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简介 >> 从人文行走到人生行读中国教育新
“人文行走”这一特殊的研学方式,我是从30年前开始尝试探索的,最近10年逐渐形成了课程体系。年以来,人文行走课程与中西文明史脉络下的人文阅读讲座并驾齐驱,我们把这两方面的教育实践统称为“人文行读”。
目前,我们的人文行走以“樊阳人文公益讲坛”为实践基地,每月根据人文讲座涉及的历史时期,安排一次与之相关的上海或周边的人文行走。如上学期是从明代后期到清朝的文学讲座,我们相应地安排了从豫园看明朝文人生活、徐光启与西学东渐、陈子龙与明清之际的文人选择、从嘉定文庙看明清科举等4次行走。而寒暑假,我们则安排国内大型人文行走。
从年开始,我和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教研员黄琴一起,力图使人文行走课程走进初中语文课,将其拓展到杨浦区的6所初中。年开始,我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高中为课内实施点,通过融合中国文学、中国史地和哲学的汉学课单元,推进人文行走校内课程化。年,人文行走又成为上海市教委终身学习处与市文明办联合推出的市民终身学习项目在全市推广。
我们汇聚全国热爱行读课程的教师,建立人文讲坛行读共同体,每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研讨。我们带领师生先后行走了24个省份多个城市,形成了全国人文行走近40条线路与课程,上海60条线路与课程,发表相关论文和案例8篇,相关报道几十篇。
遥想20世纪90年代初刚从教时,从小热爱史地的我给春游的学生即兴讲解,没想到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我便在当时自己组织的课外“语文小组”(人文讲坛前身)开始尝试。其后20年,我一直试图把这一尝试纳入校内课程,但屡屡受挫。直到年初,我坚持公益讲座20年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吸引了万蓓蕾等十几位教师加入团队,人文行走的课程化终于有所突破。
经过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形成了“人文行读”课程的实施方法和教育理念,将阅读、行走、写作相结合,打破学科壁垒,契合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目标。
首先,人文行读培养核心素养,符合教育本质。人文行读以人文理想为指引,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