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罗国杰与新中国伦理学听哲里bul

发布时间:2021/3/7 11:13:03   点击数:
李从悠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

本期学人:罗国杰教授

学人简介:罗国杰(—),河南内乡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当代著名伦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理论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理论的创建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吴玉章终身成就奖、中国伦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道德与文明》主编、国家教委(教育部)《高校理论战线》编委会主任、特邀总编辑。

《学人故事》编者按

大家好,欢迎收听中国伦理在线语音播客听哲里,我是主播颜晗。听哲里从年7月第一次试播到现在已经制作了13期啦。在这期间,我们收到了许多喜爱这个节目的听众朋友的鼓励和建议。这些鼓励和建议激励着我们要把这个节目越办越好。年12月4日,正式开播的听哲里第一期节目一上线便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谢谢大家的认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听哲里将继续以栏目化的方式定期推送节目,每周五下午5:00准时播送。欢迎大家收听。

本周,我们将继续为大家推送《学人故事》栏目,本栏目以专辑的形式讲述伦理学人的治学经历与学术人生。今天将要为大家播送的是《学人故事——罗国杰教授》的第一辑:《伦理学的春天》。本辑共五期节目。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第二期《欣欣向荣的伦理学》。节目内容节选自《罗国杰文集第六卷-罗国杰生平自述》。

点击这里查看第一期《百废待兴的伦理学》

第二期欣欣向荣的伦理学

从讲师到博士生导师

01

从讲师到副教授整整18个年头

1min24s

由于我是从行政工作转到教学工作的,所以教学的职称问题就出现了一些特殊情况。年当我转为人民大学教师时,一直没有确定教学的职称。年,学校给我定了“讲师”,才算有了正式的职称。年以后,直到年,就再也没有评定过教学的职称,我在讲师的岗位上整整有18个年头。

罗国杰教授在伏案工作

在这18年,我从没想过个人的职称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曾经对职称还存在一些误解,认为教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些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对于我们革命者来说,有没有什么教授头衔,是无所谓的。年,高等学校恢复了职称评定工作。人们对职称的看法和过去不同了,但那时候,还不像后来这样重视职称。

年,学校恢复职称评定后,我被评为副教授。当时,在高等学校中具有副教授职称的人还是很少的。记得年冬天,我到昆明参加一次全国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人左右,只有我一个人是副教授。当会议的主持人知道参加会议的人中有副教授后,立刻调换了我的住房,从标准间换到套间。

02

“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批教授

年,学校开始“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评定教授。我在教研室的会议上一再向教研室的同志们提出,不要提名我作为候选人,因为近20年没有评定职称,许多教师都希望能够评上教授。经过多次酝酿,哲学系和学校还是把我作为第一批教授的候选人进行投票。这次教授的评定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初步酝酿后再经过学校学术委员会的评定和表决,就正式通过了。我从讲师到副教授,经过了18个年头;而从副教授到教授,只有两年。这种情况,在今天看来,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但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的。

罗国杰教授在书房

03

成为全国第一个伦理学博士生导师

建设伦理学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为培养高层次的伦理学人才而努力,是我们当时奋斗的一大目标。年,经过教研室同志的共同努力,在教材建设和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后,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伦理学教研室获得了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建立了硕士点,是当时我国最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四个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之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理论研究的需要,在高等学校培养伦理学的博士研究生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年,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教研室全国第一个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而我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伦理学博士生导师。同时,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还成了国家教委最早的一个重点学科。由于教研室具有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所以我们在培养人才方面就能够做更多的工作。

罗国杰教授与许启贤教授在博士论文答辩现场

一系列伦理学专业著作的编写和出版

01

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伦理学分卷》

5min36s

-年,整整8年,几乎所有的时间我都是在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伦理学分卷》中度过的。中央要编写一部《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是中国学术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当时的要求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每一个词目都要由我国当时学术界最适宜、最有研究的学者来撰写。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书影

伦理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设有《伦理学分卷》,分卷的主编是李奇,我担任常务副主编,实际上是协助李奇担任整个分卷的组织、编写和审稿工作。“伦理学”词目由我撰写,“道德”词目由李奇撰写,“中国伦理思想”词目由朱贻庭撰写,“西方伦理思想”词目由宋希仁撰写,“共产主义道德”词目由刘启林撰写等。在讨论、研究、审定这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伦理学”词目的3年时间内,我认真阅读了大量有关伦理学的著作,仔细思考了对这些问题的各种不同提法和观点,这使我对伦理学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握。

