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邵宁宁鲁迅诗作的屈骚情致与现实寄寓

发布时间:2018/9/10 9:28:31   点击数:

作者简介

邵宁宁,文学博士。现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责任教授,海南省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一、一首小诗的繁复阐释史

在鲁迅的旧体诗中,《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是一首一向颇得推重的名作。据刘大杰讲,郁达夫曾称它为鲁迅七绝的压卷之作,而刘氏自己也认为它“意境高远,感情深厚,造句遣词,不同凡响”[1]。匡扶更将其放入中国诗史,称许其“音节和意境”的“响亮与高旷”,“即使放在中国旧诗发展最高峰的唐人七绝之中,也是毫无逊色”[2]。不过,对于它具体的诗意,几十年来却一直存在许多不同的说法。

较早出现的解说,一般都是将它与作者特定时期内心的苦闷相联系,而甚少言及诗的“本事”。比如金性尧年写的《鲁迅先生的旧诗》,论及该篇,便只是说“是有感而发的”,“似乎是一个老战士在落寞的沙场上,抚摸着他的创作而仍奋然前进的一幅写照”[3]。匡扶年撰《试谈鲁迅的旧诗》,也只肯定其“有所寄托”,至于对其“究系所指何事”,则明言“不敢妄加推测”。稍后,刘大杰、李拓之的文章,虽然较前具体了一点,但也只是将其与“一个战祸连年、哀鸿遍野、特务横行、文网严密的时代”及“说话写文的‘自由’”联系在一起[4],认为“不是怀古,也不是纯客观的刺时”,而是“自我叙述”:“屈子的行吟尚可以写出离骚来,而自己所处的生活时代,连行吟都不可得。”[5]

大约从五十年代末开始,有关的解释被更多地与具体的革命史联系在一起。年出版的张向天《鲁迅旧诗笺注》一书,论及此作,就明确将其联系于年蒋介石对苏区的围剿。而将“眉黛猩红涴战袍”一句解释作:“国民党军队掳掠了无数妇女,卖到汉口各地作娼妓,有的破家丧亲的不幸妇女被迫作了女招待。国民党军官兵在‘战区’肆虐之余,仍不忘在各后方城市蹂躏妇女”,“那些践踏了洞庭湖滨广大土地的‘将军’们,在屠杀人民之余仍拥着浓装艳抹的女人调笑,口红和眉黛染污了‘将军’的军衣”。[6]年,周振甫著《鲁迅诗歌注》对这种说法虽有一定程度的怀疑,以为“这诗应该怎样解释还没有把握”,“说口红染污军衣,可以,说眉黛染污军衣恐难成立”;但最终还是接受了以“眉黛是指妇女”的基本看法,并据《鲁迅日记》“猩红”作“心红”的异文,另提出其“当指忠于革命的革命根据地的妇女。污战袍,她们的血沾染反动派的战袍。可能由于血染的意思不明显,所以改‘心红’为‘猩红’,指妇女猩红的血染上战袍”的看法[7]。此后绝大多数的解释,沿袭的均是这样的思路。

譬如年出版的武汉大学中文系鲁迅兵团《鲁迅旧诗注释》,认为“这诗是为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而写的”[8],年出版的杭州大学中文系《鲁迅诗歌浅析》,认为“眉黛句概括‘三光政策’的具体内容,无数人民的鲜血染红了屠夫们的战袍。这里突出妇女,是举例而概其余”[9]。这期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年出版的倪墨炎《鲁迅旧诗浅说》一书中的具体表述:“这首诗的前两句,是揭露和声讨反革命的军事‘围剿’的;后两句,是揭露和声讨反革命的文化‘围剿’”,眉黛“一般用来指妇女,这里泛指妇孺老幼”。虽然基本的思路并没有多少变化,但该书、、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多次再版,影响甚大。尤其是其中有关的“眉黛”“泛指妇孺”的说法,甚至被采入年版《汉语大词典》的有关词条,成为“眉黛”一词的基本义项之一。

