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专业介绍选择哲学,构建人生的意义哲学

发布时间:2020/7/28 13:57:23   点击数:
01.哲学学什么?说到哲学,大部分人的理解可能是这样——哲学是文科,着重背诵而不是理解,专业读哲学的的人是找不到工作的。这些浅薄的认识让哲学处于尴尬的地位,哲学并不是文科,而是一个是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是人的思维框架和底层观念。国内公众对哲学的理解,更靠近文学,以为做哲学的,都是一些怀揣文学梦想又未能实现的那些人。学哲学到底有什么用?有的老师会提出一个玄妙的答案“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也有的老师会说“刚开学就问这种问题,学一段时间就好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反问自身:为什么会觉得哲学没用?我们应该明白,“哲学有什么用”和“学哲学有什么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有用”的受益方是自己还是社会,这些习以为常的观念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首先,高中学的哲学跟真正的哲学没什么关系。如果说高中所谓的哲学算哲学的话,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冶金学的书了。其次,哲学跟算命、大仙、神神叨叨这些词没什么关系,也不是所谓的人生智慧、心灵慰藉之类的。哲学在当今有很成熟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如果做类比的话,其与数学、物理是相似的,都是在“求真”,甚至是很难与日常生活产生直接关联的求真。科学研究依靠实证和经验,哲学则是依赖思想实验和推理。我们总觉得科学很客观,而哲学是人的主观体验,实际上哲学是有合理性的。人活着的基础是体验,即使是自然科学,也是建立在人的体验之上的,仪器测出的数据也要人眼来观察和处理。第三,哲学的作用。哲学的第一个作用就是文化塑造。哲学可以帮我们澄清观念,分辨出自相矛盾的欲望,从而对人生做出更好的抉择。哲学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建构意义。因为人活着不但要满足欲望,还要寻找人生的意义。一个人吃东西会得到享受食物的快乐,而和家人爱人一起吃东西会感觉到幸福。但是人生的意义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通过文化建构出来的。现在流行一个概念叫做“佛系青年”,这种生活态度来自禅宗提出的“活在当下”,所以说哲学就是文化建构的一大帮手。哲学的第三个作用是能帮助人们捍卫自由。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在人还在很自然原始的状态的时候,走的只是活路而不是道路。而“思路”一词告诉我们,先有思考,然后才有道路。这种思考在底层就是哲学塑造的,思考塑造道路,道路指向未来,对于未来的选择就是对自由的捍卫。第四,哲学是怎样指导人生的呢?哲学可以训练观念,而我们观念又定义了我们的理想,理想再给人生设立一些小目标,人生就是在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的时候充满了意义。学习哲学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深刻,能够学会培养自身批判性思维,而不是盲目相信意见大众的话。学习哲学的意义终究是一个难回答的问题,除非你真正来体验一番求真的乐趣。或许可以用哲学学院苏德超老师的一段话来回应:“如果你活得健健康康的,你不学哲学也挺好的,因为这样你这个人不会忧郁,你不会想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但当你特别失落绝望,身处人生低谷的时候,哲学的意义就会显现。”02.学院概况与学科排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是国内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哲学院系之ー。学院始于年9月武汉大学前身武昌高等师范学院创建的教育哲学系。年夏,武汉大学重建哲学系,李达校长兼任哲学系主任。年2月成立社会学系,与哲学系合署办公。年12月成立哲学学院。年3月社会学系从哲学学院分离出去。年4月哲学学院并入人文科学学院,保留哲学系和宗教学系。年8月恢复哲学学院。年4月哲学学院增设心理学系。目前,学院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国际QS排名稳居世界哲学院系前名。国内哲学系的主流方向有中国哲学、欧陆哲学、分析哲学、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但其间的学理差异悬殊,不同方向的人可能完全说不到一起。正如深远的历史一样,武汉大学属于实力比较均衡、各有侧重的哲学系,在这些方向都有一定实力。20世纪初期,众多著名哲学家,如熊十力、方东美、洪谦、朱光潜等人在这里任教。