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简介 >> 东一钜献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大凡古人尺牍,或叙离别之情,或询家人之安,或与同好畅述人生,或与友人切磋文艺,言之所吐,一往而情深,施于尺素,虽不计工拙,而随手挥洒之际,真意流露,若此尺牍出于名人书家之手,则更是弥足珍贵,于是世人竟相珍藏,每得名家尺牍,视若拱璧,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今天,但遗憾的是随着书写工具的改革、信息的流通和电脑的发明,用毛笔书写尺牍的文化现象日趋消退,而历代名人尺牍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特殊的书写格式不但受到书家的青睐,同时亦受到收藏家和鉴赏者喜爱。
米芾(-)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点击图片可放大)
米芾《三吴诗帖》纸本行书纵30.6厘米横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襄阳米黻上。三吴有丈夫,气欲吞海水。开口论世事,借箸对天子。瑞节高如松,一岁几繁使。秋水浮湘月,罇酒屡觏止。言别不可攀,寥虚看云驶。
米芾18岁时(公元年),授秘书省校字郎,出任广东浛洸(今英德)尉,居职二年。任内在地方的风化教育上留有很好的口碑。据阮元《广东通志》所载,他在浛洸时“风韵潇远,趣向高洁,山水佳处,游题殆遍,而职事修举,教化兴行,祀名宦。”在浈水边的烟雨楼,望夫冈都留下有名的诗篇,在英德,阳山,潮州都有石刻,在广州留有墨迹。
米芾《伯充帖》(又称《致伯充尺牍》、《伯老台坐帖》、《眼目帖》)
行草书。纸本。纵27.8厘米,横39.8厘米。信札一则。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纸上名家藏印累累。
因是信札,米芾写来十分随意,但扎实的功力使这件小札也体现了用笔迅疾、力沉奇倔,欹侧取势而无霸气,转折间多机巧锋芒,笔势放的开,收的住,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李之仪评米芾:“超轶绝尖,不践陈迹,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绝出笔墨畦经之外,真一代之奇迹也。”
[释文]十一月廿五日。芾顿首启。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难却尔。区区思仰不尽言。同官行。奉数字。草草。芾顿首伯充台坐。
米芾《清和帖》行书。纸本。纵28.3厘米横38.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清和帖》,亦称《致窦先生尺牍》。纸本,行书八行,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年)五月。此帖曾经项子京、笪重光等人收藏。“清和帖”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写的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比较含蓄,与其它帖比较,温和了许多,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
释文:芾启。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米一斛,将微意,轻鲜悚仄。馀惟加爱、加爱。芾顿首。窦先生侍右。
米芾《岁丰帖》纸本行书纵31.7厘米横33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释文:芾顿首再启:弊邑幸岁丰无事,足以养拙茍禄,无足为者.然明公初当轴,当措生民於仁寿,县令承流宣化,惟日拭目倾听,徐与含灵共陶至化而已.芾顿首再启.
米芾《留简帖》,纸本行书纵31.7厘米横39.7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释文:芾顿首再拜。前留简而去,不得一见,于今怏怏。辱教知行李已及。偶以林宪巡历,既以回避,遂谒告家居。或渠未至,急走舟次也。粮如命。他干一一示下。对客草草。芾顿首。
米芾《闻张都大宣德尺牍》,又称《河事帖》行草书。纸本。纵29.4厘米横33.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闻张都大宣德,权提举榆柳局在杞者。傥蒙明公荐此职,为成此河事致薄效何如。芾再拜。南京以上曲多未尝浅,又以明曲则水逶迤。又自来南京以上方有水头,以曲折乃能到。向下则无水头。此理是否。
米芾《彦和帖》行草书。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纵30.1厘米,横42.6厘米。[释文]芾顿首启。经宿。尊候冲胜。山试纳文府。且看芭山。暂给一视其背。即定交也。少顷。勿复言。芾顿首彦和国士。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米芾《逃暑帖》纸本行书纵30.9厘米横40.6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释文:芾顿首再启。芾逃暑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中□为虐而热而恼。谚以贵□所同者热耳。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经暑衾□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秋可去此,遂吐车茵。芾顿首再启。
《值雨帖》行书。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纵25.6厘米,横38.6厘米。
释文:芾顿首。早拜见。值雨。草草。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可换更告批及。今且驰纳。芾皇(惶)恐顿首。伯充防御台坐。庭下石如何去里。去住不过数日也。
米芾《值雨帖》行书。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纵25.6厘米,横38.6厘米。
释文:芾顿首。早拜见。值雨。草草。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可换更告批及。今且驰纳。芾皇(惶)恐顿首。伯充防御台坐。庭下石如何去里。去住不过数日也。
米芾《临沂使君帖》(又称戎薛帖)
行草书。纸本。纵31.4厘米横25.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顿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首。临沂使君麾下。
米芾《箧中帖》(又称《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天机笔妙帖》)
行草书。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纵28.4厘米,横39.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南宫天机笔妙(鲜于枢书)芾箧中怀素帖如何。乃长安李氏之物。王起部、薛道祖一见。便惊云。自李归黄氏者也。芾购于任道家。一年扬州送酒百馀尊。其他不论。帖公亦尝见也。如许。即并驰上。研山明日归也。更乞一言。芾顿首再拜。景文隰公阁下
米芾《盛制帖》,行草书墨迹,纵27.4厘米,横32.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约元丰五年(年)
释文:盛制珍藏,荣感.日夕为相识拉出,遂未得前见.寒光之作,固所愿也.一两日面纳次.黻顿首.天启亲.
