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秋季学期)
一、课程基本情况
本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高起本层次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3学分,54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
本课程教学资源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基于网络的五分钟课程及与此学习方式相适应的学习指导书。基于网络的五分钟课程以中央马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年版)为主教材,并依据国开学习特点进行了合理的教学转化,以“专题”形式出现,共分为8个专题,66个短视频及相应的拓展资源等。本课程配有文字辅导教材: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指导》,其结构与五分钟课程基本一致,内容大于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练习和自学指导。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时代对青年学生的新要求为主线,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基本内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设8个专题,按照学生自主学习进阶式的节奏,每个专题均设有名家名言、学习目标、专题导学、核心学习、专题测试、疑难解答、拓展学习等。专题导学提供了导学文本,主要是介绍专题学习内容、思考题和学习路径图;核心学习为专题视频资源,是专题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容。这8个专题分别是:
专题一新时代与时代新人
专题二人生的青春之问
专题三坚定理想信念
专题四弘扬中国精神
专题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题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专题七法律基础
专题八宪法知识
四、课程教学考核
根据课程的特点,本课程采用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形成性考核(50%)+终结性考试(50%)”的教学考核方式。
(一)形成性考核
任务要求:完成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课程中每个专题的阶段学习测验,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测验题题型:判断题和单项选择题。
测验特殊说明:学生学习完每一专题全部视频课程后,才可以进入“专题测验”完成每一专题的考核任务。
(二)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试包括社会实践与大作业,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其中,社会实践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大作业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两项任务具体如下:
任务一:社会实践
完成河北分部或教学点组织的实践教学任务,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
1.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与考核安排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安排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主题、内容应围绕相关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题范围如下: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撰写观后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撰写观后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撰写活动感受;访谈“平凡中的辉煌——身边的模范”,感受榜样魅力,撰写报告;访谈共和国同龄人,感受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沧桑巨变,撰写报告;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我看家乡变化大”,撰写报告;积极接受单位或社区等组织的思想道德、法律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等的宣传教育,自觉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学习,达到一定积分,撰写学习体会;结合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传承家乡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根据个人工作实际,结合本门课程所学内容,谈一谈对职业梦与中国梦的认识,撰写认识体会;自拟题目。
学生根据社会实践的参考选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社会实践体会、感悟或报告(以下统一简称为实践报告)。其中,专科与专升本学生1篇,(高中起点)本科学生2篇。
2.具体要求
①实践报告字数不低于字,并附有实践活动的佐证材料,个人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任务二:大作业
大作业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
1.考试手段。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进行网络考试。
2.考试方式。开放性考试,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具体考试时间安排见国开下发的期末考试安排文件。
3.考试题型。大作业考试题型有材料分析题、论述题、命题小论文等形式,每次考试命题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或者多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
实施方案(秋学期)
一、课程基本情况
本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高起本层次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3学分,54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共七章内容,重点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树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想和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
本课程教学资源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基于网络的五分钟课程及与此学习方式相适应的学习指导书。基于网络的五分钟课程以中央马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年版)为主教材,并依据国开学习特点进行了合理的教学转化,以“专题”形式出现,共分为8个专题,52个短视频及相应的拓展资源等。本课程配有文字辅导教材: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指导》,其结构与五分钟课程基本一致,内容大于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练习和自学指导。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设8个专题,按照学生自主学习进阶式的节奏,每个专题均设有名家名言、学习目标、专题导学、核心学习、专题测试、疑难解答、拓展学习等。专题导学提供了导学文本,主要是介绍专题学习内容、思考题和学习路径图;核心学习为专题视频资源,是专题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容。这8个专题分别是: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专题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专题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专题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专题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专题八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四、课程教学考核
根据课程的特点,本课程采用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形成性考核(50%)+终结性考试(50%)”的教学考核方式。
(一)形成性考核
任务要求:完成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课程中每个专题的阶段学习测验,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测验题题型:判断题和单项选择题。
测验特殊说明:学生学习完每一专题全部视频课程后,才可以进入“专题测验”完成每一专题的考核任务。
(二)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试包括学习行为表现与大作业,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其中,学习行为表现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大作业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两项任务具体如下:
任务一:学习行为表现
完成河北分部或教学点组织的实践教学任务,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
1.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与考核安排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安排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主题、内容应围绕相关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题范围如下: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撰写观后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撰写观后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撰写活动感受;访谈“平凡中的辉煌——身边的模范”,感受榜样魅力,撰写报告;访谈共和国同龄人,感受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沧桑巨变,撰写报告;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我看家乡变化大”,撰写报告;积极接受单位或社区等组织的思想道德、法律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等的宣传教育,自觉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学习,达到一定积分,撰写学习体会;结合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传承家乡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根据个人工作实际,结合本门课程所学内容,谈一谈对职业梦与中国梦的认识,撰写认识体会;自拟题目。
