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稻盛和夫靠活法成就人生那是他的,

发布时间:2023/4/6 14:52:30   点击数:

最近完成了一项大事,下学期会到新单位上班。在寒假的间隙,一边完成剩下的手续,一边开始备课,还开启了早上读书的时光。

当我写论文的时候,几乎不早起,每天按时(七点)起来,早餐之后,一心写作。

当完成论文之后,朋友说:“你终于可以歇息了,好好睡懒觉”,而我却参加了英雄阅读团,早晨五点半就起来读书,一个小时,之后半个小时是交流读书所得。然后依旧是七点左右,开始日常的状态。

那最近早晨读的什么书呢?第一本,稻盛和夫的《活法》,也是今天想要谈的。即便按照逐字逐句,我读书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但是,读完不代表就真的懂得了,这是我把问题加入之后发现的。比如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稻盛和夫的活法是什么?他为什么剃度?

简单来说,本书就讲了一件事,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磨砺灵魂——让人在死亡的时候,灵魂比出生的时候更加纯净和高贵。人世间所有的经历都只是“磨刀石”和灵魂的“修炼场”。

稻盛和夫,年1月30日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原名KDDI,日本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强,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70多岁高龄,出山拯救处于破产重建的日航。

稻盛和夫是信佛的,所以他把人生(假如可以活八十岁)分成了三个阶段;前二十年是索取、成长,接下来的四十年是工作和贡献,剩下的二十年用来准备死亡,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本书的序很长,但是也很精彩。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只看到了稻盛和夫的各种故事和面临问题所作出的选择。以及最出名的稻盛公式:

人生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前几天,我们单位的年度自我批评,我竟然想到的是从这三个方面来总结自己这一年的工作。可见,其影响之深刻。然,这就够了吗?在会议的现场,我发现一个问题,个别年轻人或许对工作充满了热情,然而大部分人的自我批评都是自己“不够精进,缺乏主动性,得过且过”。

这些现实里面的问题,似乎和稻盛和夫推崇的工作造就人格很不一致。再多问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的目标是什么?作为大神级别的人物,他和我们普通人肯定不一样,那主要是在哪里体现?

其实,我的书上摆着一块牌子(以前的一个社群奖励的)——“六项精进”: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谦虚,不要骄傲要每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而直到读到《活法》,我才知道原来这才是“六项精进”的出处。每一句话都很短,几个字;可是做起来太难。比如,“活着,就要感谢”,我今天下午在知乎突然看到关于我们身份的吐槽。发现很多人用“坑”来形容,后面很多跟帖说浪费了青春和生命。越想,好像别人说得很对呀。于是,开始陷入情绪。

但是脑袋里立即出现了最近永澄老师的话:你想要的是什么?

背景是一个同学跟不上节奏,感觉很焦虑。所以产生了如此问题:到底应该为了跟上大部队的步伐(可是能力不足),囫囵吞枣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走?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知道,内心有很坚定的选择,那么恭喜你,过。

如果你不知道,那么可以思考:我想要的是什么?更看重的是跟上进度?还是每天有所得?

如果你觉得前者更重要,那就更看重完成度。如果你觉得后者更重要,那更侧重的是我得到了什么?始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60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