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价格 >> 音乐,是她了解人生的重要渠道
出生于重庆的一个艺术之家,年成为英国利兹钢琴大赛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隔年她获得伦敦乔凯音乐学院最高奖学金,之后就读于汉诺威音乐学院。年,她在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得第四名;年在范克莱本钢琴大赛中斩获水晶大奖。
“钢琴是艺术和体育的结合,手指要在运动中才能传达想法。”
陈萨每个月要开4、5场的音乐会,一年中大多数时光都是在飞机——酒店——音乐会三点一线的生活中度过的。不巡演时,就在为下一场表演做准备,每天至少保证3到4小时练琴时间。
“活得太现实是很无聊的。”
陈萨说,古典音乐本来就是和不存在的事物打交道。既然选择了,生活方式也比较偏于精神化,如果用现实衡量这种生活方式很可怕。所以她有意控制演出频率,有机会就去看看画展或者漫步森林,她喜欢到大自然当中去过滤、洁净繁冗的生活,在她看来,这些爱好与音乐并非没有联系,可以变成另外一种能量,注入到演奏中。
“当你在演出之余拿起一本唐诗诵读,尽管诗与你的钢琴很远,但人却像经历了一次香薰,浸在徐徐的香氛中一样。”
为了保持自己的演奏一直处在激情状态,陈萨喜欢潜下心来浏览各种文化艺术书籍,在经历之外填补充实自己。她也会读很多音乐家的传记:杜普蕾、玛丽亚·卡拉斯、舒曼、施纳贝尔……然后将他们的作品和音乐之外事物的联系,演奏出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把这些作品看作一堆音符而已。
“我非常富于感情,感情是音乐的根源,而且我的演奏也很有幻想性,这或许跟我喜欢各种不同的音乐有关。”
每天常规性的练琴,陈萨绝不会不带脑子地遛一遍手指,而是将自己阅历中每一分钟成长感受和情感变化,通过指尖上的每一次触键,充实进已经烂熟于心的乐谱中。她甚至经常会对自己来一次挑战,在制定音乐会的曲目时,有意选择曾未涉及的新作品。当然,作为当代钢琴家,陈萨也十分尊重经典作品原创中的“不可侵犯性”,会在这个基础上有着属于自己个性的发挥。
“他们出新唱片,我都会听,哪里弹得好、哪里的处理我不认同,比较一下都是有益的。”
年相若,道相似。乐评人、乐迷、媒体已经习惯将陈萨、郎朗、李云迪三人进行比较,而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大家放在一起根本没有可比性。如果是从专业角度分析各有什么特点就很健康。她码满书架的唱片中,也有郎朗和李云迪的专辑,对她来说这种“比较”的方式也是一种学习。
这首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收录在陈萨的《肖邦钢琴协奏曲全集》专辑中。有“欧洲钢琴评论教皇”之称的阿缇拉·斯坎姆帕伊也毫不掩饰自己对陈萨的喜爱,“除了展示全部富于诗意的美感之外,她总能感受到火山爆发前的底层活动,她的潜力就在于令你时常处于感情绝望的边缘。”
10月8日
华发中演大剧院
陈萨与立陶宛国家室内交响乐团
携手为您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盛宴
立陶宛国家室内交响乐团
公认最优秀、最具国际声誉的立陶宛国家管弦乐团之一。自年成立以来,巡演足迹几乎踏遍了每一个欧洲国家及北美、南美、日本、埃及、南非共和国。他们录制的作品已超过多部,并频频亮相国际首映,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剧院演出,如柏林爱乐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罗马圣塞西莉亚音乐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巴黎普莱耶音乐厅及莱比锡音乐厅等。与他们保持经常合作的音乐家有姆斯蒂斯拉夫·罗斯托波维奇,尤里·巴什梅特,吉顿·克莱默,弗拉基米尔·斯皮瓦科夫,塔季扬娜,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叶普盖尼·基辛,大卫·葛林格斯,耶胡迪·梅纽因,等等。
节目单
上半场
路易齐·波凯里尼
LuigiBoccherini
A大调第3号交响曲,作品35,G
SymphonyinA-majorop.35no.3G
莫扎特
W.A.Mozart
A大调第12号钢琴协奏曲K.
PianoconcertoNo.12inAmajorK.
中场休息
下半场
巴里斯·德瓦利奥纳斯
BalysDvarionas
独奏:D?eraldasBidva
Soloist:D?eraldasBidva
《在湖畔》,为小提琴与乐团而做
“BytheLake”forviolinandorchestra
柴可夫斯基
PiotrTchaikovsky
C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48()
SerenadeforstringsinCmajor,Op.48()
(曲目以现场演出为准)
玩味·莫扎特——陈萨与立陶宛国家室内交响乐团音乐会演出时间:年10月8日20:00
演出地点:华发中演大剧院莫扎特音乐厅
演出票价:VVIPVIP
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