学生根据社会实践的参考选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社会实践体会、感悟或报告(以下统一简称为实践报告)。其中,专科与专升本学生1篇,(高中起点)本科学生2篇。
2.具体要求
①实践报告字数不低于字,并附有实践活动的佐证材料,个人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任务二:大作业
大作业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
1.考试手段。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进行网络考试。
2.考试方式。开放性考试,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具体考试时间安排见国开下发的期末考试安排文件。
3.考试题型。大作业考试题型有材料分析题、论述题、命题小论文等形式,每次考试命题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或者多种形式。
(三)考试时间、评阅时间节点
1.秋季学期形成性考核专题测验截止时间年1月8日;
2.终结性考核的社会实践教学报告,秋季学期学生提交截止时间为年1月8日;
3.终结性考核的大作业考试时间年11月30--年1月3日,实践教学评阅截止时间年1月15日,大作业阅卷截止时间年1月10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秋学期)
一、课程基本情况
本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层次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3学分,54学时,一个学期。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用科学理论观察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共有十四章内容,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充分反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本课程教学资源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基于网络的五分钟课程及与此学习方式相适应的学习指导书。基于网络的五分钟课程以中央马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年版)为主教材,并依据国开学习特点进行了合理的教学转化,以“专题”形式出现,共分为8个专题,57个短视频及相应的拓展资源等。本课程配有文字辅导教材: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指导》,其结构与五分钟课程基本一致,内容大于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练习和自学指导。
二、课程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加深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认识。
2、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准确掌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质。
3、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正确理解我国的内政外交等基本国策和党的方针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决心,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能力目标:
1、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具备运用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
1、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3、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理性思维。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设8个专题,按照学生自主学习进阶式的节奏,每个专题均设有专题导读、核心学习、专题测试、疑难解答、拓展学习等。专题导读提供了导学文本,主要是介绍专题学习内容、思考题和学习路径图;核心学习为专题视频资源,是专题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容。这8个专题分别是:
专题一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专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专题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专题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专题五邓小平理论
专题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专题七科学发展观
专题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课程教学考核
根据课程的特点,本课程采用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形成性考核(50%)+终结性考试(50%)”的教学考核方式。
(一)形成性考核
任务要求:完成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课程中每个专题的阶段学习测验,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测验题题型:判断题和单项选择题。
测验特殊说明:学生学习完每一专题全部视频课程后,才可以进入“专题测验”完成每一专题的考核任务。
(二)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试包括学习行为表现与大作业,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其中,学习行为表现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大作业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两项任务具体如下:
任务一:学习行为表现
完成河北分部或教学点组织的实践教学任务,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
1.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与考核安排: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安排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主题、内容应围绕相关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题范围如下: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撰写观后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撰写观后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撰写活动感受;访谈“平凡中的辉煌——身边的模范”,感受榜样魅力,撰写报告;访谈共和国同龄人,感受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沧桑巨变,撰写报告;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我看家乡变化大”,撰写报告;积极接受单位或社区等组织的思想道德、法律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等的宣传教育,自觉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学习,达到一定积分,撰写学习体会;结合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传承家乡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根据个人工作实际,结合本门课程所学内容,谈一谈对职业梦与中国梦的认识,撰写认识体会;自拟题目。
学生根据社会实践的参考选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社会实践体会、感悟或报告(以下统一简称为实践报告)。其中,专科与专升本学生1篇,(高中起点)本科学生2篇。
2.具体要求
①实践报告字数不低于字,并附有实践活动的佐证材料,个人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任务二
大作业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
1.考试手段。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进行网络考试。
2.考试方式。开放性考试,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具体考试时间安排见国开下发的期末考试安排文件。
3.考试题型。大作业考试题型有材料分析题、论述题、命题小论文等形式,每次考试命题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或者多种形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学实施方案(秋学期)
一、课程概况
1、课程性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国家开放大学本、专科所有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2学分,36学时,开设一学期。
2、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蓝本,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内涵和重要意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学习和工作。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设十一个专题,按照学生自主学习进阶式的节奏,每个专题均设有专题导读、核心学习、专题测试、疑难解答、拓展学习等。专题导读提供了导学文本,主要是介绍专题学习内容、思考题和学习路径图;核心学习为专题视频资源,是专题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容。这十一个专题分别是:
总论 新时代的行动指南
专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专题二薪火传承、担当使命
