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习总书记考察清华,引教育界热议建设一流学

发布时间:2021/7/26 12:42:35   点击数:

NEWS

据新华社报道,在清华大学建校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19日到清华大学考察,先后视察美术学院、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重点教学科研成果展示、西体育馆,了解学校深化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和服务国家发展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为清华大学送上祝贺与问候,清华大学广大师生倍感振奋,教育界广大高校和青年群体同样也深受鼓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广大师生,深受习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启发,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解读与想法。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发展道路

习近平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刘奕群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为什么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应该办成什么样的大学”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作了高屋建瓴的阐释,对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广大高校师生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北京大学政策法规研究室副主任吴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立德树人规律的精辟洞见,特别是关于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完善大学创新体系等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富含哲理、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极具指导意义,给我们上了一堂系统深刻、鲜明生动的党课、思政课、创新课。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必须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守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的初心使命,大力推进“强师工程”,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四有”好老师,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陶文昭认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最为关键的词是“中国特色”,自然科学是这样,哲学社会科学更是这样,马克思主义学科更要先行。建设一流的马克思主义学科,要有自信,要在实践中努力创新,紧扣时代脉搏,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基础研究牢固根基,加强应用研究服务社会,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艾渤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高校科研工作者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科研无止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我们将继续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将更多的惊喜呈现给世人。

教师要成为

大先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教授王铁峰表示,化工系全体师生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发挥高水平师资队伍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撑作用,要倾心做好人才培养,与学生共成长,使学生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促进教师研究真问题,治学态度严谨,目光长远,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邓喆说:“作为一名思政课青年教师、同时‘双肩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我今天再次受到鼓舞,今后一定不断夯实教学基本功,站稳思政课讲台,同时培养和输送更多学子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一代代清华人、马院人接力奋斗,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后坚定地说:“作为一名执教60余年的老教师,我将继续用责任和关爱守护学生,用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传播先进思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童贻刚表示作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受到强烈鼓舞:“高校科技工作者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发扬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和全力以赴、大爱忘我的奉献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教书育人的言行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校办副主任、法学院副教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得者宋彪在贫困地区挂职四年,他认为:“当代教师置身国家发展滚滚洪流,要紧扣时代脉搏,用身边事讲好中国学术逻辑,这是理解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的立场、态度和方法,也是培植勇担民族复兴大业时代新人的意志砥砺和行动自觉。”(新闻来源:新华社、光明日报、教育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295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