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爸妈年入300万,我在国际学校却抬不起头

发布时间:2023/4/16 9:32:31   点击数:

说到国际学校,有些人很自然地把它看作是“贵族学校”——收着极高的学费,招着成绩差、难管教的学生。

在他们的认知里,国际学校学生就是生活奢靡、酷爱攀比、不爱学习、时常霸凌他人……

然而时代早都变了,一二线城市的国际教育蓬勃发展,每年来自世界各地顶级高校的offer洋洋洒洒地寄往这些国际学校。即便如此,依旧有不少人存在对国际学校、国际学校学生的认知偏差。

他们对国际学校存存有很多疑虑和误解,比如“上国际学校很轻松”、“国际学校教学很松散”、“国际学校学生爱攀比”……

那么真实的国际学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到底是怎样的呢?

这些国际学校学生的真实经历告诉你答案。

入读国际学校后危机感立现

学习篇

国际学校让人难以适应的教学模式

Ethan,7年级由于无法中考,插班世外:

没来国际学校之前我成绩最好的科目就是英语,所以一直都挺有自信,来到世外的第一节课就是英语课,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感受,那就是懵。可以说是打破了我对“英语课”的认知,翻开国外教材的课本全是我没见过的单词,老师上课讲的也不是书本上的知识。她会抛出一个问题点,或者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命题,让我们去思考,接着小组讨论,最后发表出来。

以前在公办学校,除非老师点名提问不然大家都是非常默契地保持沉默,但是到了国际学校,我发现周围同学都能很踊跃地去回应老师,而且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不是说有一个标准的正确答案。那个时候我就有一种危机感了,因为明明是我擅长的英语,但却完全“不会”。后面和爸妈说我要补英语他们还笑我,但是真的不补不行啊!

差不多到了八年级,我才完全适应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国际学校的作业也不是这么容易的,需要运用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思考来制作PPT,又或是写Report表达对一个事件的看法以及更加深入的研究。

最重要的是,这些都会展示在同学之间,让你看到其他人不同的观点,可以接纳也可以质疑,不像之前只有一套答案。

这也是我最后想说的关于国际学校的思维模式,以前在公办学校基本上每一科的老师都是盯着我们学习,哪里不懂不会了马上查漏补缺。

但是在这里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是“自主学习”,有什么疑问第一时间就要提出来然后想办法去解决它,平时课上的发言讨论、课后的钻研复习,整个学习和消化的过程非常重要。

说到底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而不是为了老师、爸妈。

国际学校“不止应试”

Elizakwok:我读的是IB大学预科课程,我的选课是中文文学A,英文B,数学,生物,化学,经济。询问过公立校的同学,数学难度相当,其余难度皆高于中国的高中课程大纲。

12年级末会有一场全球的期末大考,基本上所有考试内容都是做卷子,其实是比较应试的。但是如果问我的话,国际课程,尤其是IB,不是所谓的“不应试”,而是不止应试。

来源:《天才枪手》剧照

对于生物化学之类,自主设计实验,写实验报告都是要求的,一篇没有硬性的字数规定,但通常写下来字,时间给一周左右。中文和英文也是要求写论文的,中文考试字,英文只写过一篇,平常+回答完问题即可。数学和经济,要求自己设计一个题目,并自主探究。

除了考试论文project,国际高中的学生还干些啥?一周前刚从安徽支教回来..学校要求每个人都要去。但去支教不是重点,重点是反思这样的短期支教我们给那边的孩子们带去了什么。

这就又说到我们课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部分了——反思。我们做公益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如何长久地帮助山区的孩子们?我们或许能资助一小群孩子们走出大山,但是其余的千千万万呢?我们去打破了他们的宁静,让他们体会到了“贫困”的概念,这一弊端是否远远盖过了我们带去的利益?

在国际学校读书,远没有想象得轻松容易。初入国际学校,即便是原体制内的学霸,也会难以适应。自主学习、反思实践都是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

而在国际学校的生活方面,也有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除了外表,更重“内在”

生活篇

消费名牌很正常

Vicky,上海某国际高中在读:

其实国际学校学生的生活主旋律还是学习,而且不少学校是封闭式的。在校内生活上,除了平日的日常用品,其他并没有太多区别。

我们学校是统一校服的,所以在穿衣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一些饰品和鞋子、包包上,还能看出不少同学很“用心”的(大多数同龄人还是很重视外表打扮的)。

椰子基本人手一双,有的同学还会去买爆款。班里的女同学有一款特别普通的黑色包,还是Prada的,很多同学都有上万的名牌包包。

打耳洞学校也没有禁止,也不会特别去管你的首饰如何。不过大家都可以避免了一切夸张的配饰,基本都算日常,但日常绝不代表廉价。可能在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人眼中,这些学生就是在生活奢靡、不务正业、喜晒名牌。但这就是很多学生真实的生活常态。

来源:《小时代》剧照

但也不排除这会对一些经济条件没那么好的学生,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本来只能买几百块的鞋,后来咬牙买几千块的也觉得是一件正常事,那么这件事就不那么正常了。环境会影响人,所以更要清醒一点。