专题三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基本方略
专题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专题五四个全面吹响“集结号”
专题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战略
专题七“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专题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军队建设
专题九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专题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党的建设
三、课程教学考核
根据课程的特点,本课程采用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形成性考核(50%)+终结性考试(50%)”的教学考核方式。
(一)形成性考核
任务要求:完成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课程中每个专题的阶段学习测验,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测验题题型:判断题和单项选择题。
测验特殊说明:学生学习完每一专题全部视频课程后,才可以进入“专题测验”完成每一专题的考核任务。
(二)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试包括学习行为表现与大作业,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其中,学习行为表现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大作业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两项任务具体如下:
任务一:学习行为表现
完成河北分部或教学点组织的实践教学任务,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
1.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与考核安排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安排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主题、内容应围绕相关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题范围如下: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撰写观后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撰写观后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撰写活动感受;访谈“平凡中的辉煌——身边的模范”,感受榜样魅力,撰写报告;访谈共和国同龄人,感受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沧桑巨变,撰写报告;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我看家乡变化大”,撰写报告;积极接受单位或社区等组织的思想道德、法律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等的宣传教育,自觉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学习,达到一定积分,撰写学习体会;结合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传承家乡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根据个人工作实际,结合本门课程所学内容,谈一谈对职业梦与中国梦的认识,撰写认识体会;自拟题目。
学生根据社会实践的参考选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社会实践体会、感悟或报告(以下统一简称为实践报告)。其中,专科与专升本学生1篇,(高中起点)本科学生2篇。
2.具体要求
①实践报告字数不低于字,并附有实践活动的佐证材料,个人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任务二:大作业
大作业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
1.考试手段。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进行网络考试。
2.考试方式。开放性考试,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具体考试时间安排见国开下发的期末考试安排文件。
3.考试题型。大作业考试题型有材料分析题、论述题、命题小论文等形式,每次考试命题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或者多种形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秋学期)
一、课程基本情况
本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层次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3学分,54学时,一个学期。
本课程主要学习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本课程教学资源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基于网络的五分钟课程及与此学习方式相适应的学习指导书。基于网络的五分钟课程以中央马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年版)为主教材,并依据国开学习特点进行了合理的教学转化,以“专题”形式出现,共分为7个专题,67个短视频及相应的拓展资源等。本课程配有文字辅导教材: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指导》,其结构与五分钟课程基本一致,内容大于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练习和自学指导。
二、课程教学目的
开设本课程,重点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设7个专题,按照学生自主学习进阶式的节奏,每个专题均设有专题导读、核心学习、专题测试、疑难解答、拓展学习等。专题导读提供了导学文本,主要是介绍专题学习内容、思考题和学习路径图;核心学习为专题视频资源,是专题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容。这7个专题分别是:
专题一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专题二救亡图存的多样探索
专题三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专题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从合作到土地革命
专题五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
专题六新民主主义社会
专题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四、课程教学考核
根据课程的特点,本课程采用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形成性考核(50%)+终结性考试(50%)”的教学考核方式。
(一)形成性考核
任务要求:完成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课程中每个专题的阶段学习测验,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测验题题型:判断题和单项选择题。
测验特殊说明:学生学习完每一专题全部视频课程后,才可以进入“专题测验”完成每一专题的考核任务。
(二)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试包括社会实践与大作业,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其中,社会实践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大作业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两项任务具体如下:
任务一:社会实践
完成河北分部或教学点组织的实践教学任务,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
1.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与考核安排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安排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主题、内容应围绕相关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题范围如下: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撰写观后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撰写观后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撰写活动感受;访谈“平凡中的辉煌——身边的模范”,感受榜样魅力,撰写报告;访谈共和国同龄人,感受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沧桑巨变,撰写报告;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我看家乡变化大”,撰写报告;积极接受单位或社区等组织的思想道德、法律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等的宣传教育,自觉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学习,达到一定积分,撰写学习体会;结合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传承家乡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根据个人工作实际,结合本门课程所学内容,谈一谈对职业梦与中国梦的认识,撰写认识体会;自拟题目。
学生根据社会实践的参考选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社会实践体会、感悟或报告(以下统一简称为实践报告)。其中,专科与专升本学生1篇,(高中起点)本科学生2篇。
2.具体要求
①实践报告字数不低于字,并附有实践活动的佐证材料,个人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任务二:大作业
大作业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
1.考试手段。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进行网络考试。
2.考试方式。开放性考试,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具体考试时间安排见国开下发的期末考试安排文件。
3.考试题型。大作业考试题型有材料分析题、论述题、命题小论文等形式,每次考试命题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或者多种形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