除了这些笼统的说法,到七十年代末,这种与革命史有关的解说,还出现了一些更具体的说法。年鲁歌在《天津师院学报》第4期发表的《杨开慧同志的就义和鲁迅的几首诗》一文,直接将该诗的“眉黛猩红”与“杨开慧同志的不幸殒亡”牵扯到了一起[10]。文章发表后虽然旋即引起宋谋瑒的批评[11],但后者的解释同样着意于该诗的“本事”,不同只在于所联系不是杨开慧,而是所谓年7月鲁迅同陈赓的一次会见,认为“眉黛猩红”一句,实际是“借西汉末樊崇赤眉军起义的故事,暗指红军”。文章发表后,鲁歌因并不接受其批评,而再撰《再谈鲁迅的〈无题(“洞庭”)〉诗——与宋谋瑒商榷》,坚持己见。但吴奔星年写的《试谈鲁迅〈无题(洞庭木落……)〉一诗的艺术构思》,王维森年出版的《鲁迅诗歌赏析》[12],采用的却已是这种与陈赓会见有关的说法[13]。另,年曹礼吾发表《鲁迅旧体诗臆说》一文,认为“先生诗殆为第三次‘清湖’诸役而作,观眉黛语,必有女同志壮烈牺牲于其中”[14],虽未指明该“女同志”为谁,但同样为其后各种各样“索隐”的说法,提供了启示。

历史进入新时期后,随着文学研究思维的整体变化,有关的研究也开始不再像先前那样刻意附会革命史,而更着意于“回到鲁迅本身”。有关此诗的解说,也渐渐开始和鲁迅个人生活、交谊有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年,周振甫出版《鲁迅诗歌注》修订本,全盘推倒先前的说法,而采纳“有位同志”根据《鲁迅日记》中“为达夫”的线索及该诗与《阻郁达夫移家杭州》一诗写作时间上的相近所提出的新说,认为后者的“主要意思”都“包含在这首《无题》中了”[15]。其后,徐重庆年在《浙江学刊》第3期发表《对鲁迅无题一诗的理解》,周艾文年在湖南人民出版社《鲁迅研究文丛》第4辑发表《谈鲁迅与郁达夫的友谊及赠诗》,又分别对这种说法做出了进一步的论说。此后,许多新出的研究著作,包括王达敏为孙郁主编的《走进鲁迅世界诗歌卷》一书撰写的有关文字[16],倪墨炎年新出的《鲁迅旧诗探解》[17],也都改从此说。

此后,除了我们下面要讨论的情况,一般的解说,大都没有越出上述诸说范围。

近二、三十年,再次引起人们对这首诗的解说兴趣的,是年熊融发表的《鲁迅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诗新解》一文[18]。该文开头先是回顾历史,将历来有关该诗的解说分为“自述说”、“反围剿说”、“赞颂说”、“悼亡说”、“规劝说”五类,而后根据《鲁迅日记》及致增田涉、许寿裳等的信件,提出该诗作意在讽刺王云五旧宅在“一二·八”事变后沦为日军妓馆的“新解”。但文章发表后,迅即引起李思乐、刘泰隆等的反驳[19]。其中李思乐的文章,实际坚持的仍是“规劝说”,而刘泰隆的文章,则可算是“反围剿说”的又一种发挥,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则在指实:“诗中的‘眉黛猩红’就是指以叶紫的姐姐为代表的青年女子的鲜血”[20]。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几十年间有关此诗的解说,始终折射着文学思维和文学阐释的历史演变,而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一个看法的得出,又与该时期社会整体的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此诗的难解,则主要在如何理解其第二句“眉黛猩红涴战袍”,尤其是其中的“眉黛”一词的具体含义。而所有前引说法,除了宋谋瑒以“眉黛猩红”为“借赤眉起义军暗指红军革命旗帜鲜明”外,其一致处均在以此诗为必与某些或某个女性有关[21]。但问题恰恰就在这里。

二、红颜,抑或青山

年,鲁迅研究会第8届年会在广州召开时,我曾就这一问题写过一篇题为《眉黛解》的短文提交小组讨论,大意为:该诗中的“眉黛”一词,非关女性,而当指洞庭湖一带的山野,亦即古诗文中常用来与洞庭对举的九嶷,并引唐李群玉《黄陵庙》诗“犹如含颦望巡狩,九嶷如黛隔湘川”为证(《全唐诗》卷)。其后,文章并未发表,又读到张紫晨《鲁迅诗解》,才发现我这个“发现”,其实早为张先生指出。该书云:

“洞庭木落楚天高”,以景入笔,“眉黛猩红涴战袍”,借景寓事,构成了秋景之下的一种血腥之气。“眉黛”一词首先是景,以景喻人。北宋黄庭坚在《托梦》诗中用“窗外远山是眉黛”描写过秋天景色。秦观词《生查子》也有“眉黛远山长,新柳开青眼”的句子。其用法都是以眉黛喻远山。鲁迅诗中“眉黛猩红”是说远山殷红,本为秋色。“眉黛猩红涴战袍”,是作者由远山殷红想到反革命的屠杀之甚,由屠杀之甚,又联系到战袍的涴染。诗句是说,楚天楚地落木萧萧,远山也是一片血红。这句诗概括了遭到血洗的南方革命根据地。[22]

显然,除了或许为它找到了更早的出典,并更加突出了“眉黛”一句与“洞庭”一句间的有机关系外,我所谓新解,其实并没有越出张先生所已揭示的内容。自愧学浅之余,问题也就撂过了一边。然而,时隔数年,偶尔翻检《汉语大辞典》,却发现在这部新出的权威辞书有关“眉黛”一词的释义中,竟也特别列有“泛指妇孺”这样一个义项,其唯一句例,正是鲁迅这句诗。于是,再翻检新出或再版的各种鲁迅诗歌注本,发现不但诸般旧说都有人采用[23],一些新出的索隐之说,甚且已被提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张紫晨的书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能读到的人按说应该不少。奇怪的是,除了笔者,迄今似乎很少再有人注意到他这一说法的重要性。熊融先生的文章开头罗列的“五说”[24],大体概括了数十年来有关这首诗解说的几乎所有其他重要的观点,唯独漏掉的,竟然也是此说。

李思乐批评熊融“新解”的不审慎,曾反复引用闻一多《匡斋尺牍》里的一段话:“一首诗,全篇都明白,只剩一个字,只有一个字没有看懂,也许那一个字就是全篇中最要紧的一个字,诗的好坏,关键全在它。所以每读一首诗,必须把那里每个字的意义追问透彻,不许存在丝毫的疑惑。”[25]抓住的,应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解诗原则。遗憾的是,这个“最要紧的”“字”,却并非他反复论证的那个“涴”,而是更使诗意歧义丛生的“眉黛”。纵观目前除张紫晨外的各家说法,尽管具体的持论颇有异同,但在一点上大家几乎拥有一种共同的理解,即以“眉黛”为“妇女”。分歧只在,这“妇女”具体所指为谁。

的确,以“眉黛”为女性或与女性有关的事物,是古诗文中最常见的修辞。张向天注引《释名》:“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代画其处”;周振甫释眉黛:“画眉的黛石,指妇女”;李思乐引《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李义山《代赠》“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共得几多愁”,左思《妖女诗》“明朝弄梳台,眉黛类扫迹”等,均属显例。此外,若要继续证明它,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与之相似的用法。如《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孟浩然《美人分香》:“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轻”,杜牧《闺情》:“袖红垂寂寞,眉黛敛依稀”,韦庄《荷叶杯》:“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晏几道《菩萨蛮》:“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欧阳修《桃源忆故人》:“妒云恨雨腰支袅,眉黛不忺重扫”,《红楼梦》第三回贾宝玉杜撰《古今人物通考》为黛玉取字:“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等等,几乎举不胜举。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常用来喻指女性的“眉黛”,同样可反转来喻指远山。这样的句例,在古今诗文中同样不算罕见。张紫晨说法的不被注意,除了下面要说到的思想方法上的原因,举证的简约和含蓄,恐怕也是一个原因。为此,且让我不避冗赘,在下面再多举出一些句例。

一个最早,也最耐寻味的句例,或许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唐李群玉的《黄陵庙》诗。该诗因在黄陵庙睹娥皇、女英造像而作:“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全唐诗》卷)。全诗所咏,在一种绵延千古的遗恨,但尾联“含颦”、“如黛”交互为文,于写实的描摹之外,更借文字的转喻,叠印出一种融合于山色里的深沉怅惘。“九疑如黛”,简单看是山色,联系“含颦”看,则也未必不在自然与人之间的形象、情感幻化、渗透。其后,唐诗中更显豁的以眉黛喻远山的句例,至少还有罗隐《江南曲》里的“江烟湿雨鲛绡软,漠漠远山眉黛浅”(《全唐诗》卷19)。而到宋代以后,类似的修辞,则变得更为常见。仅就张紫晨引证过的黄庭坚词看,除了那一句“窗中远山是眉黛”,同样的构思也见于更有名的《渔父词》:“新妇矶头眉黛愁,小姑堤畔眼波秋”[26]。《冷斋夜话》记谢师直评黄庭坚此句,谓“能于水容山光玉肌花貌无异见”(《增修诗话总龟》前卷九),王若虚《滹南遗老集》也称其“以山色水光替却玉肌花貌”,均对这样的表现赞不绝口。可见以山色拟眉黛,已被视作是一种相当高明的修辞。