我所撰写的“伦理学”这一词目,虽然只有多字,但它却是我用了3年的时间写成的,这一词目阐述了我对伦理学的对象和方法、中国伦理思想史、西方伦理思想史以及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等有关伦理学的所有重要问题的认识,它可以说是经过反复推敲、再三琢磨、字斟句酌的论述。它也可以说是我20世纪80年代对伦理学认识的一个总的提纲,是我伦理思想形成的最早的基础,它为我以后的伦理学研究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这一“伦理学”词目后来被收入由黄楠森主编的《哲学大词典》,并被其他许多词典转载。

02

《伦理学名词解释》的编写

8min09s

在编写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并开办了多期伦理学学习班和研究生班之后,人民出版社于年向我约稿,要我为广大读者编写一本《伦理学名词解释》。考虑到当时广大青年和一些学校教学的需要,我答应了人民出版社的要求,组织教研室的力量进行编写。整个编写工作共用了两年的时间,参加编写的人员有:罗国杰、许启贤、宋希仁、马博宣、余进、王伟、林建初、戴扬毅等,人民出版社的田士章等也参加了部分词目的编选工作。这部《伦理学名词解释》共收入词目个,分为3个部分:

(1)伦理学原理;

(2)中国伦理学史;

(3)外国伦理学史。

在当时,这本《伦理学名词解释》也就是一部最初学习伦理学的词典,它对伦理学的基本知识作了深入浅出的解释,是一部比较好的伦理学入门书。它的出版,对推动我国当时伦理学的学习和研究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伦理学名词解释》书影

03

《伦理学教程》的编写

9min44s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一书出版后,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同时,鉴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字数较多而可供选择的伦理学教科书又较少,为了教学的需要,我们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邀请,编写一本字数较少而又简明扼要的教材。因此,就在原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上,编写出普通高等学校使用的《伦理学教程》,以作为各个高等学校教学使用的教材。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教程》书影

这本书的“导言”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两章,是由我撰写的。在“导言”中,我进一步论述了伦理学这样一门科学的性质、对象和任务,特别是论证了伦理学必须和当前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时理论界一些同志偏重于理论概括而忽视道德原则的阐述,在道德原则的阐述中又未能突出地强调道德原则、规范和社会现实生活要紧密相结合的倾向,提出伦理学的理论只有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对社会、对人的道德品质发生有益的作用。如果不能把伦理学的研究同提高人的道德素质相结合,不能将伦理学的教学同增强人的道德人格相联系,把伦理学仅仅局限于理论、概念上的解释,伦理学就将成为一门空洞无用的道德说教。

本书为什么要加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一章呢?这主要是由于原来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有关教材对西方人道主义思想未进行比较全面的论述,对西方人道主义思想产生和发展初期的进步作用和合理内容未作全面的分析,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论述不够全面。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有着进一步阐述的必要。因此,根据当时我国理论界对人道主义的新认识,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理解,阐发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西方人道主义不能作为一种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和认识社会现象的所有问题,不能作为世界观来指导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应当用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尽管这种观点在以后受到了一些人的批判,但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由我撰写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一章,也可以被看作我对人道主义的一个新认识。

本书的其他各章,都是由马博宣同志根据我原来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而改写的。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这本书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简明本。

本书发行后,在一些普通高等学校受到了重视,并被选为伦理学的教材。此书发行10多年来,已经印制14次共28万册,可见它的影响。

04

“外国伦理学名著译丛”的出版

13min44s

为了更好地了解西方著名伦理思想家的思想,以便对西方伦理思想加以辨析,从20世纪初期开始,伦理学界的一些同行和有志于研究和学习伦理学的同志就多次向我提出,能否组织力量,尽快把西方的一些著名伦理学家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专著翻译出来。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西方一些著名思想家的伦理学著作,如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密尔的《功利主义》等,虽然都有过中译本,可惜的是,这些书在今天已经很难在书店买到,而它们的译文又都是用的文言文,今天的读者已经很难准确地领会这些著作的原意了。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找到一个愿意出版这样一套丛书的出版社和一批既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又有较高伦理学专业素质的译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尼各马科伦理学》、《正义论》书影

一个有利的条件是,原来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教研室的教师郑文林同志,正担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总编辑,同他商量之后,他对出版西方伦理学的名著非常支持,愿意尽力帮助。一部分英语较好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也对这件事情非常热衷,热心支持。这样,翻译出版“外国伦理学名著译丛”一事很快就有了眉目。

年4月,这套丛书终于开始陆续出版。我们在这套“外国伦理学名著译丛”的“序言”中,对出版这套译从的考虑有过一个简明的叙述。其中说:

经过近20年的努力,在许多同志的积极参与下,这套丛书已经先后出版了十几本,如罗尔斯的《正义论》、包尔生的《伦理学体系》、西季威克的《伦理学方法》、汤姆·L·彼彻姆的《哲学的伦理学》、麦金太尔的《德性之后》、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费希特的《伦理学体系》、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约瑟夫的《境遇伦理学》等。这些外国伦理学名著的翻译出版,对改革开放后我国伦理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对当代西方伦理思想的认识和了解,都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其中《正义论》的译本,在香港和台湾都加以重印出版。

