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ldqu

发布时间:2021/4/17 20:20:57   点击数:

3月7日,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携手厦门正茂书院开展“国学的智慧”交流研讨会。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黄永锋教授、周克浩博士、王卢笛博士、正茂书院院长林秀芳老师以及正茂书院的一百多位家长。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本次研讨会的精彩瞬间吧!

签到入场

整齐的工作服、温暖友爱的动作、甜美的笑容,这就是本次研讨会一群可爱的人儿身上展现出的独特人格魅力。他们没有领取任何的报酬,却是在发自内心地燃烧自己,照耀别人,他们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志工老师”!这群可爱的志工老师在用他们的真心、诚心、爱心迎接每一位参会的来宾。

签字、测量体温,戴好口罩,安静有序入场。

主持人开场

年疫袭全球,我们的亲子国学班、道德讲堂线下课程被迫按下暂停键。伴随着牛年的喜气、春天美好的脚步,暂停一年的国学班终于迎来新的开始。对于这场期待已久的交流研讨会,大家无不充满期待。看!现场座无虚席,大家全神贯注、全身心地投入。

本次主持由正茂书院副院长徐海霞老师担任,她用柔美而又坚定的语气告诉大家,她对这场研讨会及国学班重新开启的期盼。徐老师从正茂书院创办不久就带领自己的先生、孩子一起加入读经、做志工,无私奉献自己的行列。从年7月加入志工的行列至今,风雨无阻服务有缘家庭、有缘孩子成长,共同见证家长和孩子的点滴改变。

奏国歌行鞠躬礼等

本次“智慧的教育”研讨会以奏国歌为开场。鲜艳的五星红旗、响亮的国歌声、庄严的注目礼,让我们再一次一起感受“有国才有家”的感受,感受这面用无数烈士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的力量。《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告诉我们治国、平天下来自于每一位公民的自我修行,千千万万个个人修好自己了、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经营好了,国家也就好了、天下也就太平了,这就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真实含义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是全体炎黄子孙的沃土与温床!中华文化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璀璨的明珠!智慧如海的中华文化是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怎能忘记我们的至圣先师呢?因此每一次学习,我们都会向“至圣先师”孔子圣象行三鞠躬礼。一鞠躬代表感恩之心,感恩至圣先师留给我们智慧如海的经藏,让我们有机会学习圣贤的智慧与博爱、人生的智慧;再鞠躬代表恭敬之心,圣贤是“智慧圆满”的代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典范与代表,学习中华文化,我们用恭敬之心对待圣贤留下来的宝贵经藏;三鞠躬代表学习之心,圣贤是“福慧双修”、“悲智双修”的圆满伟人,我们要时时刻刻牢记学习圣贤的智慧、学习圣贤的精神,自觉觉人、自度度人!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短短的一篇《礼运大同篇》,道出从古至今全体炎黄子孙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愿我们从我做起,从我们的小家做起,修身、齐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也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极乐世界”,彻战自我,修得身心自在、幸福圆满的人生!

