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青春语文middot知行合一杨晶

发布时间:2021/5/2 0:04:10   点击数:
白癜风咨询网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打通认知壁垒(一)

《易经》中的人生哲理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韦政通先生指出,中国哲学思想史呈现出四种不同的人格,正好与《易经》乾卦的元、亨、利、贞一一对应。而元和亨所代表的人格,正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经常蕴含的思想,也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内容,这是需要中学生在性格形成时期就能有所感知,并在未来有意识地传承的。如果教师能在挖掘课文的时候,注意到看似浅显的初中课文内容中有和哲学经典内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联系的地方,并尝试打通,积极引导,深入探讨,对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的培养是事半功倍的。

乾卦的“元”代表刚健精神。众所周知,儒家亚圣孟子毕生所倡导的正是刚健的精神。他穷尽一生,坚强、自信、百折不挠;他经久不息地尽心救世,一世无悔地为“士人”争取地位;他展示了一种刚直不阿的刚健精神。这种精神感染力何其强大,不顾世俗诋毁,特立独行,在黑暗的战国时代诠释了什么是顶天立地。在那个现实而唯利是图的战国时代,孟子独抱仁义与当时功利化的主流思想抗争,知其不可为而必要为之,虽然穷尽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却为后世播下“仁义”的种子,为中国文化开拓出了横亘千年的广阔远景。孟子故去后,秦汉曾建立辉煌的帝国,却也难逃灰飞烟灭的命运,仁义却渐渐成为中国人的正统思想组成部分,也是人们长久所遵循的行为规范。

这是孟子生前极其坚强的自信心和极其执着的行动力所促成的。他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也是后世“内圣外王”的新儒学所要表达的思想。这种思想作为正统,成为世世代代知识分子内心的追求和坚持。所以,后世有东汉末年的建安七子,宋代的太学生,明末与阉党斗争的东林党,也有历代的御史大夫。有杨涟、左光斗这样不惜牺牲生命和家族与黑恶势力斗争到底的人,有发誓要“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这些人身上无不体现一种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正统性格。他们正是用孟子所奠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去抗衡世间不合理的现象。

初中的语文课本中,涉及到刚健精神的课文不在少数。《紫藤萝瀑布》中,宗璞从不幸中感悟生命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从而顽强起来。《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李大钊也曾感悟到如同大河奔流于崎岖险路般的艰难国运中,中华民族必须不抛弃不放弃。民族豪壮雄魄的精神正是艰难时期我们所应该推崇的。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一个如此大勇、崇高、宁死不屈的闻一多先生展现在学生面前。老课本中《华南虎》中那带血的指爪,不正体现着备受屈辱的灵魂对恶势力百折不挠的反抗吗?不仅是国内作家的作品,课本中国外作家的作品也体现着刚健精神。《伟大的悲剧》中,探险队在茫茫南极雪原不畏天地,即使饥寒交迫、濒临绝境,也要把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发扬到底。《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儿先生在国土已丧敌手的情况下还有勇气写下“法兰西万岁!”。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刚健思想相通的。教师在课文的讲解中,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拓展这种“刚毅思想”,把它上升到中国哲学思想核心理念的高度,会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乾卦中的“亨”代表着一种通达脱透的心态。中国哲学史上的天才人物,最富创造力的哲学家之一——庄子,以潇洒的文字弥漫混沌却智性的美感,以脱透的智慧表现自己对人性深刻的感悟解读。他有一双见过沧海桑田、世事沉浮的睿智眼睛。对生死问题的认识通透到“善吾生者,所以善吾死也”的程度。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指,人的生存是有价值的,那么死亡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存在。长久以来,有人误读了庄子,觉得他超脱于生死,这是多么荒谬!庄子是如此强烈地肯定生的积极价值。他从不深陷于哀或乐,因为沉于其中人的理智就无法清醒。智慧也就无从说起了。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对庄子思想颇有微词,其实是理解有失偏颇,太过看重它的消极影响,反而畏首畏尾。庄子所向往的是智性的生命,自由和超越的生活,他并非出世,而是一直呆在万丈红尘当中。他认为,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顺境可遇不可求,死亡和生活一样,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都能想通这点,就不会有那么多古代帝王为死亡的恐惧所累得惶惶不可终日地寻找、研制长生不老药。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为生活中的挫折苦痛所困,怨天尤人,无法轻松无畏地面对困境。庄子思想是帮助大家冲开罗网的。利禄、俗学等,这些是尘世罗网,掩盖了理性的光辉,形成人性的桎梏。“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浮游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独于天地精神往来”;“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人生在世到了这样的境界就拥有一种洒脱的大智慧了。现在的初中生,为应试疲于奔命,阅历和阅读都不算丰富,也就缺乏应对人生挫折时的冷静和智慧,缺乏排遣苦难的积极心态。

初中的课本中,展示通达脱透的心态的内容并不见少。《核舟记》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矫首昂视、坦胸露乳的佛印,前后《赤壁赋》中经典句子的篆刻无不暗示着颇有庄子神韵的苏东坡的思想。可以适当为学生拓展苏东坡面对人生遭际时的那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旷达心态。《记承天寺夜游》一直是初中课本中的名篇。在遭受灭顶之灾后,苏轼仍能观察到如此空明澄澈的“庭中月色”。这份乐观旷达,正是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应该埋下的种子。老课本中《五柳先生传》里陶渊明所塑造的了一个真实的“自己”。安贫乐道、卓然不群、率真自然的个性之美可以涤荡学生幼小心灵中对挫折的畏惧感,对自我展示的自卑。还有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飘逸,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洒脱等等,无不体现出一种通达脱透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初中阶段是“多事之秋”,心理学上叫做“心理断乳期”,此时的学生敏感而脆弱,又渴望独立形成自己强大的性格。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有培养学生积极心态的使命,如果能够结合古典哲学思想中的精华,在课堂教学中打通历代经典、思想史主流思想、生活和课文的界限,培养学生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熏陶,少年们的未来之路就顺畅很多了。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不仅是庄子打通人性桎梏,进入逍遥状态的描述,也是青春语文打通教法、活法;打通一切所能打通的壁垒来拓展语文课堂的高度和宽度的境界。

杨晶晶,重庆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重庆中语会会员,“重庆最美女教师”,九龙坡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区成绩突出教师。全国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展评一等奖获得者并代表重庆说课,全国课堂教学大赛、重庆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多次获得国家级重庆市级论文大赛、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核心期刊、国家级刊物公开发表论文、散文、教学设计十余万字,接受《重庆晨报》《华龙网》等媒体专访,教学事迹、理念在新浪网、凤凰资讯网、华龙网等公开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176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