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先生,曾任恢复重建的哲学系系主任,并为20世纪后叶哲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中国哲学承接熊十力先生等人的新儒家思潮,由郭齐勇老先生领头,是新儒家研究重镇。具体学科专业布局如图所示。学学院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2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33人、讲师17人。学院有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和新世纪优秀人才11人,湖北省彩虹学者1人,湖北省楚天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楚天学子3人,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12人,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13人。有5位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首席专家,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哲学学院学科优势突出。有哲学和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哲学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心理学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单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设有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学科现为国家基础学科(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及教育部第三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哲学学院学术成果显著。-年,学院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论(译)著多本。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6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普及奖1次。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项。主办国内外学术会议60余次。学院设哲学系、宗教学系、心理学系,下设10个教研室,20个校级研究机构。武汉大学国学院挂靠哲学学院。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文学院、历史学院共建)。全院共有12个二级学科点,其中哲学二级学科8个,心理学3个,国学1个。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宗教学、逻辑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国学、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11个硕士点,有10个博士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按照“精准计算、分档呈现”的原则,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在本一级哲学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予”的高校共有48所,参评数量有38所;部分具有“硕士授予”的高校也参与了评估,故参评学校共计84所。其中,A+、A、A-级院校共计8所,B+、B、B-级有清华大学在内的25所院校,C+、C、C-级有中国政法大学在内的25所院校,武汉大学的哲学学科发展名列前茅,如图所示。总体来看,武大与北大、人大、清华可以算第一阵营,如果单论分析哲学,武大应该是国内最好的,没有之一。而像哲学史方面,包括中哲、西哲、马哲,其他几所会比武大稍强,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北京,资源更丰富一些。以下是北大哲学系的毕业生去向信息:哲学系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就业率分别为88%、92%和98%,学历越高,就业率也越高(就业率是出国、就业、升学、创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本科生多半选择国内升学,其次是出国留学和就业。研究生多半选择了就业,少半选择出国或升学,也有个别同学创业哲学系本科生在国内升学的主要去向是本系教育学院和法学院。