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简介 >> 笔记人生五大问题2论婚姻
大都会歌剧院上演莫扎特歌剧《唐璜》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萧伯纳在他的《唐·璜》中说:“我对女人们倾诉的话,虽然受人一致指责,但却造成了我的妇孺皆知的声名……如果女人的智慧并不和我的相等或不比我的更高,那么她的谈吐会使我厌烦,她交往的人或竟令我不堪忍受,我亦不能预先担保我一星期后的情操,更不必说终生了……只凭着我趋向女性的天然冲动而已。”贰也有些人说婚姻足以减少男子的勇气与道德力量。婚姻把社会的痫狂加厚了一重障蔽,使男子变得更加懦怯。拿破仑曾言:“多少男子的犯罪,只为他们对于女人示弱之故。”吉柏林(Kipling)在《凯芝巴族的历史》(l’HistoireGadsby)中叙述凯芝巴大尉,因为做了好丈夫而变成坏军官。白里安坚持政治家永远不应该结婚:“看试试罢”,他说,“为何我能在艰难的历程中,长久保持我清明的意志?因为晚上,在奋斗了一天之后,我能忘记;因为在我身旁没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妒忌的妻子,老师和我提起我的同僚们的成功,或告诉我人家在说我的坏话……这是孤独者的力量。”网剧《纸牌屋》剧照(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以上当然是对婚姻的攻击,而且并非无力的。事实上,数千年来,经过了多少政治的宗教的经济的骚乱剧变,婚姻依旧存在,它演化了,可没有消灭。叁爱的主要优点,在于能把个人宇宙化。我要一种个人的幸福,小小的,简单的,正当的幸福。我希望在安静的一隅和你一起度日。生存本能,是一切人类利用他人来保证自己的舒适与安全,故要驯服这天然的自私性格,彼得要一种和它相等而相反的力量。人类只能建造如此广大如此复杂的社会,只靠了和生存本能同等强烈的两种本能:性的本能和母性的本能。我们知道,文明之初,所谓婚姻并非我们今日的婚姻,那时有母权中心社会,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社会等等。但时间的推移,永远使这些原始的形式,倾向于担保其持久性的契约,倾向于保护女子之受男人欺凌;保幼、养老,终于形成这参差的社会组织,而这组织的第一个细胞既是夫妇。唐璜并非一个不知廉耻之人,而是失望的感伤主义者。拜伦在世界上寻访一个理想的典型:温柔的女人,有羚羊般的眼睛,又解人又羞怯,天真的,贤淑的,肉感的而又镇街的;是他说的“聪明到能够钦佩我,但不致聪明到希望自己受到钦佩”的女子。但是,现实是,女性真的可以如羚羊一般的眼睛,她们也会聪明到让人妒忌,不仅娴熟而且狂野,于是,唐·璜,拜伦逃避了。肆自由的婚姻并不自由。英国三个最大的诗人,雪莱、博莱克、弥尔顿,都曾愿望一夫多妻制。这虽然奇怪却不见得是多么令人惊异的事情。一种才俊,自有他的绝对主见;一个艺术家不自由地以为他的第一件责任是对于艺术的责任,如果他关心艺术以外的事情,便是错误,除非这意外的事实真的特别重要。(AldousHuxley)慢无节制地放纵吗?——在纵欲方面的提炼并不产生情操上的精炼……幻想尽可发明正常性接触以外的一切不可能的变化,但一切变化所能产生的感情上的效果总是一样:便是屈辱下贱的悲感。更换旧式的结合吗?——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方式如何使问题益增纠纷;它使男人或女人在暮年将临的时光孤独无伴,使儿童丧失幸福。一夫多妻制呢?——这种制度的文明早已经被一夫一妻文明彻底征服了。还有别的什么解决公式吗?——在美洲有一位叫林特赛(Lindsay)人,曾发明了一种所谓“伴侣式”结合。他提议:容许男女作暂时的结合,等到生下第一个孩子时,才转变为永久的联系。但这亦犯了同样的错误,相信可以智慧地运用创造出种种制度。法律只能把风化予以登录,但是不能制造风化。或许这些尝试,都抵不过在俄国风云演变的革命之初,许多男女想要取消婚姻,而彻底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在莫奈比论俄罗斯青年界一书中,一个女子写给他丈夫的信更能打动人:伍爱情并不如它本身想象的那么苛求,事实上,十分之九的爱情是由爱人自己造成的,十分之一才靠那被爱的对象。