此外,随便翻检,宋及宋以后诗文中这类以眉黛拟远山的修辞,仍然不少。如张耒《自巴河至蕲口道中得二诗示仲达与秬同赋》:“喜逢山色开眉黛,愁对江云起砲车”(《张右史文集》);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僧慧洪《过永宁寺》“雪如镜底颔丝白,山学谁家眉黛新。”《赠潙山湘书记》“山学春愁眉黛,水如含笑花香”(《石门文字禅》);汪藻《次韵蔡天任十首之一》:“江头山色旧所爱,倒影玉海空嶙峋。尔来处处作媚妩,似与世争眉黛新”(《浮溪集》);张孝祥《生查子》:“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于湖居士文集》)[27];范成大《次韵赵养民碧虚坐上》:“已将山色染眉黛,更挽江波添酒罍。”(《石湖居士文集》);虞集《题黄都事仲纲山居溪阁图二首之一》:“连云一一列眉黛,细雨往往逢渔樵”(《道园学古录》);倪瓒《双调·水仙子》:“东风花外小红楼,南浦山横眉黛愁”(《倪云林诗集附录》);黄宗羲《怀金陵旧游寄儿正谊·燕子矶》:“诗法空江冷,远山眉黛愁”(《南雷集南雷诗历》);钱大昕《题袁蕙纕孝廉南湖草堂图》:“湖光一轮镜面揩,四围远山眉黛佳”(《潜研堂文集诗集》);丰子恺《缘缘堂画笺》题诗:“山如眉黛秀,水似眼波碧”;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等等。

先前那篇《眉黛解》写出后,我曾写信向王得后先生请教,先生回信自谦“不懂诗”,并云“向来‘诗无达诂’,能自圆其说就可成立”,但同时也肯定我的解释“比解为‘妇女’好;好在和‘洞庭’对上了。‘猩红’和‘木落’也对上了。而且比那些坐实的解释避免了穿凿和僵硬,也使全诗有一种‘浩茫’的气魄。”这“对上了”的说法,很让我感到鼓舞。的确,“洞庭”与“九疑”,原本就是旧诗中咏楚人楚事时极常用的典故。但凡对中国文化略有了解的人,只要看到洞庭、九疑、木落、湘妃、泽畔、《离骚》一类的意象,都不难发觉我们被引入的是一个怎样的文化意义网络。李思乐说这首诗“四句诗中有三句涉及到屈原和《楚辞》”,明白了眉黛即远山,就不难明白,这首诗同王瑶所曾指认过的《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一样,其实“四句都与《楚辞》有关”[28]。明乎此,也就再无必要对所谓“眉黛猩红”做出种种比附“本事”的索解。

三、秋色与血的隐喻

虽然如此,但这也并不是说在这首诗中就完全没有现实的寄寓。承认“眉黛”为九疑,自然可想到,所谓“眉黛猩红”,所指首先应为山野间的秋色。中国的古诗文描写山野秋色,多喜用酡红。比较明显的如《西厢记》里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比较隐晦的如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之“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都是以醉颜喻红叶。鲁迅这里用“猩红”显然有点不同寻常,要讲通它,的确需要与后面的“涴战袍”联系在一起。因而,说这句诗中明写秋色,暗讽战事,显然不会错。或者,更深一层说,这种双关的描绘,喻示的或是在鲁迅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洞庭一带的秋色,业已染上了无数被杀者的鲜血。李思乐先生认为“战袍之前有一‘涴’,是说战袍是不应‘涴’的。可证‘战袍’决非写敌人的军大衣”,对诗意可能的反讽和曲折显然太少理解。另外,说“眉黛猩红涴战袍”是暗讽郁达夫情事,也还有另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这就是郁达夫曾不止一次地对史沫特莱、徐志摩等人说:“我只是一个作家,而不是战士”,而鲁迅在听闻他被左联开除后对冯雪峰的谈话里,也曾说到“郁达夫不能写什么斗争文章”。[29]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战乱频发,民不聊生,鲁迅做于这一时期的诗文,自不免时时流露对时局的激愤与忧思。说“眉黛猩红涴战袍”是讽刺当时有力者的滥杀无辜,显然并没有错。这一点,还可以与同期鲁迅另一些作品互为参证。

