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版本 >> 简单最美人生笔记读后感
非常高兴,“悦读”迎来了第一篇朋友的阅读分享,简单最美——《人生笔记》读后感。我相信在现在信息爆炸、碎片化、易获得的情况下,能够沉下来读书是难能可贵的,而把这些信息,整理成自己的知识,并加以实践和应用,将会真正地提升个人的视野、格局、思维和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能够把“悦读季”做好,在这个“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借用一下罗胖的讲演时引用的话)的时代,应该怎么读书,怎么能好读书,读好书,读好书(请自行分辨它们的区别)?,我目前还在策划整个的主题和具体的运行,将来的运行是希望交给平台和志愿者,让每一个参与者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收获更多,更深,更广的营养。美好始于现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雯雯的读后感:
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这本书,正如友人所说大部分日本书都很浅。这本书属于大部分之列,但浅而深刻,浅而实用,浅而使人改变。书从为何做笔记,如何做笔记,何时做笔记谈起到怎样有技巧的做笔记等等,精简实用。
于我而言感触最深的是颠覆了我对如何做笔记的理解。按照作者的说法笔记有三原则:一元化、时间体系、索引化。所谓一元化即只使用一个笔记本,不要按照范畴分类使用多个笔记本;所谓时间体系即笔记使用过程中避免跳页,从前往后记录;所谓索引化即用电子索引库或目录方便查询。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分类是最快捷方便的但事实上却被分类所累。除了挖空心思的折腾什么是最合理的分类更难的是到最后理不清楚当初到底是归在了哪一类。简单的用一本笔记记录,简单的依次记录,只要有一种可靠的索引方式即可做到高效快捷的锁定。再加上用一些特殊标识就更事半功倍了。譬如清晰的记录好事件的时间年月日以及时刻,用一些符号来固定表示某一含义,譬如
后跟地点,*后表示感悟,·后表示事实等。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创建一些自己喜好的速记方法。第二点感触就是复读笔记。复读笔记是我们在跟过去的自己交流。没有笔记,记忆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有了笔记不加以复读,无法将笔记或者说将我们自己的过去最大化。很多次当我查看以前的笔记时竟然会为当时的自己激动,想必这就是作者所提到的过去的事件可以激励我们赋予希望和信心。回想自己年值得骄傲的事情竟然是在拥挤的十一假期独自带着老人和小孩的旅行。除了旅行中的美好回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相信我可以做到,克服了心中的恐惧。曾几何时认为节假日旅游是件痛苦的事情,曾几何时不敢想象带两个孩子出行,曾几何时害怕旅行中会发生各种小状况…但是这次旅行告诉我一切都是可能的,我们能做到,坚定了我之后带娃出去旅行的信心。都说走过戈壁的人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会发现自己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相信也是类似的缘由。
第三点就是书中提到的记录方法,除了写,可以粘贴可以拍照,可以录音…可以用各种颜色的笔…身处在电子数码世界的我们可以有无数种方式来记录。
这本不到一小时翻阅的书谈不上精读但颇有收获。除了内容本身,从书中也能体会到日本作者的风格,把一件事情讲透,讲得细致可操作,讲的看起来很简单。的确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太多的为什么(why)和做什么(what),相反怎么做(how)更重要。简单可操作胜过长篇大论,简单就是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