3名同学分别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中文系和深研院学习新闻学,还有3名同学去往物理学院天体物理专业、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五道口金融学院。第二阵营包括复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这些学校整体实力都较强,但没有突出项。不过像复旦、南大,学校整体实力和位置都比武大要好,所以如果可以选择,还是建议报考它们。在北京师范大学届哲学学院毕业生人中,有本科生65人、硕士生89人、博士生14人。对于就业去向,本科生就业44人,国内升学12人,出国/境9人,就业比例为67.7%,国内升学比例为18.5%,出国/境升学比例为13.8%;在硕士生中,就业比例达76.4%,国内升学比例为18.0%,出国/境比例为5.6%;博士仅有2人选择继续升学。就国内升学而言,本科生中有4人去往北京师范大学,占比33.3%,有2人去往北京大学,占比16.7%,有2人去往清华大学,占比16.7%;硕士生中有4人去往北京师范大学,占比25%,4人去向北京大学,占比25%;博士生国内升学的共2人,均去往外校。就出国/境升学而言,全部的14人中,有9名本科生,5名硕士生。大家普遍选择美国和英国深造,占比分别为28.6%和21.4%。在就业的毕业生当中,典型的就业地区为北京市(31人)、内蒙古自治区(9人)、陕西省(8人)、贵州省(6人)、四川省(6人)。三类毕业生均以北京地区就业人数最多,其他城市就业人数分布较均匀。第三阵营的学校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介绍几个有方向比较突出的,包括吉林大学的马哲、首都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现象学,华中科技大学的西哲有邓晓芒坐镇,实力很强;以及山东大学的中国哲学(儒家)和四川大学的宗教学(道教)等。03.国际化教学水平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稳居全国哲学院系前列。从0年开始,在本科教育阶段设置比较哲学试验班(后改为现代哲学国际班),采用外文教材,实行小班教学,培养大批高质量国际水准人オ。年以来选聘、引进教师中80%具有国外知名高校学习经历。有6位高水平全职外籍教师,在全国哲学院系居第一。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每年选派一批本科生到世界各地高校交流学习。最值得提的是现代哲学国际班,由分析哲学方向的学者负责授课,采用全英文教材,向国际一流哲学专业的课程设计靠拢。近年来,国际班引进了诸多优秀的学者。比如国际班的学姐、康奈尔博士叶茹老师,她在知识论方向做的很好。外籍教师中,牛津政治哲学博士ThomasBesch曾在悉尼大学任教数年,南加州大学的MattLutz在元伦理学领域实力强劲。此外,今年还引进了NotreDame的Peter,斯坦福大学搞康德哲学的SamuelKahn,以及澳洲荣誉院士、搞欧陆政治哲学的PaulPatten。外籍教师用英文讲课,为学生的文章提供专业的科研指导。国际班可能是目前国内唯一开设全面的分析哲学本科训练课程的项目,要求学生必修形而上学、知识论、符号逻辑、一阶逻辑、伦理学、政治哲学、心灵哲学、科学哲学等核心课程,同时随着近几年实力不断上升,形成愈来愈多元的局面。也就是说,相较于国内其他哲学专业以哲学史为主流的课程设计,国际班的授课更侧重于问题导向的学科导论。对学生的要求是修满四类中的任选十门课程:逻辑类(符号逻辑、一阶逻辑),形而上学和知识论类(包括导论和专题),价值哲学类(伦理学、元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其他高阶哲学主题类(科学哲学、心灵哲学、语言哲学、宗教哲学、康德哲学、近代哲学等)。此外,课程要求以每周的英文文献阅读(导论教材、当代论文集、原著)和英文论文为主。对于高中生而言,如果是有志于分析哲学,能做的就是好好学数学和英语。同时,学好科学也很重要,当代太多的哲学话题需要至少高中程度的科学知识。如果对欧陆方向比较感兴趣,德语或法语或拉丁文中至少一门在将来的学习中不可忽视。说到分析哲学,容易给人非常学派的观感,其实说白了分析哲学只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注重数理逻辑、强调清晰表达、试图以反驳和论证推进各个问题研究的方法。所以课余生活也与此相关,具体而言,大一的哲学导论会读一些经典英文文本: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贝克莱《对话三篇》、休谟《人类理智研究》、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等等。然后就是各种导论,需要读导论、相关领域的文章。比较有意思的是每门课都有presentation任务,需要你自己去找感兴趣的文章,把它的论证思路讲给同学和老师听。程炼老师每到这个环节就说,期待你们给我作的报告。这种角色置换,使得大家有机会站在讲台上和同学讨论关键问题,训练作报告的技巧。同时,听同学的报告也是极其体现peerpressure的时刻,你会感叹对方准备之充分,演讲之自如,简直就是一副eatanddrinkphilosophy的姿态。在-年的55名本科生出国出境交流学习情况统计数据的中,有20人前往欧洲、18人前往北美、10人前往港澳台、4人前往澳洲、3人前往日本交流学习。