说明; 此为致蔡肇书札. 蔡天启(蔡肇),润州丹扬人,尝先後从王安石,苏轼学. 此帖为元丰五年赴金陵幕,会主者谪去,因见王安石之时.此时天启正从荆公读书於锺山也.此处主者乃指刘庠.故知此帖乃米黻书於金陵,而时正为元丰五年. 元丰六年(西元一○八三年),米芾因刘庠之荐引,而往金陵拟谋「从事」之职.,遂告落空.此时正值王安石谪居金陵锺山,米芾以诗文贽见.介甫於人向少称许,然於米氏诗文却颇赏识,并与之共论书法,米芾於观赏王荆公书法後,鉴别出其所受堂代书家杨凝式之影响,王大为叹服,谓「无人知之」.此时米芾年仅三十三,然其惊人之鉴赏能力,业已显现.另米芾死後,其「墓志铭」之作者蔡肇,亦於此时相识,盖蔡乃王之门人,时正在帐下. 补:刘庠,宋颜子,字希道,中进士第.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时事,除监察御史裏行,帝不豫,储嗣未正,庠疏颖王长且贤,宜使日侍禁中.神宗立,迁右司谏,历知开封府,王安石欲见之,竟不往,奏论新法,不附安石.元佑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卒,庠有吏能,淹通历代史,安石称其博.
米芾《公议帖》(又称《长至帖》)
纸本行书纵33.3厘米横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顿首再拜。长至,伏愿制置发运左司学士,主公议于清朝,振斯文于来世,弥缝大业,继古名臣。芾不胜瞻颂之至。芾顿首再拜。
米芾《韩马帖》纸本行书纵33.3厘米横3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顿首启:前日幸披晤。即日起居冲胜。韩马预借三五日,节中数贵游宴集处使之赏玩如何?忝亲契敢尔。过节面纳也。谨奉启,不宣。芾皇恐。寺丞仁亲阁下。
米芾《新恩帖》纸本行书纵33.3厘米横48.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顿首再拜,新恩吏部侍郎台坐。春和,恭惟神明相佑,台候起居万福。芾即日蒙恩。大贤还朝,以开太平,喜乃在己。芾薄留泗滨,烝然来思,岂无念哉?谨奉状上贺,不宣。门人米芾顿首再拜。新恩吏部侍郎台坐。三月三日上。
米芾《向乱帖》,又称《寒光帖》
淡黄纸本。行草书。纵27.3厘米横30.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向乱帖》是其四十一岁以前书写的。明董其昌在此帖的跋记中写道:“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此帖书法与一般常见的米字略有不同,其行笔时提处细若丝发,圆润遒劲,按处中锋直下,沉着不滞;结字因势生形,行间丝带连绵不断,熟而不俗,险而不怪,欹正相生,出乎自然。
释文:向乱道在陈十七处,可取租及米,寒光旦夕以恶诗奉承。花卉想已盛矣。修中计已到官。黻顿首。
米芾《粮院帖》(又称《历子帖》)
纸本行书纵25.6厘米横3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再启。历子倅车送去,粮院欲推过他人,不任其责。傥粮院知于法无碍,即自勘,使句院自驳,驳处即求直之端也。度此事必辨于上下乃已,幸左右明察,公文非得已也。或携示倅,佳。芾皇恐。
米芾《德忱帖》纸本行草书纵25.4厘米横7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五月四日,芾启:蒙书为尉(通慰),审道味清适。涟,陋邦也,林君必能言之。他至此见,未有所止,蹄涔不能容吞舟。闽氏泛海,客游甚众,求门馆者常十辈,寺院下满,林亦在寺也。莱去海出陆有十程,已贻书应求,倘能具事,力至海乃可,此一舟至海三日尔。御寇所居,国不足,岂贤者欲去之兆乎?呵呵!甘贫乐淡,乃士常事,一动未可知,宜审决去就也。便中奉状。芾顿首。葛君德忱阁下。
说明:此帖为致葛德忱书札。
米芾《提刑殿院帖》(又称《衰老帖》存疑)
