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陈洪此在优先追求自由的人生哲学四

发布时间:2021/5/2 0:03:56   点击数:

再讲一个禅门公案,丹霞天然。他在慧林寺的时候,有天气温骤降,他就把佛殿上的木头佛给搬下来,拿个斧子劈开,烤火。后边的小和尚都出来了,大喊:“坏了,方丈快来,这个疯和尚把我们的佛给劈了。”他说:“我是烧佛取舍利,有道行的大德圆寂了。一烧就烧出1万个舍利来,我现在是烧佛取舍利。”小和尚说:“这是一个木头佛啊,你怎么能烧出舍利来呢?”“既然不是真佛,是木头佛,那你不要来责备我了。”还有一个版本说,“那我立刻再找两尊来把它烧了吧。”这听起来像是一个跟济公一样的疯和尚。这就是《水浒传》里鲁智深的原型。鲁智深的很多故事就是从丹霞天然这儿来的。鲁智深把金刚也给砸了,把佛殿差点给烧了。身边的和尚都对他有意见,但是智真长老却对他手下这些徒弟说,你们的修行将来都不如他。鲁智深的圆寂也很有特点,他自己告诉别人,“我要圆寂了,你给我打点水来”,然后洗脚洗手,洗完了,盘坐好,念了句话“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我现在要回到我的本源,见我的本来的面目了。这就是禅宗的一个很大特点,打破偶像见真如。

从《坛经》和公案里可以看出,禅宗跟我们感觉到的一般教门(禅宗里叫宗门)的风格不同。它跟庄子有种精神上的相通。从方以智《药地炮庄》开始提出“庄禅”这个词。实际上,方以智之前很多大德高僧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比如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曾经说:“载道之言,广大自在,除佛经,即诸子百氏究天人之学者,唯庄一书而已。籍令中国无此人,万世之下不知有真人。中国无此书,万世之下不知有妙论。”憨山德清又讲,“不知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庄和禅融通了,就解决了忘世和出世的问题。然后说:“真宰本无形,超然尘垢外。忽而一念迷,闯入这皮袋。”人活在世上,物质性的存在就是一个臭皮囊,肉体性的存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关键是你里面的灵魂。“忽而一念迷,闯入这皮袋”你这个灵魂跑到躯体里来了,“如被裹猿猴,左右不自由”,好像一个大被把一个猴裹在里边。你这个肉体的存在,在世间得不到自由和自在,有种东西在束缚着你。“伤嗟今古人,谁肯自惊骇”,有几个人知道这种困境?又要如何挣扎出这个困境呢?“惟有漆园生,此味少知解”,漆园生就是庄子。有名的高僧大德他对庄子很欣赏和理解,认为和佛和禅是相通的。

憨山德清

另一个紫柏,也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老子也讲过这个话,庄子也讲过这个话。“竹石而闲栖,身世有无中,凡逆之与顺,如清风之度松。”怎么能够超越这个境界呢?他描写了一个状态,你在竹林当中,你倚坐在一个很有味道的石头旁边,身心又无事,就好像清风吹过松林,那种滋味你就可以超脱这种五色、五音给你的烦燥。这也是庄子的境界。所以在明代四大高僧里就可以发现,他们已经有一种把庄和禅融合的趋势了。还有“庄禅”的先驱支道林又讲佛经,又讲禅修,又讨论《庄子·逍遥游》,然后又有一种名士的风范。把《庄子·内篇》的代表性言论和禅宗《坛经》禅宗公案的一些例子合到一起看“庄禅”是什么?“庄禅”是一种不以思辨见长,注重体验性的人生哲学。它不是逻辑的,它是一种人生哲学,人生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什么?就是“此在优先”。“此在”是由海德格尔提出的哲学词,我作为一种主体性的存在,这种存在本身是一个大前提。我们要寻根找到这个大前提,看重自然本性,力倡真率放任,反对凡庸的礼法的拘束,蔑弃世俗价值,追求精神的自由与洒脱。庄子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和禅宗的“不二法门”,他们的基本态度都是对俗世是非利益的超越。在一个高层次上来看这些利益和是非,从心里、从精神上把它看透了,知道它不是终极价值。“庄禅”的一个突出的品格就是有超越的倾向。孔孟就是入,到世界中间去,我们要存在。除了入外,还要跳出来,这就是出。在分成二的前面还有一个混一,在“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上面还有一个大道,还有一个终极,还有一个出发点,这就是超越,这是庄禅追求的东西。