人们怎么选择他终生偕老的人呢?第一步:主动散发出“性魅力”。爱情本身,或者要不要结婚本身,是一个人意愿的延伸。当你做好了想要结婚的准备,你的浑身将散发出“男性魅力”或者“女性魅力”。正如曼斐都番尔所说:“你可以在每一个女人身上看到海伦”。如果“性魅力”这个词让你困惑,那么我们换一个词:散发“吸引力”。一个热恋的人,本能地会在他天然的优点之外,增加许多后天的魅力。如果我们看到一个素来不喜欢科学的少女,突然对生物学感兴趣时,我一定想她一定被某个生物学者所吸引。两性在思想上生活方式上天然是有冲突的。(这里的两性不单单指生理性别上,更多指心理性别。因为随着环境的不同,对象的不同,成长阶段不同,一个人会表现出不同的特质。)男人爱构造种种制度,想象实际所没有的世界,在思想上改造世界,有机会还想与行动上实行。女子在行动方面的天赋稍逊一筹,因为她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潜心于她的主要任务:先是爱情,继而是母性。男人心绪的转变,是随着他对外事业之成败而定的。女人心绪的转变,却是和生理的动作关联着的。浑浑噩噩的青年男子,则其心绪的变化,常有荒诞、怪异、支离、执拗的神气;巴尔扎克常言,年轻的丈夫令人想到沐猴而冠的样子。男人所造的一切都带着外界需要的标识,他造的屋顶,其形式是与雨雪有关的;阳台是与太阳有关的;舟车的弧线是由风与浪促成的。女子的作业则带着与人体有关的唯一标识,靠枕预备人身凭椅,镜子反映人形。男人将护卫他的党派;女人将保障和平与家庭,即使因此而改易党派亦所不惜。什么也消灭不了性格上的深切歧异,即便是最长久最美满的婚姻也不可能。陆人类的问题,在于使神秘与科学得以调和,婚姻亦是如此。在如今这个时代,女子可以毫不费力地和男子作同样的研究,女子能够主持大企业,甚至是成为一个国家领导人。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讲“男性精神”和“女性精神”呢?还有什么精神上的不同吗?婚姻最初的意义还存在吗?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幸福的夫妇,只因为他们不愿任凭性情支配自己而立意要求幸福之故。“我应当结婚么?”“你对于你所选的他(她)爱不爱呢?”“爱啊,我喜欢见到他(她);我少不了他(她)。”“那么,你结婚便是。”……“无疑的,但我对于缔结终生这事有些踌躇……因此而要放弃多少可能的幸福,真可怕啊。”“那么,你就不要结婚。”“是啊,可是这老年的孤寂……”“天呐,那你结婚就是!”……这种讨论是没有结果的。为什么?因为婚姻本身(除了少数幸福或者不幸福的例外)是无所谓好坏的。成败全在于你。只有你自己才能答复你的问题,因为你在何种精神状态中预备介乎,只有你自己知道。“婚姻不是一件定局的事情,而是待你去做的事。”如果你对于婚姻抱着买彩票的念头:“谁知道?我也许会赢得头彩,独得幸运……”那是白费的。实在倒应该采取艺术家创作一件作品时那样的思想才对。丈夫与妻子都应当对自己说:“这是一部并非要写作而是要生活其中的小说。我知道我将接受两种性格的差异,但我要成功,我也定会成功。”假如在介乎之初没有这种意志,便不成为真正的婚姻。基督旧教的教训说:结婚的誓约在于当事人双方的约束,而并非在于传教士的祝福。最后:婚姻绝非如浪漫蒂克的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建筑与一种本能之上的制度,且其成功的条件不独要有肉体的吸引力,且也得要有意志、耐心、相互的接受及容忍。由此才能形成美妙的坚固的情感,爱情、友谊、性感、尊敬等等的融合,唯有这,方式真正的婚姻。本篇文章的大部分内容摘录《人生五大问题》三联出版社。购买链接:《人生五大问题》(1)《符号的象征意义》《女性与权利》上《女性与权力》下《山之四季》像鹿一样的男人《失眠夜看的哲学书》《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西方美学史》上
《西方美学史》下《神话与意义》基因的螺旋双生轮回《水浒人物评赞》张恨水《心的现象》开始之前字数
衡山小为日课第58天记得: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