉的《五美吟》和颜延之写的《五君咏》是类同的,林黛玉是将这些美丽的有才气的女子当成君子来歌颂的。她感慨她们的际遇,追思她们的优秀品质。有人以为,从故事情节上看,这五首诗似乎与故事不是很紧密,也许在此地是抒发了作者曹雪芹对五位女子的敬意吧,更有人说,莫非是曹雪芹以前写好的旧诗,找个地方发表出来吧?我则认为也许曹雪芹想借助小说人物寄托自己的生死观和价值观吧!如果说曹雪芹真的要在小说中找一个代言人,那么他一定是找林黛玉。他借助林黛玉的七绝阐述了古代美女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我们来看看这些七绝诗句,是否借古咏今的?是不是借助歌颂古人抒发曹雪芹自己的情怀。这种七绝基本上是学习杜甫的,抒发诗人自己的情志的。按照现代人的理解是曹雪芹作的人生思考。前面的二首诗,讨论了生死问题。第一首写的是西施;一个绝代佳人,但是英年早逝。第二首写的是虞姬,是自杀身亡。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这首七绝说的是西施死去了,香消玉殒,美人不能永恒,到现在连一点儿痕迹也没有了;而丑陋的东施都已经活到白头了,还可以到溪边浣纱呢!唉,好死不如赖活着。整个一首诗就是对人生的感叹。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这里是写在项羽四面楚歌的时候,虞姬在项羽的帐中自剔了。但是,她如果活下去会怎么样呢?项羽的谋臣鲸布和彭越是活下去了,投降了刘邦,但是后来却是被剁成肉酱。可见活下去,也没有好下场。虞姬如果活下去,作了刘邦的女人,能有好下场吗?与其是被剁成肉酱,倒不如死在知己面前更值得。这就是曹雪芹对生死的认识,这几句诗,说出了林黛玉对人生的看法,借助林黛玉的诗句也说出了曹雪芹的内心世界。
到底要不要苟且偷生,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选择也不同,一个东施或者是随便一个村姑,可以苟活,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嘛;但是对于西施,对于虞姬,甚至对于林黛玉,她们只能选择“为知己者死”,因为她们都是性情中人,把感情看得高于一切,甚至是生命。这里我不由得想起那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看来东方和西方的有情人对待感情都是一样的!
这里又引出进一步的思考,到底什么人算是知己呢?如果你被选上美人,离开故乡,告别了“头白溪边尚浣纱”的生活,但是你的君主,可能并不是你的知己。比如汉元帝,并不是王昭君的知己。那怎么办?于是曹雪芹引出了“明妃”,他借助林黛玉的笔写道: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对于王昭君的这件事,林黛玉认为,皇上您也太拿女人不当回事了吧?再怎么样,您也不能把选美女的事情教给画工来决定吧,“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就是这个意思。林黛玉认为,画工怎么画,皇上就怎么信,这说明皇上对选择美女的事情并没有上心。这样的人,一定算不上是王昭君的知己。所以说,一个男人对你不上心,不懂你的心,不是因为情商低,也不是心粗,而是根本就不是你的知己。那么你没有必要为其而死。曹雪芹是这么认为的;林黛玉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遇到危难的时候,虞姬死在自己的知己面前,一个字“值”;但是如果这个君王不是知己,就好像汉元帝对于王昭君那样,你就是为他死了,那也不值得。这样曹雪芹引出了第四首七绝: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曹雪芹以为,石崇也不是绿珠的知己,他为绿珠花那么钱,并不是“爱她”,而是他有钱没处花,视金钱如瓦砾而已。所以绿珠为他死了也是不值得。这首诗里曹雪芹的男性视角比较明显,说石崇并没有为绿珠做什么,他替石崇感慨到:“我何德何能,并没有为你做什么,而你却为我献出了生命。”隐喻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曹雪芹的意思是,贾宝玉也没有为林黛玉做出什么值得林黛玉为其哭一辈子的举动啊,而林黛玉是为了报答前世的恩情才这样做的啊。实际上贾宝玉为了林黛玉也是操碎了心!这里面,曹雪芹又把自己比作贾宝玉了,他替贾宝玉自谦了一把。可怜的小说家曹雪芹啊,他在创作《红楼梦》的时候,一会儿把自己当成林黛玉;一会儿又把自己当成了贾宝玉。这两个主人翁的精气神,就是曹雪芹的精气神!
第三首和第四首是对起来的。同样是君主付出的不多,王昭君只是落寞地远嫁了;绿珠却献出了生命。那么君主如果不是知己,女人可以不可以不去死呢?“可以”。曹雪芹做出了回答,这就出现了最后一首七绝:
长揖雄谈太自殊,美人具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墓,岂得羁糜女丈夫。
这首七绝说的是李靖即使在贫困潦倒的时候,气质也跟别人不同,红拂是会看人的,她一眼就看出来了,所以红拂是李靖的知己。所以红拂就跟着李靖跑了。去追求自己的想要的生活了,所以曹雪芹感觉是“跑得好”。点赞!
红拂和绿珠是对起来的。同样是君主不是知己的前提下,绿珠死了,红拂跑了。这两个不同的女人是怎样不同啊!红拂找到了新的知己,她为知己而活着;但是绿珠的整个世界都没有知己,所以只能选择死去!
总而言之,《五美吟》是关于古代美女的生死观和价值观的进一步思考,曹雪芹是文学家,他不是通过论文探讨生死和知己的关系,他是通过五首七绝探索人生的生死和知己问题。曹雪芹的观点是非常明确的,为知己者死,是值得的;如果君王不是知己,可以为了选择知己而“跑”出去。知己不知己,不是看是不是为你花钱;而是看是不是心心相映,是不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