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简介 >> 在佛教里,再也没有比闻思更重要的事情
现在浊世中有些上师,自己根本就不懂佛法经论,更不说解释经典了,所以他就不赞叹闻思,只是一味地让人们修行,这就是真正的谤法罪。
有些上师一辈子也从未学过一部论典,对麦彭仁波切、智悲光尊者、荣索班智达等前辈高僧大德们的论典从来没有学习过,我们知道他肯定是不懂经论。
既然从没有闻思过佛法经论,那你是怎样摄受弟子的呢?如果连佛教的基本理论和名词术语都不知道。
然后告诉别人不要看经论,说是我们这里以修行为主,理论方面不重要,说是需要修持。
这种说法真是愚痴又荒谬,无垢光尊者指出:“在我之后,只有闻思究竟的人才能证悟无上的大圆满。”因此一定要有广大的闻思。
我希望大家要闻思修行,不需要闻思的这种修行我是不会认可的,这种没有因的果,怎么会产生呢?
释迦牟尼佛教法的特点就是有如何的因才能结如何的果,这也是佛教缘起性的特点。古德说,没有学习而得到智慧,这在佛教的论典中找不到任何论证和根据。
不需要任何闻思的修行是一种愚笨的盲修瞎炼,在这种人的心中所能生起的可能仅是一种暂时的寂止,就像是旱獭的境界而已。
除此之外,我保证他的相续中肯定不会生起与佛法相应的深刻正确的见解。所以闻思对我们极为重要。
一切轮回的根本就是我执,而要断除我执必须具足无二的智慧,生起无二的智慧之前提,就必须要具广大的听闻和思维。
所以有些人仅仅住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我觉得这就没有什么意义。对此,大家可能也会深有同感,一个人在寂静的地方枯坐了二、三年或五、六年,修行上没有任何进展。
现在许多所谓的“修行人”,他自己没有闻思,摄受别人时也就只能是这样以盲引盲,其结果可想而知。
我真切希望乃至死亡之前,一直依止上师听闻佛法,可惜我的愿望没有实现,因为我的上师都过早地圆寂了,现在我就特别希望大家抓紧时间闻思佛法。
有些修行人经常东奔西跑,在表面上也依止了为数众多的上师,但他们现在的相续中得到了什么利益呢?而另外一些人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地在一处长期闻思修行。
他们的相续肯定得到一定的进步,大家对这两类人可以作一个比较观察。到处去寻找一些上师,对自己的心相续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利益。
你不闻思只说是要修持,在对治烦恼方面也起不到任何作用。所谓的修持佛法,就是要使自己的心相续与对治烦恼的佛法智慧相应。
如是,自己的见解就必须依凭教证和理证,即使是修持无上大圆满,其见解也必须要依靠十七大续部和无垢光尊者的教言。
并且要以智慧时时对照这些经续论典和教言,看自己的修行是否正确和如理如法,在显宗也是同样如此。若见解不需要依靠教证和理证来抉择,那修行肯定不会成功。
若外面的态度举止表现得好像跟任何人都不愿接触,那这也不是一个正确做人的行为,这在无上大圆满当中也是不允许。
在大圆满中,见解必须要与教证理证相合,其行为必须与众人接触,因此修大圆满的人见解和行为也一定要符合于经续论典的观点和意旨。
希望大家认真想一想,像某些人那样的盲修对自己的相续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我认为在佛教里,再也没有比闻思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在闻受佛法之后,还必须通过思维来观察它的意义,如果是从道理上明白了将会对自己以后的修行产生很大的帮助,否则你只是听闻佛法虽然也有功德,但还不圆满究竟。没有观察的听闻就像鹦鹉学舌一样,我教鹦鹉“嗡啊ra巴札那德”,它也给我念“嗡啊ra巴札那德”,它并无任何修行只不过在口头上重复而已,只闻不进行观察、思维和修行的人与鹦鹉了无差别。
修行人得到窍诀之后必须如理修持,否则就好像一个富豪拥有大量的黄金,但他若是个守财奴舍不得享用,那也会贫苦交迫而饿死。
(以前我在尼姑经堂上也给你们传讲过大圆满,当时我认为很多人已稍微对觉性有点领悟,如果能继续精进修持,就已经过去六个月了,到如今基本上不需要勤作就能自然安住在本性当中,这样于行住坐卧等一切行为都可以显现大圆满的智慧。当然,这种智慧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就像麦彭仁波切所讲,虽然证悟大圆满的人还有一些分别念和贪嗔痴等烦恼,但这时已不像从前那样粗重,华智仁波切也指出:虽然这时的显现与以前相同,但在解脱方面则是有不共的甚深要点。因此我们修行大圆满的人,从解脱的程度方面,也可以确认自己修行的境界,但现在真正具有真修实证的人犹如凤毛麟角。)
听闻和学习教言的人应该明了其要点,自己应该明白如何运用窍诀。窍诀在梵语中是“鄂巴德夏”,意为最甚深的教言,或是不依靠经论而依靠上师简便的语言能直接指示最甚深的意义,这叫做是窍诀。如《现观庄严论》中有一首偈子,就属于是简明扼要地指明一切诸法是空性的窍诀,大圆满的窍诀也可以包括在这首偈子当中。窍诀的传授需要有上师和弟子两方面的缘起,如果具足这些缘起,就可以通过简便易懂的方法直接指出法界本性,直接道出它的密意。
一旦知道了窍诀,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在无勤当中就能证悟或获得。当然,窍诀包括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教言,出世间的佛法方面有众多的教言,世间法方面也有不少教言。
当一个人头发变白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也就越来越少,心里的痛苦也是日趋增多。阎罗卒正在一步步地逼近老年人,就像是我们所期盼迎请的客人一样。
既然你现在已接近死亡,自己的眼耳鼻舌等根识的作用也正一日一日地衰败,这时你还要贪着一些外境的妙欲,那又有何意义呢?