紫柏禅师

庄子蔑视权贵批判现实,有些话说得非常透彻。比如庄子在《胠箧》篇中说:大家怕小偷来,怎么办呢?买一个大保险柜,保险柜可结实了。把家里所有的金银细软全锁在里面。这回可好了,小偷偷不走了。小偷没偷走,来了帮强盗,正好抬着就走了,道上也不怕碎也不怕破,一直抬到强盗窝里去了。所以你前面做的这一切工作等于是替强盗做准备了。同样的道理,我们发明了种种的说法用来治理社会,诸如仁义、礼法、制度、法律,可是国家万一被窃国大盗给把持了,这一切都成为他统治老百姓的欺骗性的工具。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偷一个玉钩,这是死刑,把国家偷走了,他变成诸侯了。诸侯之门仁义存焉,窃国大盗到了诸侯这个位置上了,话语权就是他的了,他反而满口仁义了。庄子这种话语批判性很强。禅宗从佛教来,讲一种透彻的菩萨修行慈悲的情怀。庄没有慈悲的情怀,禅没有批判的锋芒。一个是恨一个是爱,“庄禅”把这两种情感都吸收在里面。除此外,担水砍柴,无非妙道,现实的生活都是悟道的一部分,这种观念也包含在“庄禅”里面,所以“庄禅”是一个很丰富的观念,是一种向往超脱旷远的精神境界,而不是落在现实的、拘谨的、狭隘的世界里。它是一种注重主体的自由意志,主张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带有强烈的审美色彩的人生哲学。中国古代的艺术哲学,非常有味道的书法、绘画、文学背后都有庄禅意识的影子。

比如《红楼梦》,《红楼梦》和《金瓶梅》里面有一些故事很相象,有些搞文化史的人认为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但是两者在观念上差别很大。《金瓶梅》总体在骂世,写无良的官僚和奸商在社会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做过头了,最后死于非命,受到报应了。《金瓶梅》本身受到诟病的一面就是劝百讽一。它表面上说西门庆不是好东西,最后死了,遭到报应了。可是他浓墨重彩地写西门庆活着时候的享受,写了那么多声色之美,美食美女,酣畅淋漓,最后他意外地死了,整个故事出现了巨大的反转,显得特别突兀。《金瓶梅》是最早细致描绘官商勾结的寻租现象的文学作品。寻租就是官商勾结,控制资源,谋取利益。《金瓶梅》是最详细描绘这一现象的作品。这也是它的一大特点。但是《金瓶梅》没有哲理性,没有超越性。《红楼梦》的哲理是一种庄禅的思想,它能从高处来看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生命本源有着悲天悯人的一种情怀和生命体验,具有强烈的审美色彩。这就是庄禅的一个特点。(横山书院独家版权,转载务必联系横山书院)

作者简介

陈洪

南开大学“南开讲席教授”,原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现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院长、天津市文联主席;曾兼任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另任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校兼职教授;担任《文学遗产》、《天津社会科学》等报刊编委,《文学与文化》杂志主编。主要研究范围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明清小说、文学与宗教等诸多方面,著作主要有《结缘:文学与宗教》、《中国小说理论史》、《金圣叹传》、《六大名著导读》、《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李贽》、《漫说水浒》、《画龙点睛》、《浅俗之下的厚重》、《沧海蠡得》、《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论发微》、《雪鸿閒辑》、《周易中的人生智慧》、《四大奇书话题》、《中国小说通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文论读本》、《大学语文》、《诸子百家精编》、《古典诗词名句鉴赏》等。学术论文主要有《从“林下”进入文本深处——红楼梦的互文解读》、《〈红楼梦〉因果框架简析》、《论〈红楼梦〉疯僧跛道的文化意蕴》、《〈红楼梦〉脂批“囫囵语”说的理论意义》、《红楼梦与吴江雪》《〈西游记〉与全真之缘》、《从孙悟空的名号看西游记“全真化”环节》、《宗教文字与〈西游记〉的版本演变》、《牛魔王佛门渊源考论》等数十篇。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宝钢奖、国务院授衔专家等荣誉,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论著获国家及天津市社科成果奖多次。

清心悦读

知古鉴今,继往开来——横山书院历史学课程高级研修班(五期)第一讲开讲

彩云之南画意诗情——记横山书院古典诗词研修班西双版纳游学

春日诗兴长丨横山书院古典诗词研修班成都游学佳作选

节物风光长相待——记横山书院古典诗词高级研修班西安游学

横山记事

诗中锦瑟——横山书院古典诗词高级研修班第二课开课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梦想染意

岁月流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175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