行书纵34.5厘米横49.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顿首启。衰老人所弃,蒙□节,翌日欲拜谢,虑大君子讶其情文,钦向钦向!晴和,起居何如?想□检已了。来日欲屈华节,同彦勉家庖早饭,不审肯顾否?谨具启,不备。芾顿首再拜。提刑殿院节下。
米芾《来戏帖》翰牍九帖之一
纸本行草书纵25.5厘米横43.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蒙面谕浙干,具如后。(下添:恐公忙,托鼎承)长洲县西寺前僧正宝月大师收翟院深山水两帧。第二帧上一秀才跨马,元要五千卖,只着三千。后来宝月五千买了。如肯辍,元直上增数千买取。苏州州衙前西南上丁承务(旁注:是晋公绘像恩泽)家秀才(下双行注:丞相孙),新自京师出来,有草书一纸,黄纸玉轴,间道有数小真字注,不识。草字末有来戏(双行:二字),向要十五千,只着他十千,遂不成。今知在,如十五千肯,告买取,更增三二千不妨。
米芾《致伯修老兄尺牍》翰牍九帖之二
纸本行草书纵25.4厘米横4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前补书:丞果实,亦力辞,非愿非愿)芾顿首启:画不可知(旁注:不知好久),书则十月丁君过泗,语与赵伯充,云要与人,即是此物。纸紫赤黄色,所注真字,褊草字,上有为人模墨透印损痕。末有二字:来戏,*才字也。告留。念其直就本局虞候拨供给办。或能白吾老友吾舍人,差两介送至此,尤幸尤幸!再此。芾顿首上,伯修老兄司长。……不记得也。存纸尾。来戏,*才字。
米芾《晋纸帖》翰牍九帖之三
纸本行草书纵23.7厘米横39.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此晋纸式也,可为之。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腹不可杵,只如此者乃佳耳。老来失第三儿,遂独出入不得,孤怀寥落,顿衰飒,气血非昔。大儿三十岁,治家能干,且慰目前。书画自怡外,无所慕。芾顿首。二曾常见之,甚安。
米芾《适意帖》(又称《玉格帖》)翰牍九帖之四
纸本行草书纵23.5厘米横35.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百五十千,与宗正争取苏氏《王略帖》(旁注:右军),获之。梁、唐御府跋记完备。黄秘阁知之,可问也。人生贵适意,吾友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一旦光照宇宙,巍峨至前,去一百碎故纸,知他真伪,且各足所好而已,幸图之!米君若一旦先朝露,吾儿吝,万金不肯出。芾顿首。
米芾《贺铸帖》(翰牍九帖之五)
纸本行草书纵23.4厘米横36.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再启。贺铸能道行乐慰人意。玉笔格十袭收秘,何如两足其好。人生几何,各阏其欲。即有意,一介的可委者。同去人付子敬二帖来授,玉格却付一轴去,足示俗目。贺见此中本乃云公所收纸黑,显伪者。此理如何,一决无惑。芾再拜。
米芾《丹阳帖》(翰牍九帖之六)
纸本行草书纵23.5厘米横2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芾顿首。
此帖所致为米芾之友人。此友人乃《适意帖》中“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 《丹阳帖》,《书法大辞典》称为《丹阳帖》;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称为《换玉笔架书》。 “丹阳”乃润州古称。秋榖未登,青黄不接,米价必至踊贵,故此帖必作于崇宁二年夏秋之间。 米芾愿以玉笔架换百斛丹阳米,寥寥二十余字,“如何”二字是商量的口气,有点调皮;“早一报,怨他人先”,则活脱可见其幽默诙谐。从文字看来,已有《世说新语》中晋人名士风度。
米芾《致伯充尺牍》(翰牍九帖之七又称《业镜帖》)
纸本行草书纵23.5厘米横21.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敬闻命。此石亦不恶。业镜在台州耳。芾顿首。伯充台坐。彦臣如何?
