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挚爱阆中古城的人们周克忠的农技人生及

发布时间:2020/9/6 9:35:29   点击数:

周克忠简介

周克忠,四川省平昌县人,年生,肄业于“四川省立平昌农业职业学校”,年参加工作,先后作征粮工作队员、小学教员、减租退压、土改工作队员。年12月调阆中县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任站长;年12月任阆中县第五届政协委员、常委;年10月任县农业局副局长;年3月至年1月任阆中县(市)政协副主席;年4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年8月任民盟阆中县委委员、常务副主委兼秘书长。

周克忠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积极宣传推广各项高产栽培应用技术,大胆探索“耕作制度改革”试验,改“冬水田一熟为两熟”,对增加粮食产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年作“旱地改制”试验,改“稻、麦两熟”和“麦、苕”两熟为三熟、四熟,获得功;到年阆中旱地改制在全省推广;年以来作“立体农业开发利用”试验研究,通过培植“科技示范户”总结出“种养开路、庭院致富”的成功经验推广应用。年南充专署授予“农艺师”职称,年以后,任阆中县农学会副理事长,南充专区农学会理事、省耕制学会、作物学会会员;年至年省农牧厅在阆中作“旱地分带轮作”和“穗重型小麦”定型化示范成功,在省内推广;系中国农学会会员;阆中市诗词学会会员。年退休。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克忠参加革命53年,虽然经历坎坷,始终坚信党的革命意志不动摇;坚持不懈的读书学习。年调阆中工作后,即全身心的投入到阆中的农业技术推广之中。他无比热爱他的第二故乡,除了积极推广农业科技、不断总结经验,为阆中的农业发展作贡献外,还热情地投入到阆中的历史文化研究之中,写论文、作诗词,先后撰写了50多篇经验总结文章、诗词作品、水稻、小麦栽培技术基础理论应用资料和阆中县(市)的农业科技文史资料,在国家、省、地刊物,内部资料和阆中政协文史资料、阆中诗词上刊载。编著有《水稻小麦栽培实践汇编》、《雪泥鸿爪集》、《摘编中华孝道文化》、《古今名人论读书》等。

周克忠诗作选录

游阆苑

一宵烟雨洗轻尘,烂漫山花灿暮春。

璀璨琼楼成靓宇,嵬崴白塔夏原身。

通衢要塞著千世,巴郡名城丽古今。

隆苑风情容娟美,花山字水气象新。

登东山禅院

千古禅院径通幽,祈福消灾忙叩头。

如来端坐笑不语,祸福原来是自修。

仲春游构溪河

两岸群峰郁森森,一湖碧波亮滢滢。

绿柳成荫芳草岸,桃李竞艳乐争春。

地旷林深农舍隐,桑竹交错陌阡横。

维护生态环境好,构溪深隈有武陵。

重阳登锦屏山

屏山垂柳犹风流,阆水潋滟绕城周。

绿树丹枫花竟放,红楼翠竹景更幽。

游人采菊闲寻路,农夫挥汗忙种秋。

嘉陵悠悠留千古,隆苑新区一望收。

阆中五十年代推广应用新式农具

与拖拉机的情况

周克忠

“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党中央在互助合作初期的号召,年全国人大二届会议通过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七条“改良旧式农具”中提出:“根据生产需要,积极推广一些适和当地条件的改良农具和新式农具,有步骤的积极实行农业机械化”,还要求“在可能短的时间内,机械制造部门应当经过广泛的实验研究工作,拟出一个适合我国条件的农业机械方案,随即制造适合各地的农业机械,供应各地农民”。此前,在老解放区组织起的农业互助合作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如李顺达、耿长锁等全国劳动模范最早建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就率先使用仿苏式制造的新式农具“双轮双铧犁”、“圆盘耙”、“播种机”等,用骡、马、双头拖拉耕作,在华北平原的大生产运动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年冬,中央农业部还办了“农机训练班”,川北行署农林厅,从“农林厅农业技术干部训练班”中选派了学员文连成去北京学习,结业后,随即由农业部分配一台“福特”式拖拉机带回“川北农事实验场”,并建立起拖拉机站,张泽沛任站长。年秋,撤区建省时拖拉机站交南充专署,为南充专区拖拉机站,站址仍在小龙即专区农科所。年阆中县农场开垦阆中飞机场,就由南充专区农业科借调“福特”拖拉机来阆中耕飞机场多亩(今较场路至兰家坝围墙东起公路西至江边)。这是阆中在农业生产上首次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按当年条件,就是合作化了也还无法使用大型新式农具和拖拉机等机械生产。

一、大型新式农具示范

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始建于年,当年省农业厅即分阆中县一批新式农具,计有步犁14部,双轮双铧犁6台,双轮单铧犁4台,由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有条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示范使用,以后逐步收取维修费。同年2月省厅又开办了农业机械培训班,阆中县农技站干部陈汝森去成都学习,回站后指导新式农具的使用。

省厅分配的这批农具均由东北农机生产厂家直接托运到县,步犁年初即运到一部分,年2月9日县上召开的农业生产会议作了田间实习,与会的个别社主任、互助组长去试耕后反映较好。到四、五月份农具全运到,去省上学习农具的专业干部也回站,但农具全未组装是部件包装运到,货到广元又改由船运回县,普遍浸水锈蚀,需用机油刷洗,当年买不到机油改用煤油,有的圆盘耙和播种机部件用盐酸洗刷,才组装成形。时已5月下旬,须及时在麦收后的生产中试用,双轮双铧犁和双轮单铧犁均机体笨重,要两人抬或牛拉进地,圆盘耙,用两头牛在公路上拖去七里农技站,这里是县委建农业生产合作社和生产示范点,新式农具各拖了一、二台就在公路边麦干田试耕,双轮双铧两条水牯牛,两个人一天可耕三、四亩、双轮单铧两个牛人耕二、三亩,农民认为这种犁耕得深(20cm),底平土细,还可深翻晾坯、坑土、排湿。但是地块小了,没公路的地方不便使用。

