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庄禅追求自由的人生哲学中上

发布时间:2021/4/7 21:13:09   点击数:
北京能治白癜风病的地方 http://pf.39.net/bdfyy

上一部分讲到庄禅融通了释和道。实际上佛教和道家也并不是到明代中期才碰到一起。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与道家刚一见面,就产生了一个很有特点的现象,叫格义佛教。什么叫格义佛教?佛教在东汉时传入中国,魏晋时刚传入不久,需要大量地翻译经典。在翻译佛经的时候,就面临一个话语体系的困境。比如说我们读西方的哲学,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时候,就有很多问题,这个词你对应中国的哪一个词?有时候没办法,你就得造出一个词来。比如说“此在”,原来没有这个词,为什么有这个词?不用这个词说明不了它那个意思。当时翻译佛经的时候也存在这个问题,好多的意思找不着词。找不着词一个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找我们原来思想体系里最接近的那个词。比如当时翻译最多的是般若系,般若系就是讲“空”。“空”这个词就不好翻。当时就从老子《道德经》把“无”借过来。诸如此类,当然最核心的就是以“无”来翻“空”。这个时候翻译的佛经和由这些佛经滋濡出来的佛教思想体系,总称为格义佛教。

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翻译佛经,后来最有名的是鸠摩罗什。前面一个大家就是支娄迦谶。他翻译般若经的时候,把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多就翻译成道行。我们今天说某一个道士道行很深,能求雨,要下雪了。他就把这个般若波罗蜜多翻译成道行,其实差挺多的。把空空如也,翻译成本无,这样中国的读书人容易接受。这是我举的一个例子。在这种思想影响之下,当时的佛教是六家七宗,后来八派是完全没有这回事的。基本上都是般若这个大系,空宗里的。它们在个别的观念的解释上有所不同,共同特点就是格义佛教。格义佛教的特点就是借助于某些道家的概念来阐释佛教的理论。

这种情况下,就开了佛教和道教在哲理上可以融通的先河,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宗教人物,这里面就蕴含了庄禅的种子。第一个人物就是支道林,庄禅的先驱。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物。支道林是很有名的一位大德高僧。支道林可不是一个枯坐的僧人。支道林是一个精神世界,精神生活非常丰富的大德,他是汇通释道,庄禅的先驱。支道林佛学是很精湛的,有若干专门的著作传世。六家七宗有一宗他就是代表,他写《即色论》“吾以为即色显空,非色灭空。何则,夫色之性,不自有色,虽色而空。因缘之色,从缘而有,非自有故,即名为空,不待推寻破坏方空。”

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我们现在读《心经》的意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现象间,透过现象后面它的性,它的本性是一个真空。可是真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它一定要体现为我们眼前的庙宇。这不是非常好吗?但是当时在概念辨析上它们有细微的差别,所以出了六家七宗。这是他在佛学方面。另外他当时在社会上也开哲学班,他主讲《维摩诘经》。有的朋友听我讲过,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部经典。维摩诘是一个大居士,居士也不是意味着你一定就不能吃肉,不是这个事情。居士就是你在家修行。你就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这个维摩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居士。维摩诘第一事业很成功,是广有资产,基本就是比尔盖茨那个层次的。有家庭,好生活享受,甚至于还有点问题,出入红灯区,这不是我说的,经典是这样写的“出诸淫舍”。可是他佛法修行极高,高到只有佛释迦牟尼能跟他对话,前面请了各位大菩萨跟他对话全都不行,不是邪门歪道。