智慧的教育研讨会

克浩博士为“智慧的教育”研讨会致辞

周克浩博士为本次“智慧的教育”研讨会做了精彩致辞,周克浩是厦门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从大学开始一直深入研究中华文化,博士期间为了写与《易经》相关的博士论文,更是坚持诵读《易经》达六百多遍。本次致辞,克浩博士根据自己多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验,给在场的家长提供了几点诵读经典的宝贵经验:一、为什么要学好经典克浩博士通过分析从古至今的伟人、高人成功背后的至力量是智慧如海的中华宝藏,如《天龙八部》里乔峰武功盖世,其功夫能达到至高境界得益于老师,也就是经典,通过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向最顶尖的老师学习的重要性、从经典学习的重要性。今天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没有文化这块土壤的滋养,就很难长出丰硕的科技果实;一个家庭若没有文化这块地基就很难永续传承;一个孩子若没有文化这块地基,就很难成就一番大事业。克浩博士的切身经历与谆谆教诲告诉在场的家长,中华典籍学习之重要性。二、学习经典的好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这五千年的长河里,我们的祖先留下无数典籍,同时经典不仅仅是中华的经典,西方也有很多好的经典。这么多的经典,我们到底先学习什么呢?克浩博士告诉大家要学习经典中的经典,如儒家的十三经,西方的经典如《圣经》、《莎士比亚巨作》等。学习经典不是仅仅在知识层面的学习,更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经典里的胸怀和格局目光长远,不会将自己镶嵌在小框子里,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一个有格局、有胸怀的人,不仅带给自己幸福,更给社会创造价值。其次,智慧和眼光洞察世界发展的趋势,经典中就有把握大势的智慧,趁势而起才能有所成就,逆势而行必然受到上天的惩罚。“时局变局开新局,简易变易又不易”,只有善于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在危机中寻得新机,在变局中“破茧成蝶”。最后,学习经典能够获得福报经典告诉我们“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积善之家必有余行,积不善之家必有余央”。学习经典、学习圣贤的智慧,方能真正觉己觉人、度己度人,用心践行,收获的不仅仅是财富,更是生命的圆满与自在。三、学好经典的秘诀首先,老实读经不要见异思迁,认定了就不要改变,既然我们选择学习经典,就要坚定地学习下去,坚定地走下去,切不可见异思迁。其次,大量读经要把经典学好,充分体悟经典的智慧,就要大量诵读经典,量变方能引起质变。故每天保证一定的读书量,且涉及范围要广。最后,坚持读经诵读经典可能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们看不到效果、看不到变化,但若我们能每天坚持,积累到一定的量,量变引起质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乘数效应”,这好比如挣钱,我们赚第一个一百万可能要十年,但第二个一百万可能只用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读经典也是一样,越读越快,融汇贯通,触类旁通。四、学习经典小技巧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固定一本书读。做到定点、定时、定量,就不会因为别的事情影响或者打断,持之以恒,就能取到良好成效。

黄永锋教授《认识国学》专题讲座

黄老师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韩国首尔大学高级研究学者、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访问学者。多年潜心道学研究,参与多部重要书籍的撰写与编辑,为中华文化宝贵遗产的挖掘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教三宝告诉我们老师的重要性。一位好老师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

真正的好老师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启迪智能;

真正的好老师不是给出答案,而是激励思考。

真正的好老师不是禁固大脑,而是解放思想;

真正的好老师不是自鸣不凡,而是同参真理。

黄永锋教授作为博士生导师、“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主任,时刻不忘对学生的谆谆教诲,把自己所学、所思、所悟奉献给他的学生、献给有缘人,尽心尽力做“点灯人”,把光和爱传递到各个角落,是中华文化的弘扬者、践行者。

本次研讨会黄永锋教授也给在场的家人带来《认识国学》专题讲座。

从黄老师的眼神中我们看得出他对中华文化的虔诚和对国家的感情。

黄老师根据自己多年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经验与成果,多年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生涯,给大家提供了学习国学的重要方法与智慧:

一、大量、循序渐进读经及其读经的方法

学习国学、诵读经典需要老实、大量诵读经典、需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功夫,长期大量诵读经典,学习到的绝不仅仅是背诵或者熟读这些经书,更是这些经书背后的智慧、通过长期坚持培养起来的美好品质--勤勉、刻苦、持之以恒。黄老师通过引用古人学习的例子、自己读书的经验,勉励在场的要坚持读经、大量读经、老实读经。同时他还告诉我们,读经要先难后易,尤其孩子学习经典,要先读容易的、朗朗上口的经典,循序渐进。这正是吻合了《三字经》读经典的方法:“凡训蒙,须讲究,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同时,黄老师还给大家介绍了吟诵方法读经典的好处,他认为有节律的诵读法,不仅便于孩子们提高学习经典的兴趣,更可以让孩子感受经典的美,培养其美学、音乐的素养。