米芾《惠柑帖》翰牍九帖之八
纸本行草书纵22.7厘米横3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皇恐。蒙惠柑,珍感、珍感。长茂者适用水煮起,甜甚。幸便试之。余卜面谢,不具。芾顿首。司谏台坐。
米芾《戏成诗帖》(翰牍九帖之九)
纸本行草书纵23.9厘米横34.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戏成呈司谏台坐,芾。我思岳麓抱黄阁,飞泉元在半天落。石鲸吐水(点去)出湔—里,赤目雾起阴纷薄。我曾坐石浸足眠,时项抵水洗背肩。客时效我病欲死,—夜转筋着艾燃。关漼。如今病渴拥炉坐,安得缩却三十年。呜呼!安得缩却三十年,重往坐石浸足眠。
米芾《真帖》纸本草书纵28.6厘米横2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真酥帖》,《故宫法书》作《书尺牍五》。 黄山谷《糟姜银杏帖》有“雍酥二斤”语,遂知“真酥”乃真州所产者也。 《宋史·徽宗纪二》:“(崇宁四年七月)辛丑,置四辅郡。以颍昌府为南府,襄邑县为东辅,郑州为西辅,澶州为北辅。”帖有“胡西辅”,故书于此后甚明。此人乃胡宿之子胡宗回。《宋史》本传:“兄宗愈入党籍,宗回亦罢郡。居亡何,录其坚守湟、鄯之议,起知秦州。进枢密直学士,徙永兴、郑州、成德军,复坐事去。大观中卒。”吴廷燮《北诵经抚年表》系胡氏知成德军于崇宁五年,则此即为《真酥》下限也。 胡宗回,字醇夫,常州晋陵人,宿从子。用荫登地为编修,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桂州,进宝文阁待制为熙河帅。属羌郎阿章叛,宗回遣将讨之,皆败死。于是转运判官秦希甫议弃湟鄯,宗回持不可。会徽宗弃鄯州,夺宗回职知蕲州,凶宗愈入党籍,宗回亦罢郡。居亡何,录其坚守湟鄯之议,起知秦州,进枢密直学士。大观中卒,赠银青光禄大夫。 米芾入都为书画博士前,或居润州,或官无为。润州入京,唯有水路,而无为枕西江,何如直北为便。帖云“一兵陆行”,既可差役,则非无为莫属。此帖乃得系于崇宁四年七月至是年之末。
释文:真一斤,少将微意,欲置些果实去,又一兵陆行难将。都门有干示下,是胡西辅所送。芾皇恐顿首。虞老可喜,必相从欢
米芾《陈揽帖》(昨日帖)
纸本行书纵25.9厘米横20.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昨日陈揽戢戢之胜,鹿得鹿宜。俟之,已约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烦他人也。轸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缘面见,欲罄绅区区也。芾顿首再拜。
米芾《知府帖》(又称《长者帖》)
纸本行书纵29.8厘米横49.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致知府大人尺牍
释文:黻顿首再拜。后进邂逅长者于此,数厕坐末,款闻议论,下情慰忭慰忭。属以登舟,即迳出关,以避交游出饯,遂末遑只造舟次。其为瞻慕,曷胜下情?谨附便奉启,不宣。黻顿首再拜。知府大夫丈棨下。
简介:
此为致知府大夫书札。
由“属以登舟,即迳出关,以避交游出饯”,或即元祐二年去汴京东归时所作。
元祐二年,米黻过甬上(今安徽宿县),六月南都舟中(南京、商丘)。居汴京保康门内,出则戴高檐帽,撤轿顶而坐,招摇过市,晁说之喻为鬼章。是年,以唐巾深衣语蜀党苏轼、苏辙、黄庭坚、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张耒、郑嘉会、秦观、陈虚碧、王钦臣、刘泾及圆通和尚雅集王诜私邸之西园。公麟作图,米黻为诗集作序。当时宋的政坛出现了洛党、蜀党、朔党这样的称呼。蜀党以苏轼为首,依附朔党的人最多,这时候熙宁、元丰两朝掌权的官员,都已经退休居闲散的官职,怨恨的情绪都浸入了骨髓,暗中在窥伺内争的嫌隙。 余以为米黻或许不想淌入政争,遂离汴出京,以避交游出饯。 高后垂帘时诏避父高遵甫讳,故文及甫但称文及。“府”字犯嫌名,乃缺笔避之。 此帖末签名形态与《苕溪诗》几同,“闻”字门部,亦与《苕溪》“兰”字相似,皆集颜行使然。但写时或略早。
米芾《甘露帖》(又称弊居帖)
纸本行书纵35.5厘米横50.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顿首再启。弊居在丹徒行衙之西,翛闲堂、漾月、佳丽亭在其后,临运河之阔水。东则月台,西乃西山,故宝晋斋之西为致爽轩。环居桐柳椿杉百十本,以药植之,今十年,皆垂荫一亩,真一亩之居也。四月末,上皇山樵以异石告,遂视之。八十一穴,大如碗,小容指,制在淮山一品之上。百夫运致宝晋桐杉之间。五月望,甘露满石次,林木焦苇莫不沾,洁白如玉珠。郡中图去,至今未止。云欲上,既不请,亦不止也。芾顿首再拜。
米芾《烝徒帖》纸本行书
纵29.9厘米横31.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烝徒如禁旅严肃,过州郡,两人并行。寂无声,功皆省三日先了。蒙张都大、鲍提仓、吕提举、壕寨左藏,皆以为诸邑第一功夫。想闻左右,若得此十二万夫自将,可勒贺兰。不妄、不妄。芾皇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