那么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形象呢?他说很简单,因为他要救世,那他就要过普通人的生活,第一和世人众生打成一片,第二众生病,故菩萨病。大家都是病态我也让我得病。我在病人中间我体会了他们的痛苦,我把他们救拔了,我再做一个自我拯救的样板。这是很独特的一部经,而且是大乘经典五大经典之一。支道林来讲这个《维摩诘经》,这是他的佛学。他还有专门的禅学,讲禅修,专门写过《本起四禅序》。禅修讲顿悟,中国的禅宗就是顿、渐两派,神秀和慧能,一个是渐宗,一个是顿宗。支道林当时就讲这个顿悟。后来中国的禅宗一个是受《维摩诘经》的影响,一个就是有顿悟的禅修的观念,跟支道林都有相当的关系。支道林和一般的大德不一样。他讲《庄子》而且讲得很好。当时的大名人跟支道林都是好朋友。王羲之很傲气,一开始瞧不起支道林,王羲之官也做得大,大贵族,书法这么好,粉丝这么多,有点瞧不起。结果两人一见面,支道林说你别走,我跟你聊聊,就跟他讲庄子的《逍遥游》。当时讲庄子的《逍遥游》最有名的是郭象。大家一般都是以郭象的做标准答案。支道林跟郭象讲的完全不一样。《世说新语》中记载,“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说他讲得天花乱坠,“王遂披襟解带,流连不能已。”王羲之听得把外套也脱了,本来腰带扎得很紧,要走了,腰带也松了,咱好好聊聊吧。所以支道林对庄子的解释在当时独成一派。

为什么要专门讲支道林?第一支道林佛学很深湛,六家七宗他挑一个旗。第二禅修很有心得。第三他对庄子还深有研究。不仅如此,这个支道林是非常有意思的。支道林他还是一个真正的大名士,诗写得很好,留下了不少诗。交的朋友当然都是王羲之这个层次的,这些名流都跟他的关系很密切。支道林还养马,养鹤。养骏马。人家都说你一个出家人养马不太合适吧?他说我独爱其神骏。我感受它那种气质。他还养鹤,从小养大了两个鹤。养鹤的一般是道士,他养鹤。等鹤长大了,翎子长起来了,总想扑腾着翅膀飞。他一看,干脆把鹤从笼子里放出来。支道林说看来你是希望自由,那你就去寻找你的自由吧。他就把鹤放走了。这个支道林不是在枯坐的一般的僧人,他精神生活很丰富,情趣很丰富,而且在思想史上他还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思想流派叫玄佛。讲魏晋思想史这必须要讲的。玄学的代表就是老子,庄子,周易。他玄佛,他把玄和佛经合起来了,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还喜欢山水,他对于大自然,有一种特别的喜爱,这种喜爱和他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对庄子的理解融合起来,变成一种生命的状态。这是支道林。

(横山书院独家版权,转载务必联系横山书院)

作者简介

陈洪

南开大学“南开讲席教授”,原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现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院长、天津市文联主席;曾兼任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另任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校兼职教授;担任《文学遗产》、《天津社会科学》等报刊编委,《文学与文化》杂志主编。主要研究范围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明清小说、文学与宗教等诸多方面,著作主要有《结缘:文学与宗教》、《中国小说理论史》、《金圣叹传》、《六大名著导读》、《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李贽》、《漫说水浒》、《画龙点睛》、《浅俗之下的厚重》、《沧海蠡得》、《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论发微》、《雪鸿閒辑》、《周易中的人生智慧》、《四大奇书话题》、《中国小说通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文论读本》、《大学语文》、《诸子百家精编》、《古典诗词名句鉴赏》等。学术论文主要有《从“林下”进入文本深处——红楼梦的互文解读》、《〈红楼梦〉因果框架简析》、《论〈红楼梦〉疯僧跛道的文化意蕴》、《〈红楼梦〉脂批“囫囵语”说的理论意义》、《红楼梦与吴江雪》《〈西游记〉与全真之缘》、《从孙悟空的名号看西游记“全真化”环节》、《宗教文字与〈西游记〉的版本演变》、《牛魔王佛门渊源考论》等数十篇。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宝钢奖、国务院授衔专家等荣誉,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论著获国家及天津市社科成果奖多次。

清心悦读

知古鉴今,继往开来——横山书院历史学课程高级研修班(五期)第一讲开讲

白岩松:拿得起与放得下的智慧

家业长青——家族企业传承之道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步履有处

修学无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127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