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庞元正让哲学引导社会进步
韩树英(—),我国 哲学家、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期间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参加革命。年中央马列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副校长。注重哲学引导社会进步的功能,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方向,取得卓著成就和广泛社会影响。曾任“七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会长、名誉会长等。
作者:庞元正,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而在中国百年进步的史册上,有一位自觉地把自己的学术活动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百岁老人,他就是为让哲学引导社会进步而奋斗终身的 哲学家、教育家韩树英。
为中国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哲学人生
年10月15日,韩树英生于辽宁大连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父亲重视教育和自己聪颖好学,韩树英15岁以优异成绩考取大连中学。年,他又考取了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的前身——日本 高等学校。在日本留学期间,韩树英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后改称“新知识研究会”),进行革命活动。
在“新知识研究会”,他阅读到了大量进步书籍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书籍,其中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日本经济学家河上肇的《贫乏物语》、日文著作及译著《近代思想二十讲》《东洋哲学史》《西洋哲学史》《哲学概论》《帝国主义论》等,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来,韩树英回忆说:“我最初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20岁的弱冠之年。我本来是学自然科学的学生,为了追求救国的真理,阅读了一些社会科学的书,包括一些哲学的书,及至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顿觉有如醍醐灌顶之感,豁然开朗,什么宇宙、历史、人生的奥秘,一霎时感到都被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破了。”年年底,韩树英决心回国投身革命。年,他进入山西太岳区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参与组建晋豫中学。年10月,韩树英奉命奔赴东北解放区,先后担任大连市立高级中学校长,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和大连市文教局局长。年,韩树英被组织推荐考入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哲学专业学习,他师从中国老一代 哲学家杨献珍、艾思奇,刻苦攻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系统学习了哲学专业知识。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始了他的哲学教研生涯。韩树英的哲学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年到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韩树英在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和中央高级党校任教,年任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成为时任哲学教研室主任艾思奇的副手。这一时期韩树英开始在哲学领域崭露头角。他发表了《科学分析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正确对待客观条件》《防止工作中的急躁冒进和保守倾向》《哲学工作应该为现实斗争服务》等文章,在当时中国社会“左”的思想开始抬头的复杂状况下,坚持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应有的实事求是立场。这期间,韩树英作为主要骨干成员,参加了由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的编写和定稿工作。此书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成功经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提高全国全党的哲学基本素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在“文化大革命”中,韩树英遭受打击迫害,直至年平反后才迎来哲学活动的高峰期。
年到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前后,韩树英先后担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年中央党校复校后,胡耀邦同志主持党校工作。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经胡耀邦同志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这篇文章,新华社向全国转发。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迅速在全党全社会展开。韩树英作为哲学教学的负责人,精心组织了有关真理标准问题的学习和讨论。他本人带头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文化部和很多省市部门作报告,对推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配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深入开展,破除个人崇拜的思想禁锢,在胡耀邦同志的提议和支持下,韩树英撰写了《“一分为二”是普遍现象》一文,年7月15日《理论动态》予以发表,7月23日光明日报头版以显著位置转发。这篇文章不仅提出论证了检验真理标准的理论前提问题,而且矛头指向“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对于解放思想、拨乱反正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这期间,韩树英等同志于年12月首先对康生这个党内理论大奸进行了揭发批判。康生作为中央文革小组顾问作恶多端,对中央党校和理论界危害尤甚。韩树英等同志以实践作为检验标准,揭露康生的极“左”面目和罪恶,为全党对康生的最终历史定案作了思想舆论准备。
年到年的改革开放初期,韩树英先后担任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和副校长,这是他教学活动和哲学研究最为活跃的时期。年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从年开始,韩树英在繁忙的教学行政工作之外,投入巨大精力主编了《通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两部理论著作。由于对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行了开拓性研究,适应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这两部著作成了广大青年和干部群众的热门读物,多次再版发行,产生了广泛持久的社会影响。韩树英还发表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若干哲学问题》《矛盾、动力和经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文章,用哲学观点阐述改革开放的各种问题,探索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寻找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有力地发挥了哲学变革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韩树英虽已进入古稀之年,但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以极大精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