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郭沫若文学地位如此之高看了他的这些成就你

发布时间:2023/3/5 12:48:21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郭沫若在少年时期家境优越,又缺少封建礼教的束缚,就形成了自由开放、乐观向上的人格特性。青年时期的郭沫若怀着“科技救国”的思想留学日本学医,在此期间广泛接触歌德、雪莱、海涅、泰戈尔、惠特曼等世界著名诗人的作品,使他原有的人格特质被激发出来,这时又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冲击,郭沫若想要用文学唤醒国人的激情喷薄欲出。在一次重病导致双耳重听之后,郭沫若弃医走向了文学的道路。他在文学领域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在中国新诗、现代中国历史剧、传记文学、现代小说、文艺美学思想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1、中国新诗的开拓者

考察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到北伐革命失败前后的诗歌创作,新诗开拓者的称号的确应当归于他。这是因为他的诗是“五四”时代的最强音,创造了巨人式的抒情主人翁的形象;他的诗最早反映了中国无产者的革命斗争,使诗成为了无产者革命斗争的鼓舞力量;他的诗不仅真正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而且开始定向了民族化道路,从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就可以看出。《女神》将“五四”时期的精神诗化,唤起了读者对自由的渴望。它打破了中国旧体诗讲究平仄、对偶、押韵等的格律体系,创造了以情绪表现为核心的新诗的艺术法规,情绪是内容,节奏是表达情绪的主要形式,在铿锵的节奏中展现时代的力量。

2、现代中国历史剧的奠基人

郭沫若的历史剧有战斗性的时代精神,有真实精辟的史识,也有热烈浪漫的抒情色彩,这与他政治家、史学家、诗人的身份是分不开的。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主要在三个历史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郭沫若初写史剧,《王昭君》《卓文君》以历史题材为内容,大胆批判了旧道德,鼓舞了一代年轻人,为历史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聂荌》写于“五卅”运动之后,也借描写聂荌支持弟弟聂政除暴安良,大义牺牲的英雄壮举来表达为天下苍生甘愿殒命的大无畏精神。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勃发期,在这一时期中华民族正处于抗击日本侵略最严峻的时期,郭沫若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孔雀胆》《高渐离》《南冠草》六部“抗战史剧”,在讲述历史故事的同时歌颂了爱国、团结、进步的正义力量,抨击了消极抗日的丑恶势力,鼓舞了士气。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创作了《蔡文姬》《武则天》两部史剧,在歌颂历史上贤明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企图反映历史发展的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经验。郭沫若在进行历史剧创作时巧用史实,做到了“古为今用”“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在保证真实准确再现历史场景的同时充分运用了想象的艺术手法,增强了戏剧效果,另外郭沫若成熟时期的史剧都是悲剧,有着崇高的美学境界。郭沫若的现代历史剧创作实是对历史的再加工,将无产阶级文艺思想注入其中,既有文学性又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3、传记文学创作

郭沫若的传记文学作品《沫若自传》共分四卷。第一卷《少年时代》,收《我的童年》《反正前后》《黑猫》《初出夔门》;第二卷《学生时代》,收《我的学生时代》《创造十年》《创造十年续篇》《今津记游》《山中杂记》等自传性散文;第三卷《革命春秋》,收《北伐途次》《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和续篇《脱离蒋介石以后》《海涛案》《归去来》等自传性散文:第四卷《洪波曲》,收《洪波曲》《苏联纪行》《南京印象》《芍药及其他》等。郭沫若的自传创作从十九世纪末一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涵盖半个多世纪,他通过对自己生活的记述来反映时代的社会变革,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自传中都有反映。郭沫若不是刻板的记录历史而是以自己人生经历为线索,以小见大,从而展现出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的壮丽景象。郭抹若在进行议论时,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与史实的描写相结合,加之以真挚深沉的感情,使人被他的情真意切所感染的同时明白道理。

4、现代小说创作

郭沫若也进行小说创作,他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创作前期,主要作品有《牧羊哀话》《鹓雏》《函谷关》《Lbenicht的塔》《孟夫子出妻》《漂流三部曲》《落叶》等,虽然他这一时期的小说主要倾向是有战斗性和积极性的,反映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但存在着明显了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创作中期,在这一时期,郭沫若已经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身份的转变也通过小说创作展现出来,小说创作也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代表作品有《一只手》《骑士》《宾阳门外》《双簧》,虽然郭沫若在这一时期小说并不高产,但他突破了知识分子狭小的生活圈,摒弃了之前革命小说“革命+恋爱”的创作模式,以饱满的革命激情为我们展现了当时变幻莫测的时代景象。创作后期,主要作品有《月光下》《波》《金刚坡下》《地下的笑声》等,这些作品创作于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初期,这时的他着重写人民的苦难,情感更加细腻深沉。

5、文艺美学思想

郭沫若的文艺美学思想是不断随着他自身思想的转变而逐渐走向成熟的。在接受了大量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想下,郭沫若从本民族的审美意识出发,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文艺美学理论体系。他不仅强调审美的主体性而且赋予了审美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且强调以人民为本位的文艺观点,提出艺术应该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57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