《德性之后》书影

值得一提的是包尔生的《伦理学体系》一书。年,蔡元培先生曾将此书的第二篇译出,以《伦理学原理》为名由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出版。杨昌济先生在湖南省第一师范任教时,就曾以此书为该校伦理学的教材,毛泽东作为当时的在校学生,曾在这本约10万字的教科书上作了多字的批语。毛泽东后来看到这些早年读《伦理学原理》所作的批语时说:“我们当时学的尽是一派唯心论,偶然看到像这本书上的唯物论的说法,虽然还不够纯粹,还是心物二元论的哲学,已经感到很深的趣味,得了很大的启示,真使我心向往之了。”由此可见,这些译著对我国伦理学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伦理学体系》书影

05

《道德百科全书》的翻译和出版

20min27s

为了更好地了解西方伦理学研究的情况和对一些重大伦理问题的看法,我们从西方许多伦理学的词典和百科全书中找到了一本“美国哲学文库丛书”中的《道德百科全书》,其篇幅大小和内容都比较适合伦理学初学者的需要。

《道德百科全书》书影

这本《道德百科全书》,由美国著名哲学家弗吉利亚斯·弗姆(Ver-giliusFerm)组织全美国60余位哲学家、伦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等共同编撰而成。全书采取百科全书的题材,由78篇主要的论文组成,称为“正文目录”,就是这本辞书主要词目的目录,同时,还附有数以百计的参考词目,把与主要词目相关的人物、理论、学派、观点、概念,以至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都予以介绍和说明,从而使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这本《道德百科全书》的时候感到十分方便。如在主要词目中有一个“中国道德”总词目,其中包括有关中国的道德学家、各个学派、各种概念、名词和术语以及儒、墨、道、法的重要人物和重要思想等参考词目。这本书真可说是内容充实、资料丰富,不但对伦理学初学者有较大帮助,就是对伦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此,我们商定由当时我的几位研究生将它翻译出来。前后经过了近两年的翻译、修改,最后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它对推动我国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惜这本书出版后,没有得到适当宣传,发行并不广泛,只印制了册,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此书有重版的价值。

06

《西方伦理思想史》教材的编写

22min56s

在给学习班讲授西方伦理思想史的时候,我们没有教材,只好自己动手编写讲稿,由于这个讲稿只是一个简单提纲,同学们要求把它印出来,以便学习。和宋希仁同志商定,以此稿作参考,由他来执笔,重新撰写一本《西方伦理思想史》,作为两人合作的专著。这本书,经过宋希仁同志的努力,最后终于写成了一部约75万字的专著(上下册)。

《西方伦理思想史》书影

这部《西方伦理思想史》共分17章,上起古希腊的伦理思想,比较详细地考察了古希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情况,把古希腊伦理思想的起源同当时的社会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下至德国古典伦理学,以费尔巴哈的伦理思想作为全书的结束。本书的主要特点就是,它一改过去一些有关西方伦理思想的历史唯心的论述,力求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西方伦理思想进行全新的分析。

该书的上下册分别于年1月和年6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出版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是全国伦理学界唯一一部《西方伦理思想史》教材,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一样,在伦理学的教学中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在当时,对高等学校西方伦理思想史的讲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关于西方伦理思想史的系统著作还没有出版,研究和学习西方伦理思想的同志主要是从周辅成先生编辑的《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中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本周的听哲里节目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除了教学与研究之外,罗国杰教授对当时的道德问题与新形势新情况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收听《学人故事——罗国杰教授》第一辑第三期《与时俱进的伦理学》,下周五下午5:00,听哲里与您不见不散。

往期精彩内容:

●电车难题、堕胎实验,我们能从这些思想实验中获得什么?

听哲里第1期

●高考公平的有限性和动态平衡

听哲里第2期

●疏离的世界中,我们如何去爱

听哲里第3期

●寻找另一半——《会饮篇》中阿里斯托芬的爱情神话

听哲里第4期

●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听哲里第5期

●伦理学中的死亡问题

听哲里第6期

●伦理视角下的同性恋问题之争

听哲里第7期

●弗洛姆:成熟的自己=父亲+母亲

听哲里第8期

●黑客帝国们成功的秘法——电影中的道德哲学

听哲里第9期

●我们该留给后代一个什么样的地球?——风险伦理的启发

听哲里第10期

●女权主义的挑战之“海因茨”是否应该窃药救妻

听哲里第11期

●爱情的衰亡与病态的爱情

听哲里第12期

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

赵子千

中国伦理在线编辑部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中国伦理在线网站ethics.ruc.edu.c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088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