因此,现在是应该精进地修持无死禅定甘露的时候了,这是对自己今生和来世都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若是不能观修生圆次第,那你就要对三宝起信心,对众生发大悲心,对因果要进行思维,这样一切修法也就都可以包括在这里面。
若是对自己的上师实在无法生起信心,那对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为什么生不起信心?你应该经常祈祷他们,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样三宝的加持就根本不会欺骗你。
大悲心和信心是一切诸法的根本,希望大家修持本尊时也应具足这二者,实际上修持任何一法,都不应离开大悲心和信心。
我们要想在短暂的一生中成佛,那就要修持大圆满阿底约嘎的智慧。在对上师具足信心和对众生怀有悲心的基础上来修持,证悟阿底约嘎的智慧并不困难
大家对此不应犹豫,这里讲了,阿底约嘎的智慧也必须依靠闻思修习才会产生,如果没有闻思的智慧只是一味地修行,那就根本证悟不了大圆满。
那大家可能会想:“是不是闻思究竟的人才可以修行呢?”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如此。
续部中讲:“如果自己人格非常稳重,虽然没有广大的智慧,但具有强烈的信心,也可以证悟。”
所以或者是闻思究竟的人,或者必须具有清净的信心,这样就可以得到阿底约嘎的智慧,获得不共同的成就。
以前大手印和大圆满的修行者,大多数是依靠信心而成就。如噶举派的米拉日巴,就是依靠自己的信心,对上师的话依教奉行,后来获得了不共同的成就。
有信心,成就轻而易举,反之对自己的根本上师没有任何信心,这样即使对其他上师生起了信心,那结果是因为舍弃了前面的上师,自己永远也不会得到成就。
无则不生是因的特点,聚合不退是果的特点,只要因具足,相应的果就不会退转,一定会是生起来。
依“苦、集、灭、道”四谛的规律来修持正法,这就是佛陀和佛陀传承弟子们的正道。
在世间的旷野上有着众多可怜的众生,没有人去救度他们,那我们应该依靠佛陀的金刚语,愿这些众生获得殊胜的甘露妙法而趋向解脱。
释迦牟尼佛说过:“我给你们已经开示了解脱道,但能否得到解脱却是依靠你们自己。”所以佛陀主要是依靠金刚语即教言来度化众生,而并不是依靠他的身体或其他的方便。
非常荣幸的是,佛的教言在这个人间现在保存下来了,为此我们应该精进地去修持。
我们把一生浪费得已经差不多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不要再浪费人生,而应该发奋图强,作一个精进修法人生的新开端。
有些不闻思也不依止上师的人在寂静处闭关,没有成就鬼神可能会盯上他制造违缘!想要断除自己的烦恼,就需要长时间地依止上师闻法,仅仅只听一、二天的法,就不会得到明显的利益。有些人喜欢坐在山洞或树下,这时鬼神就已经盯上他了,有些鬼神专门对此种人造违缘,以后极有可能会精神失常,这非常危险。虽然在佛经里说要依止寂静的地方,但其前提必须首先依止上师相当长的时间,断除一切疑惑,比如对宁玛巴的所有教典精通以后,才可依止寂静的地方掩关修持。否则,对教理一窍不通,对上师也没有虔诚的恭敬心,如此一个人在寂静的地方修持就不可能得到任何利益,甚至还会有生命的危险。
我们再对此问题深入探讨,一个修行人要到寂静处修持,需要具足相当多的条件和要求。首先,他必须要恭敬上师,恒常修上师瑜伽,若能一心一意地祈祷上师,就不会有任何鬼神的违缘;其次,对大悲心也必须要修持,如果相续中真正生起大慈大悲的菩提心,那鬼神也不会加害。我们不管是修断法还是修其他的任何法,依止上师都非常重要。
我希望大家不要一开始就住在山洞等无人寂静的地方,首先应该依止具有法相的上师,认真听闻佛法,最好不要离开闻思修。我这里意思并非让大家闻思一生而不要修行,但一辈子都在盲修瞎炼而不闻思,这也是一种邪道。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指出,听闻一堂课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由此有些人可能会想:善星比丘通达三藏,像他那样的听闻已相当不错,像他那样的精通我们也是不可能,但善星比丘最后还是堕入了三恶趣。
其中的原因是,像提婆达多或善星比丘这样造五无间罪或是对上师生邪见的人,虽然他们已听闻了佛法,但他们的罪业已把听闻的功德摧毁了。比如念观音心咒的功德虽然非常大,但如果念咒之人杀了母亲,那此罪业已经胜伏其善根。希望大家不要造五无间罪,这样天天闻法,以后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
现在有些宁玛巴及其他派别的弟子,认为不必努力闻思而热衷于修行,以为整天闭起眼睛坐在那里这才是究竟的修法,对此种说法我不大以为然。有些人说不需要闻思,就像普贤如来一样修就可以成就,但这种人也太不自量力了,也不琢磨一下,自己是否是普贤如来那样的根机!
希望大家一定要再三地闻法,经常闻思轮回的痛苦、祈祷上师、对众生生起大悲心、修自他交换的菩提心,这就是最殊胜的一种修行。
敬摘录《窍诀宝藏海》
往期文章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2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