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简介 >> 读书与人生肖双红阅读让我发现了自己的
肖双红
(一)
逆风前行
—————————▼—————————
我的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开始于11岁的时候。当时我们家住在一个国营农场。那个时候,农场的子弟小学是五年制。五年级读完就可以直接升初一。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大多数跟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学生,读书就只能读教材,课外书籍很少,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课外读物。大约是年,我的二姐在镇上读高中,她有了一本《鲁迅选集》,应该算得上是课外读物吧!
这本选集的封面印刷得十分漂亮,装祯也十分地考究。在我的记忆中,这本书有别于我看见过的其他的任何课本,勾引出了我的好奇心。少年时期的我,以这本书为起点,开始了漫无边际的阅读生涯。
我在课堂上学会的只是读书、识字和算算术,而在课堂之外,课外书籍让我知道了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正静静地等待着我的到来。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最为难忘的一个时期。直到今天,将近47年已经过去了,我依然能够清楚地记得自己初次领略阅读时的快感,感觉课外书籍是多么神奇。书中的那些文字化作了我脑海中奇异的图案和我想象中洁净的空间,让我整个身心焕然一新,丰富了我少年时代在农场的日常生活。
最初的阅读并不顺利,首先面临的是许多字我不认识。我的办法是碰上了生僻字就一晃而过,假装认识;第二个问题是对字词句的不理解,当时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概念,名词,思维方式等等这些东西,由此催生出满脑子的奇奇怪怪的幻想来。例如:人为什么一定要吃饭?为什么一定要拉屎、拉尿?人的身体如果既不出又不进,这样就会省下粮食,节省的粮食多了,大家就不需要去田间地头劳动了。我那个时候不知道人需要营养,需要能量。还有一个问题始终没弄懂:我是谁?我为什么会是我?懵懵懂懂、似是而非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让我的日子过得格外阴沉和抑郁。
关于这些问题,我时常问我的寡言少语、一脸严肃的父亲。似乎,他也不能够很清楚地回答我,但我提出的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引起了他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5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