二、抄经法学习经典

《弟子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短短的十二个字告诉我们,真正要做到把经典读好,要做到“六根都摄”,读书不能仅仅靠嘴巴读,抄经也是学习经典重要的方法,抄经会让我们印象深刻。黄老师通过自己教授学生抄经的经历、举曾国藩教子的例子,让我们在场的家长明白抄经的重要性,读书后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多读、多抄、多记、多写。

三、游学法学习经典

黄老师介绍了自己多年带学生游学、带自己孩子游学的经历、见闻,告诉在场的家长游学之重要性。尤其文化学、历史学、风俗学等学问的研究,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与社会,用田野调查法可以找到大量书本找不到的材料,为研究学问提供宝贵的一手文献资料。同时对于孩子来讲,生活也是最好的教材,“玩中学,学中玩”,他们可以很轻松的把要学的学会,同时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践行国学的重要性

“闻”、“思”、“修”、“行”是佛家修行的四步功夫。圣贤的教诲,其核心在于教化众生学会自我修行,学会“做大雄彻战己,做如来度众生”。学习圣贤的教诲,最后一定要回归到生活,修为自己、改变自己、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小家,再做到治国、平天下,为社会的和谐与美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同时对于孩子来讲,学习国学,是培养他们美好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家长,我们除了要陪伴孩子诵读国学、更要陪伴他们一起落实国学、践行国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健康的下一代。

在如何践行国学这块,黄老师给在场的家长建议,可以用道家的《功过格》作为记录践行的情况,如今天做了多少好事,做了多少不好的事情;今天比昨天是否有进步;这个月是否有比上个月进步等。通过记录,一点一点改变自己、成就自己、圆满自己。

林秀芳院长《智慧的教育》专题报告

林老师是正茂书院的创始人兼院长,南安格林国际教育机构的联合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职博士,北京华夏爱婴教育集团专家讲师团特聘讲师,学习能力/家庭教育/亲子沟通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安市高层次引进人才,多次游学并讲学日本、新加坡、印度、尼泊尔、泰国、台湾、香港等地。热衷学习、践行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践行、传播者,此次林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教育》专题报告。林老师《智慧的教育》专题报告主要给各位家长做了如下的讲解:一、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历史渊源、使命与责任厦门大学的“道学研究”从其成立以来,就吸引了众多优秀学者、国学大师积极开展道学研究,如著名国学大师朱谦之教授、顾颉、邹永贤教授、高令印教授、何乃川教授都为厦门大学“道学研究”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本领域取得可观的成就。年开始,詹石窗教授主持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宗教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工作。在保证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宗教学”的学科建设有意识地突出道学研究的特色。多年来,厦门大学的道学研究学者詹石窗、盖建民、乐爱国、黄永锋、常大群、谢清果等教授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福建省的重要课题,出版、发表了系列论著。随着中华民族的觉醒,文化自信在中国的强国之路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担当着挖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相信这批可爱的学者、教授将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炎黄子孙的心灵深处,也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国家一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本次会议流程设计的目的林老师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唱国歌”、“面向至圣先师孔子圣象行三鞠躬”、“一起齐诵礼运大同篇”的目的。最后告诉大家学习中华文化要学会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破迷开悟。所谓的“佛”、“圣贤”、“仙”是拥有无量智慧与大爱的人,不是神秘不可测的、看不到、摸不着的力量,他们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后人瞻仰他们,把他们神化了,所以读国学,首先要正确认识国学,方能生起信心,深入学习,学习圣贤的智慧、学习圣贤的高尚品德。三、家庭教育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及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林老师通过《论语.学而第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引出孩子一生教育的次第,首先要从“孝”、“悌”、“谨”、“信”、“爱”、“亲仁”这些人生最重要的地基开始教育,最后才是“行有余力,则学文”,也就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正确的家庭教育之步骤方能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孩子,家庭教育应从德行的教育(为人、处事、待人)、身心健康(锻炼+饮食+睡眠+照顾自己+爱+……)、独立能力(干活+吃苦+节俭+整洁)、独立能力(干活+吃苦+节俭+整洁)、学习能力(专注力+学习习惯+坚持不懈+一两样受益终生的兴趣爱好)这五个大框架着手。而培养以上能力最好的教材是国学与现实生活。并详细讲解了学习国学的好处、应如何实施国学教育、正茂书院的缘起以及使命。最后林老师告诉大家不管是学习国学,还是经营事业或者经营人生、教育子女,一定要努力感悟并践行“匠心”、“恒心”、“境心”。讲座的最后,林老师希望大家做到“学习只为改变,改变只为做到!”并祝福大家在正茂书院的大家庭里“悲智双修”、“破茧成蝶,遇见最美的自己”。

