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立德树人好老师征文活动已经启动,工作室将从今天起,每周推送一篇成员的原创文章,必要的阅读配合必要的写作才是进步的关键,没有输出的阅读是低效的。
回声
付董
近日有两件事,让我感触良多。第一件事是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一群平均年龄80余岁的清华校友组成合唱团一同演唱当红歌曲《少年》。当这群爷爷奶奶级别的人大声演唱着“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不曾有一丝丝改变”时,我的眼眶湿红了。这是一种岁月沉淀出的人生美好给我带来的冲击和震撼,这应该就是来自生命深处——灵魂的力量,我仿佛听见了生命的回声,看见了的光阴的流转。
第二件事是中科院黄国平博士在网上走红的论文致谢部分,也深深的感动了我。“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短短几句话,道尽求学漫漫长路与人生种种心酸。幸好结局温暖,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回声最终赋予生活的华彩。
我们身边的很多家长、同学、甚至老师都经常陷入焦虑之中。与周围的人比收入、比地位、比职称、比孩子学习,生活中的所有细节都可以被量化来进行各种尺度的比较。一旦不如别人立刻就会陷入一种求而不得的痛苦状态。相比上文中提到的两组事件,我想我们都过于浮躁了。失去了等待的耐心,也失去了静待的能力。
如果没有一生的努力和坚韧不拔,清华校友不会在人生八十载时再度携手唱游世界,年华虽已逝去,但灵魂依然青春。我们在这些校友身上看到的是大家非常熟一的一句话:你想要的,时光最终都会给你。人生八十载,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与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可能就轻轻的被我们几句话一带而过了,背后却是一个个传奇的人生经历。只有岁月的积淀,才能这样历久弥新。对比他们的同龄人,他们的人生永远在前进,永远在挑战自我,奋斗赋予了他们的生命更大的意义。我不禁发出感慨,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走过人生八十载,凭借一代人的努力,实现国家的复兴和个人的人生价值吗?——我相信时光会给坚韧不拔的奋斗者最美丽的回声。
如果没有半生的奋斗和万般努力,黄国平博士不会在人到中年时走上自己想要的平稳人生路,我相信他的人生路只会越走越宽。相比于他年少时代的困境,我们有谁敢说自己遭遇过真正的逆境?当我们抱怨生活中没有足够多的鞋去搭配衣服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黄国平少年时代是光着脚穿过教室去领取他的奖状的。相比于他的同龄人和相同遭遇的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坚韧的拼搏到最后,品尝到人生的累累硕果。年少的苦难,求学的艰辛,最终都成为了人生财富,岁月给他的回声更加让人感动和震撼,谁说读书无用?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最好的事例,我更加相信岁月会给自立自强的拼搏者最洪亮的回声。
我们都在说,“平常心,平常心”,但实际做到的人很少。怕失去、怕得不到、怕不公平、怕比别人晚,经常性的患得患失之后,我们终会发现,原来我们一直耗尽心力追求的所谓“价值”,在你成功达到目的之后,你并没有想象中欣喜若狂。在回味一路的披荆斩棘与风雨兼程之后,你会像黄国平博士一样,淡然的面对过往,用一句“彷佛一家人刚刚团聚过”来感谢命运赋予你的别样意义。站上巅峰倾听来来自跌宕生命轨迹的回声,一定是人生最美妙的瞬间。经过时间的打磨,我们也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着急。慢慢的积累,小溪终会变成大川。慢慢的沉淀,江湖终会变成汪洋。
从此也就真的读懂了蒋捷的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少年不懂书中事,归来已是书中人说的就是个意思吧。岁月的沉淀,终会教会我们“听雨”的本领,让我们越来越懂得用平常心去面对矛盾,去面对是非,去面对得与失。
面对焦虑,我们应该想想: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所以奋斗过后就是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过去已去,未来已来,城市慷慨的整夜光,如同少年不惧岁月长。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八十岁还能铿锵的唱出:我还是当初的那个少年,不曾有一丝丝改变。
努力的坚持、努力的奋斗,努力的将喜欢的事,变成我们的生活,让生活里的事都变成我们岁月里的静谧和安然,余生欢喜。这就是岁月的回声,我们想要的一切,都会以岁月独有的方式回报给我们,坚持下去,将自己活成一道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