还有抽烟这点,我觉得这在高中生里还挺普遍的。就算不是国际学校学生,也有学生会抽烟喝酒。抽烟喝酒也不能把一个人定性为“坏”,我个人觉得还是对身体成长有影响的,所以不接触。但也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有的学校会明令禁止这类事,但是私下里是禁止不了的。

没有一技傍身,容易变成“小透明”

匿名用户:我觉得人无论何时总要在一件事上有点底气吧。没有人甘愿当做陪衬红花的绿叶。我在我们学校算不是才艺兼备的人,但是喜欢写写东西,就参加了学校的编辑社做校刊,写得东西拍的照片能在刊物上发,看到有自己的名字,就很开心了。

学校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社团,我身边绝大多数同学,也都身怀才艺。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就不用说了,有好多的女同学学的还是琵琶古筝这些古典乐器,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个同学小时候学戏曲的!在学校组织了汉服等传统文化活动,真的超级亮眼。

总之我觉得在学校,在同龄人中,要么成绩好是学霸、要么在某个方面有特长、要么颜值高、要么人缘好……总得有一样说得过去。否则很容易心态崩掉,因为国际学校里真是藏龙卧虎,很容易看到“世界的参差”!

国际学校学生戏剧演出

在国际学校读书,除了升学上的压力,还有很多学生面临着这样的焦虑,它们普遍存在却常被忽视……

国际学校学生的焦虑和自卑

心态篇

身边太多“全优”,自卑在心底蔓延

XIAN,家庭年收入-万,有一个妹妹:

开学11年级,目前在上海一普通高中国际高中读书。初中的时候成绩很差,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懵懵懂懂的就被爸妈安排到了国际学校,没有中考,直接读了这里的九年级。

来的时候第一年很开心,觉得没有人管了,开始化妆,上课也就敷衍敷衍,gpasat托福也都是秉着一种以后努力也来得及的状态。

九年级的暑假去了一个教育机构,经历了一些事情,开窍了,懂得好好学习了,也意识到了我并不是富二代,家里虽然不是省吃俭用供我读书,但也并不能让我过每天买买奢侈品、混混酒吧、发发白富美朋友圈,和我一些朋友一样的生活。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非常努力,托福一个暑假提高了个四十多分吧,gpa也从2.多变成这学期的3.5了。

但是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抑郁,因为有的时候,看着学校里的富二代出去蹦迪,抖音上好看的富二代小姐姐(她们有的时候还会给我点赞互夸,让我又陷入了一种她们和我一样,只不过她们更幸运的不平衡感受中),我心里会开始觉得不平衡。

机构里有很多富二代,全身上下都是奢侈品牌,每天还换着穿(都是正品),自习的时候嘴里叼个电子烟却在好好学习。她们还非常平易近人、善于社交,和老师关系都很好。

看到这样的她们,我心态就非常不平衡。

有的时候愤世嫉俗,但平静下来又只怪自己还不够努力。有的时候觉得那些富二代真的很虚伪,有的时候又觉得是自己仇富,因为大部分人都很善良。

慢慢的除了最开始的一个好朋友,就不敢再去认识新的人了,也认识到了自己越来越普通的现实……

有些人说,有的时候不要看自己改变不了的,专注于自已能改变的就行。其实我在学习的时候真的能做到这个状态,但其他个人正常交往的时候,我总是避免不了看别人的穿看,开始思考差距,然后陷入一个自找烦恼的怪圈。

我想靠自己的成绩来赢得尊重和认可,但就是有些富二代比我成绩还好,社交上也是游刃有余,自然会比我吸引到更多的朋友。

学会避免内耗、接纳自我

yoyi:其实这类现象不是国际学校独有的,只是能上国际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好,类似状况比较突出。我们学校也有很多性格好、长得好看、成绩优异、多才多艺、家里又有钱的人。一开始也羡慕嫉妒过,甚至觉得某些人真的会装*,然后从嫉妒变成厌恶。

我后来意识到这就是社会常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就行了。而且要认识到,有些事情不是短期努力就能改变的(有的人家是靠着几代人努力才富裕起来的,哈哈就是oldmoney嘛)。

所以,不要有过多的容貌焦虑、金钱焦虑、交际焦虑,这些真的都是在内耗自己。学会自我接纳、逐步成长,已经很难得了。

当见过不一样的世界之后(读国际学校、出国留学、进入社会……),自己便心里越清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远都会有比自己更优秀、更有钱的人存在,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事实。能做自己,能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就很好了。

或许很多人还没有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没有搞清楚自己就读国际学校、未来出国留学是为了什么。

大家对好生活的追求无可厚非,只不过越往后,对“好的”这个概念理解不同,追求也就不一样了。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认知世界”和“寻找自己”的过程。

这和你以为的国际学校学生的生活,是不是相差甚远?

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有着多样的体验和烦恼。国际学校也是如此。它可能会在某方面把问题聚焦放大,但倒影的是未来的留学生活、职场生涯。

他们在成长、在体验、在感受、在反思……有着你我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有着相同的自我探索的经历。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61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