学习心得体会交流-王卢笛博士

王卢笛博士分享了自己经过硕士和博士阶段系统的学习国学,更加坚定了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决心。因此进入厦门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学习和工作,有幸追从黄永峰教授继续深造,二十余年的辗转学习,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与博大精深,也对这样一段话感同身受。她说道:“社会上有一种惯常的看法,当代青年接受传统文化的程度决定着他们的生命高度,其实应该反过来讲,就是当代青年接受传统文化的程度,决定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强度,文化能滋养生命,生命也能滋养文化,尤其是青年人的生命。作为中国人,祖国的传统文化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我们与之共生,互相滋养,互相决定着彼此的高度。”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不仅能够拓展知识、开阔眼界,更加能够培养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正茂书院的志工老师及家长分享

正茂书院年第一次开班以来至今,许多志工老师及家长跟随书院一起成长到现在。在院长的引领下共同学习进步,彼此真诚关怀鼓励,如同家人。此次我们邀请到两位志工老师分享他们的学习历程及心得体会。

建娇老师自年5月国学班开班以来一直带着家人坚持学习,分享中她说道:“学习将近五年的时间,我们一路走过来,从开始跌跌撞撞,也有想过退缩和放弃,但是最后都坚持了,也很庆幸自己一直坚持到现在,如今很期待每周都能去国学班上课,也觉得每天带孩子打卡其实也没那么困难。”

正是因为这份坚持,收获了家庭的幸福美满,公婆关系、夫妻关系以及亲子关系都非常融洽,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好,充满了正能量,孩子也学会了站在他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学会包容和原谅。最后,建娇老师说到:“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在正茂书院学习,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秋艳老师于年带着大女儿一起加入正茂书院的大家庭,至今一直坚持学习经典国学,并且践行到日常生活中。自疫情以来,国学班无法开班,林院长及时组织了线上的读书交流会,秋艳老师更是每天风雨无阻,在群里做读书分享,受益自己也受益大家,非常感恩!这样坚持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通过学习,秋艳老师能够做到孝顺父母、关心他人、对事物保有恭敬心、对家人也不再过多指责,而是给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这些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她说:“在学习的路上,与其说陪孩子学习国学,不如说是孩子给我们学习的机会。相信传统文化,相信正茂书院,相信自己,只要愿意学习,坚持下来,我们的生活都会越来越好!”

“改毛病、去脾气”、“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多感恩,多奉献”...听完卢笛博士、两位志工老师的分享,大家的内心涌动着满满的感恩和温暖。

为志工老师颁发聘书

正是因为这群可爱的志工老师为大家无私的奉献,有缘家庭和孩子才能相聚在这样友爱的大家庭里接受圣贤的教诲与沐浴。我们才有机会在这个大家庭里一起学习、成长!感恩最可爱的志工老师的付出。本环节黄永锋教授、周克浩博士、王卢笛博士、林秀芳院长为这群可爱的志工老师颁发了副院长、班主任、国学教师的聘书。愿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不忘初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合影留念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半天“国学的智慧”研讨会不知不觉中接近尾声,一张合影,留下这美好难忘的瞬间!

最后林院长附上自己写的一首诗《颂恩师》,送给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黄永锋教授,也送给在场的全体志工老师、全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

颂恩师

大势笃定东风至,激荡沧海扬帆起。

释惑解疑不知倦,传道授理入心性。

苦海回头为如意,彻战自我近大雄。

一生师表做如来,谱写人间真净土。

正茂书院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144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