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学林轶事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书写美学人生

发布时间:2020/11/4 14:51:06   点击数:

季水河一直将学术研究视为自己人生最大的乐趣和享受,真心敬仰并不断追求。年,他发表《浅谈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一文,这篇文章对他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在他心中,这是“38年从教生涯最深刻之事”。这篇文章标志着他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前沿性课题和学术生涯的开始,而这一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33个春秋而不辍了。

季水河强调学术研究要有正确的态度,要有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他经常告诫自己和学生:“不管做什么都要有献身精神,都要有严谨的态度,要把事情当成一种兴趣,这样便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了。”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文坛盛行功利主义之时,他依然坚持自己严谨的学术态度而不悔。正如他在年出版的《回顾与前瞻——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的“后记”中所写到的那样:“年,除正月初一、初二外几乎天天在图书馆度过”。其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学术生活,在他心中却是最大的快乐。当有人善意提醒他别“太拼命”的时候,季水河笑道:“人总是要有点奉献精神的,何况学术之路是我的兴趣所向。”

他坚持“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用的知识”,“每天无论多晚下班,我都会坚持看书,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能增广见闻,还能触类旁通、活跃思维”。在季水河家中,最珍贵、最让他“得意”的是他的“万卷书屋”,屋中书盈四壁,可媲美小型图书馆。多年来,但凡出差他都会前往当地书店购书。他说:“在我去过的城市里,最熟悉的便是当地的书店!”

季水河将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设与发展的百年历程和经验教训作为自己的学术使命。30多年来,他相继发表了《百年反思: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问题》《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建构实践与历史反思》等数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自年开始,他先后主持了有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面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前瞻——论新中国50年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和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前2项课题成果结项都获得了“优秀”等级。

季水河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吸收各种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形成新的理念形态是他的学术追求。年,凝聚了他20余年比较文学与美学研究成果的著作《多维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问世。该书分析了20世纪末期中国文学的流向,提出了“文学若无崇高,就缺少了浑厚凝重意蕴和悲壮敬惧的美感,其审美娱乐性也极为肤浅”的独特见解。

年的《回顾与前瞻——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一书既重构了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历史记忆与现实形象,又为今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灵活的方法论指导。在书中,他提出了“不能用艺术生产论去否定意识形态论或者用意识形态论去否定艺术生产论”的观点,构建了“在思维方式上走向多元对话思维”、“在资源利用上走向多重资源整合”、“在研究方法上走向多种方法综合”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正确途径,从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普及”。

他主编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被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盛赞“是中国比较文学界研究实力的体现,是中国比较文学界的一次丰收”,“为解决比较文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中外文学研究脱节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季水河心中,“只有把科研融入到教学中,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科研成果,才能最大化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作为一个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知名教授,季水河积极将他的学术成果应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他出版的第一本著作《美学理论纲要》不仅被美学泰斗蒋孔阳称作是一部“具有自己独特研究和独特看法”、“具有系统、完整而又严密的理论构架”的美学论著,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本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的高校教材,曾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

季水河高度重视教学教改研究,不断从教学一线中汲取学术的力量与营养,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把他的科研成果精心融入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之中。30多年来,他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文学理论”、“美学”、“中外美学比较研究”、“美学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等课程,主持了国家教学改革项目“地方综合性大学文科应用学科人才培养中的‘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国家精品课程“比较文学”、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审美与人生”等国家级项目。

有学者以“对于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建构和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学科发展,意义深远”来评价季水河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我们相信,他一定会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书写更加美丽灿烂的人生。

戳“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学术干货!往期回顾学林轶事

吕叔湘:学术研究的楷模学林轶事

自行车的“罗曼史”学林轶事

落雪时节学林轶事

“在学术对话中报了到”——学者的视野、脉络与对话学林轶事

胡适与牟宗三在北大的一桩公案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责任编辑:冯枫添排版编辑:冯枫添文章好看就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2018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