04.学生发展前景哲学学院人才培养成就卓著。创建90多年来,学院为祖国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6千余人,他们在党、政、军、学、商、文各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年来,近一半本科毕业生通过推荐免试或参加全国统考考取硕士研究生。10%以上的学生到国外、境外继续学习深造。具体来说,在届哲学学院的名学生的数据中,本科生的毕业流向是43人保研、41人参加工作、19人出国出境深造、3人国内考研。哲学院毕业去向(包括心理学系)而从哲学专业的50名左右同学来看,除了大概30人继续深造(保研,出国)外,在保研的同学当中,大概10人以上会保研到清北复交人大,其他留在本校;当中有一部分会选择继续攻读哲学研究生,有些人是因为希望以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还有一些是觉得读哲学研究生可以去比较好的学校;也有一半左右的同学选择之后不再学习哲学,很多人会去选择读法律、经管类的研究生,因为这些更好就业。在出国的方面,主要去到美国与英国,主要包括哲学、社科、商科等专业。考研的同学就比较少了,因为想的话,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拿到保研资格。工作方面,当公务员、选调生的大概有五人,去到大企业的,包括腾讯、百度,网易,恒大等,有5-10人,其中包括产品经理,策划,运营,媒体运营等;其他5-10人会选择去一般企业,个别的会去初高中当老师。(哲学专业毕业去向)如果要问“哲学专业能让我干什么?”这个问题,回答也许是:你想做什么都可以。哲学专业在每一个行当都有相当数目的从事者。哲学专业也被称为万金油,虽然不能为你在任何行当打开方便之门(它不像生物学专业能为制药行业做准备),但它能为你进入任何行业都能做出些许准备。因此,不论一个哲学专业的人想做什么,这个专业都不会限制职业选择,即便哲学专业并不能提供行业优势,可能法律业要除外。对于那些想要继续读哲学的人,或者那些职业路向还未明朗的人,哲学能提供一套技术,能够保持职业上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对于哲学的考研情况,哲学专业包括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等,考试的结构都比较详尽,除了政治、英语的公共课外,一般是有一门哲学基础(中哲、西哲、马哲的基础内容),另一门是专业课,取决于你要考取的专业,基本就是这个科目的基本内容。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即便本科不是学哲学的,没有基础,之后考研考哲学也没有太大妨碍,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背书),就可以得到不错的成绩;而且对于有其他背景的同学,老师也不会歧视,有时候甚至会是加分项,因为会给今后的学校带来不同的思路。当然,如果是本科生来说,我建议只有当你已经充分了解,权衡利弊,论证充分时再报考哲学专业,因为,实话实说,唯一与哲学对口的工作就是继续深造,以后做哲学研究,当然,我本人认为这也很有意思,但做学术的前途需要大家再三考虑,包括时间上的投入(读到博士至少还要7年),在金钱待遇上,读书的时候没有回报,这需要大家考虑自身的家庭状况;人生规划上的考量等。而且市面上并没有与哲学直接对口的就业,会导致之后选择面较窄。而且,既然都能考上武大这个层次的学校了,对文科生来说,去上同一水平学校的法学、经管等专业无疑就业更好。最为重要的是,我认为绝大多数在高中有志于学习哲学的同学对真正的哲学有认知偏差。首先,高中政治中的“哲学”跟真正的哲学基本上毫无关系,用一个类比来说,就是如果说那是哲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冶金学了。而且如果有“为生命立命”的抱负的话,相对于一些社科类专业,哲学在目前的作用甚至更少。最重要的是,如果选了哲学,之后发现不想读,或者想找个好工作的时候,你很难有改变和选择的余地,如果拿着哲学的学位找工作,完全不如同等水平学校的其他专业背景;如果想转专业,竞争也很激烈。但是,如果你一开始上的是其他专业,之后找工作会比哲学好很多(对于热门专业来说);而之后想再学哲学完全没关系,转专业到哲学院很简单,或者本科先旁听哲学课,之后研究生再读也没关系,这样的选择空间会很大。当然,我还是要说的是:如果你真的不太在乎今后会不会找到好工作,或者说之后很希望能做学术的话(虽然,我还是认为这种事情在上大学之前没人能做出合理论证);学哲学还是很有趣的,在哲学院,真正喜欢哲学的人也大有人在,从别的专业转到哲学的也有一些。它会为你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与看事情的角度,今后如果想做别的学术研究,也会为你奠定很好的背景基础的。所以说,总而言之,选择哲学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的。文字

思课教育图片

来源于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1924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