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书评重温日本现代化之路追求公共之政

发布时间:2017/11/14 15:11:06   点击数:
理性·建设性

他是真正影响明治维新以及后来明治政府的不少施政纲领的大人物之一,亦是幕末儒学政治思想家的佼佼者。

横井小楠(-)在两岸三地并非如福泽谕吉那么耳熟能详,但是他才是真正影响明治维新以及后来明治政府的不少施政纲领的大人物之一,亦是幕末儒学政治思想家的佼佼者,经由阅读横井小楠,才能更加理解福泽谕吉思想由来的系谱。

《国是三论》这本书收录了横井小楠四种最重要的著作,分别是《国是三论》()、《向松平春岳关于新政的建言》(新政に付て春嶽に建言)()、《沼山对话》()、《沼山闲话》(),我手头原有的是山崎正董所编的《横井小楠遗稿》,算是他的全集,但是没有任何注释,没有语言的专业训练,读来实在不易。横井小楠的汉文著作不多,汉诗卷帙亦不繁,不过却很有思想性,往往与他的政治言论相为表里,比如横井小楠主张开议会的公共之政,在他的一首诗里,就说的更加激进,《沼山闲居杂诗十首》之一,“人君何天职,代天治百姓,自非天德人,何以惬天命,所以尧巽舜,是真为大圣,迂儒暗此理,以之圣人病,嗟乎血统论,是岂天理顺!”,革命百年后,读到“嗟乎血统论,是岂天理顺”,尤其令人觉得哭笑不得。此书这四种非汉文著作,而是汉文的训读文文体与侯文文体。这次讲谈社《国是三论》全译注再版,很有益于普及与学习,此书的现代日文翻译十分流畅易读,我亦受用不少,此书对文本的注释亦是足够精细,唯一可惜的是对横井小楠这四种著作的题解,不够深入,稍嫌简略,因此心里油然泛起越俎代庖之意。此书这次再版亦是重新认识明治维新的一个契机,而且在此时此刻,仰观全球政治,俯观近身时局,读来别有感概。《国是三论》分为三章,富国论(天),强兵论(地),士道(人)。一般都以明治时期的富国强兵直接来自中国先秦的文献如《管子》与《战国策》,实际上不是,而是直接来自《国是三论》此书。在《国是三论》,横井小楠在第一章富国论里,讨论为何日本必须放弃锁国体制,主张日本必须开国,必须殖产兴业,解释为何必须走入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乃是“以公共之道,经纶天下,而万方无碍”,也就是走入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是“公共之道”,因为,在新的国际体系之下,可以“大开利用厚生之道,一新政治教育,而致富国强兵之成果”(文中所有中译皆是作者翻译),这才是横井小楠对富国的理解,也形成明治日本对何为富国的理解,这当然不是国进民退的富国论,而是一个民进民富的富国论。不同于中国近百多年来的知识分子,尤其是革命党与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政治道德主义,横井小楠非常清楚,光是开国,光是空有理想,无济于事,而是一定要强兵,横井小楠的强兵论,一言以蔽之,就是建设强大的海军,而不是强大的陆军,海军主要是用于自卫,而非侵略他国,横井小楠对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以“唇齿之寒”理解,日本不能“坐视旁观”;这主要是东亚连带论与中日合作论,但实际上后来亦有沦于介入中国与朝鲜事务的主张,不可不察。最后一章,横井小楠提出面对这样时代,士人应该如何。他提出治教须要“法三代”,人才要文武并行,不得文武分离,他说这个典范就是在《尚书·大禹谟》中对帝舜的称道:“乃圣,乃神,乃武,乃文”。除了广设学校以外(请注意他没有提倡科举制度),他更强调“道理求于圣经,治乱捡于史传”,这里得圣经当然是东亚原来的圣经,即是所谓的四书五经。因此,在富国强兵论以后,横井小楠似乎提出一个儒学的老生常谈,似乎转向“保守主义”,实则不然,而是日本后来在大正昭和时期,军国主义横行,其实就是文武分离,道理不求于圣经的后果,而横井小楠早就察知日本走向富国强兵以后,很可能发生的走偏风险,因而苦口婆心,主张以道理主导富国强兵,预防万一。这三章横井小楠又分别以天地人识别,他的用意为何呢?有深意吗?我以为就是《说文解字》引用董仲舒解释何为王,“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所以,这就是横井小楠的本意,他的《国是三论》,连贯起来,就是王道论,没有连贯起来,自然就不是王道,缺一不可。所以,开国通商,殖产兴业,万国交流就是天道,就是对普世价值的认识与认可,一国独立,始于军备,始于拥有强大的海军防御外侮是地道,也就是对现实情况的掌握,而人道始于教育,教育以三代治教为宗旨,教育的目的在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这天地人三论于是形成一套完整的治国治人大方案。横井小楠的王道论在实际政治的实践上到底如何?这丛《向春岳关于新政的建言》(年11月)里,可以看的相当清楚,在第十五德川将军德川庆喜将政权“返回”天皇以后的一个月,横井小楠向福井藩主松平春岳建言,当时松平春岳参加由萨摩藩主导的“四侯会议”,对政局极有影响力。横井在建言书,第一项,便是提出建立“议事院”,也就是设立国会,这个国会,有上下两院,上院以公家贵族与各地诸侯为主,下院则是“广泛举用天下之人才”。这个设立议会的主张,在稍早横井小楠于年,向幕府提出的《国是七条》里,就有“大开言路,与天下为公共之政”的说法。他建议政府主要由萨摩藩主导的“四侯会议”构成,四侯实际上就是萨摩藩,越前藩,土佐藩与宇和岛藩四个藩,这四个藩共同主政的主张,排除了一直反对幕府,偏向神道,支持国体论的长州藩(吉田松阴、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皆是长州藩,日本至今生产最多首相的地方也是旧长州藩)。这原因主要是长州藩的主导政治理念与横井小楠非常不同,这些不同成为明治以来,一直到二战结束,日本政治体制内两条主要的路线争执。其中一个就是萨摩藩主导的海军路线与长州藩主导的陆军路线,一个是议会中心的政治与非议会中心的政府体制,一个是防御和平路线针对扩张主义路线,一个是亲和普世价值的政治理念对上一个坚持日本特殊性与优越性的日本模式论等等,这些体制内对立轴的开端与流变,从读横井小楠的《国是三论》全译注这本书,便可以有登堂入室的机会。接下来,横井讨论“皇国政府”的财政问题,再次显示他对现实问题的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白癜风症状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1424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