据《鲁迅日记》,该诗最早问世是在年的12月31日。当日,鲁迅为朋友写字五幅,其中即以此书赠郁达夫。虽然这未必就是做诗的日子,但我们大概也无法将它向前推得太远。此后不到一月(年1月26日),他又为邬其山(内山完造)和画师望月玉成各书一笺。后者云:“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30]。该诗的末句“只研朱墨作春山”,同样一向歧解纷出。比如李拓之认为:“以朱墨作春山,即‘血沃中原肥劲草’之意,朱墨即鲜血的代词”[31];但从启明、林辰到周振甫、倪墨炎,更多的人却认为它所表现的,是“希望和理想”,或“红色的革命根据地”[32];而张向天则释“春山”为“秀眉”,而以“只研朱墨作春山”为“当时的时尚”,即“当时上海的各香烟公司多以画‘大美人儿’为宣传,画家为了生活也放弃了正当有意义的创作而随波逐流地专画美人图。鲁迅于此对于当时的陋风做了讽刺”[33];近期,又有人将之比于陈寅恪的“著书唯剩颂红妆”,推测诗中所言不过是“在那样的时世,纵有再好的才情和创意,恐也唯有画画美女而已!”[34]

李拓之认为,诗中的“朱墨”,即朱色的墨,所以才有“朱墨即鲜血的代词”的说法;另有颜默、章华认为“朱墨”系对举“朱”“墨”两种不同颜色的颜料,其误已为倪墨炎辨明,这里不再申说。为何“作春山”而“只研朱墨”?如果说该诗前两句写千山晦暗、百卉凋残,后两句寄意画师,希望更多地表现“希望和理想”,则“春山”为何不“绿”而“朱”?也就是说,按常理,“春山”即便有“红花盛开”,也无从尽掩绿意。或许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个矛盾,林辰的解说,实际也将一色换成了两色,认为前两句的“千林暗淡、百卉凋残的景象,正好和花叶繁茂、红绿相映的春山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而完全抛开了开头“只研朱墨”中的“只”的深刻含意;周振甫的解说,则索性直接以“革命根据地”的“红”置换了绘画设色中的“红”。

只有秋天的山野,才会“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所谓风生林暗、雾塞苍天、百卉凋残,所写都是秋意,但这未必即是自然的秋,相反,也可以是人间的秋。鲁迅同年作的《悼丁君》里说“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正是此意。本该带来春色的春风,带来的却是秋的肃杀;本该是“花叶繁茂、绿红相映”的春山,却只让人看到了一片鲜红,鲁迅说他作短文“好用反语”[35],这里其实何尝又不是如此?无论《赠画师》开头一句中的“白下”,是否即指南京及它所代表的政权,这里包含的某种极为现实的东西,却的确与现实的政治有关。但李拓之说“以朱墨作春山,即‘血沃中原肥劲草’之意”,究竟是否真有道理呢?同样令人疑惑的,还有年5月的《湘灵歌》:“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这首诗里的“今闻湘水胭脂痕”,绝大多数的注家都认为是暗讽国民党军的屠杀。

单一地看,这些诗中的红色的含义,似乎都不好仓促论定,但只要我们把它们看作一个系统,你就不难发现,从“今闻湘水胭脂痕”到“血沃中原肥劲草”,到“眉黛猩红涴战袍”,再到“只研朱墨作春山”,延展的几乎都是一种同样的感觉和隐喻方式。而其所指,也似乎都与遍洒山野间的被杀者的鲜血有关。而假如我们再将视野扩展,从年《自题小像》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到年《药》里的“人血馒头”;从年《记念刘和珍君》的“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到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前驱者的血》;从年《为了忘却的记念》里“许多青年的血”,到年《三闲集·序言》“我是在二七年被血吓得目瞪口呆,离开广东的”等等[36],你就更能发现,在鲁迅的文学系统符号中,种种对“血”的谛视和思考,始终是他的创作中最令人震撼的内容之一。

四、索隐、考据及审美诠释

由一首小诗的解释,生出这么多纷繁的议论,这现象,本身就令人深思。旧体诗在新文学运动之后迅即被逐出现代文学的正统,有关旧诗的研究,也不再进入以新文学为主脉的各种文学史。但各类作家的旧诗写作,却一刻也不曾停歇。而作为其中一个特例的鲁迅旧体诗的研究,数十年来却一直有人予以特别的







































北京治白癜风的好医院
口碑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164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