年省上又分了一批新农具,交通不便,没有分下去。随着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较快发展,县上又新建了金垭、河溪、柏垭、二龙四个区农技站,运到的新式农具部件将分运到区农技站再组装使用。金垭农技站分了两台双轮双、单铧犁,在区的附近区委的示范点金垭一、二社(老林湾、张家湾)的几个大地耕了几天,人牛都不愿去耕了,因人要学耕,牛转头要人牵牛,两人抬犁,虽可耕是四亩,劳动强度太大,不愿使用。这说明了新式农具的研制过程中照顾了平原,而忽视了山区、丘陵,注意了北方畜力是体型小而力大的骡、马,疏忽了南方畜力是体型大而迟缓行动的牛力。再有解放新区交通极不方便,当年只有南(充)苍(溪)公路,阆中境内一段,这批农具很难推广。年上级分配的新式农具更多,计有步犁部、双轮双桦犁台、双轮单铧犁20台。打谷机部(木制部件自制)、铡草机部、切片机(切苕干)部、圆盘耙8台、十行播种机8台,选种机14台,还有数量较多的小农具如各种喷雾器等等。这批农具,任务虽下达了,但运到很少(以上任务数量是当年笔记分配任务录)。年也未全运到,有不少包装未开,大跃进时被砸烂炼铁了。

这次新式农具示范其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一是机体太笨重,不自带动力,靠畜力,骡、马与牛力有差异,体型大小与犁的着力点的不匹配;二是北、南方的气候与土壤结构的差异;三是集中的平原大坝少、丘陵山区地块小,坡坎大,地块分散;四是交通不便。至今这些问题也未完全解决,低山深丘,要实现产业化的成片的机械生产也还有一定困难。小型农具如稻麦脱粒机、打谷机、喷雾器等经过多次改造换代,至今也很适用。鉴于大型新式农具推广效果不好,大跃进时普修公路和乡村机耕道,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药械与小农具的示范推广

年省上分配喷雾器与农药配套,计有“鱼滕精”“棉油乳剂”、“”、“滴滴涕”等,均由农技干部在所住社、组示范、组织参观,如用农药防治蚜虫、蝼蛄、小麦吸浆虫等很快被杀死,农民就愿意使用。步犁也是在示范,选些互助组长和社员去耕,或者旧式犁对比耕,让群众宣传效果很好。

步犁:是最早引进的,在年川北行署发动的“万户、千组、一百乡”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由各专区代表四川省召开的表彰会上,就奖有耕牛、步犁等。阆中县的劳动模范张正发就奖了耕牛,地、县劳模蔡思阳、邵明国等奖得了步犁。由于装配使用不会,一直未用,看了县上示范后,都要求去人指导,我去了二龙蔡思阳和千佛邵明国所在的农业社进行检修作示范,并建议他们选一个有文化的青年作农具员,今后推广的农具多。年秋县上又培训了一次农业社的农具员。随着打谷机,稻、麦、玉米脱粒机、切片机、小麦播种“耧”都陆续分到部分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抢季节收种,在有条件使用新式农具的社发挥了一定作用。

三、拖拉机站的建立与推广使用

年左右,南充专区拖拉机站交阆中县由农业局管理,机器设备和人员均到阆中,站址建在巴巴寺山上,站长王化行,当年秋播在白塔、七里两乡公路沿线大多使用机耕。小农具有的也使用动力带动,在夏收夏种季节,耕地、脱粒还要排轮次,农民对机械的要求迫切了,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受到农民的喜爱。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都停产闹革命,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基本停产。年后县上成立了农机管理局,不仅原有机械投入生产,还引进了手扶拖拉机带动的“插秧机”,更减轻手工栽秧的强劳动,而且栽秧的进度快,质量好,又保证了水稻栽插应有的密度,对提高水稻单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当年因机械育秧的技术问题还未解决,实质效果不太好。当今插秧机与秧盘育秧,技术提高了,应大力推广机插秧,彻底改变一把撒—-即“抛秧”的原始生产,大小坑,影响单产的做法。年以后,拖拉机站还配备了“履带式”大拖拉机,不仅耕地还可前面带铲推土,为阆中改造中低产田土发挥了很大作用。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鉴于耕地减少,人口增加,而农业生产劳动力减弱的趋势和产业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以提高单位产量为主,在普遍选用高产优质良种的基础上,还有赖于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认为,要达到平坝、丘陵、山区农业的平衡发展,机械化研制设计上,应多为山区、丘陵着想,因为它的耕地面大,生产潜力大,据《四川省农业资源区划》载:“全省海拔1米以下的低山深丘、峡谷以种植业为主的面积占50.2%”《阆中农业区划资料》:“低山、高丘占全市耕地面积50.79%,丘陵占43.03%,平坝仅6.37%。”因此,在农业机械化研制、设计上,要从全国山多坝少考虑,以“种类多样,小型轻便、自带动力、节能低耗”为主,以促进山区、丘陵农业的更快发展。

载《阆中文史资料选》第十七辑

文章

《阆中文史资料选》第十七辑

诗词

《雪泥鸿爪集》

作者

周克忠

编辑

投稿

请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1957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