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张申府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

发布时间:2021/7/19 13:41:18   点击数:
白癜风有外用药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204488.html

张申府是河北献县人,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与伟人在北大图书馆共事,在此期间,伟人曾因填写图书卡片的字迹不太工整,被张申府训斥了一顿。

建国初,伟人看到民主党派递交的待委任工作的人员名单中,有张申府的名字后,笑道:”张老板当年是我的顶头上司,那脸色很不好看呢。”于是,张申府时隔多年又回到了图书馆工作,这样的结局也是让人感慨万千。

要知道,张申府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黄埔军校中首位我党人士,是总理的入党介绍人,后来又与总理一起介绍朱老总入党,曾经在我党中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和资历。可惜,年1月,张申府在一次会议上,与蔡和森、张太雷等人因一些问题发生争执,后负气退党。退党之后,张申府主要从事教学和翻译著述方面的工作,先后在暨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

年,国民政府日薄西山,已无力挽回败局,张申府却在这时发表了一篇名为《呼吁和平》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旗帜鲜明地支持国军的“戡乱政策”,大骂我军是“匪”。正是这篇文章,断送了他之后的政治生涯。

新中国成立后,张申府在北京图书馆当了研究员,专心于文史资料的整理研究。年,张申府在《北京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忏悔》的文章,对自己解放前的所作所为“感到深痛的悔恨”。张申府晚年曾解释过《呼吁和平》一文的写作背景:“我写这篇文章,赚了元。您要知道,当时这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教授们那时都断粮断饷,吃饭是一个问题。”年,张申府在北京走完了一生,享年93岁。

张岱年(年–年),字季同,别号宇同,河北献县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年任清华大学助教,年写成名著《中国哲学大纲》。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年起张岱年先生担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年中国哲学史学会成立,张先生被推为会长。张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等身,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他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导师,桃李满天下。年4月24日,张岱年先生因患心肌梗塞引起心衰竭,不幸逝世,享年95岁。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孔子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

张岱年

年5月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献县。父亲张濂,光绪(年)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长兄张崧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对张岱年的学术道路选择产生了直接影响。年,张岱年考入清华大学,旋即退学,又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被录取。年大学毕业时,因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被清华大学哲学系聘为助教,从事哲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七·七”事变以后,清华大学南迁,他滞留北京,闭门著书。年任教于私立中国大学,聘为哲学讲师。抗战胜利后,年清华大学复校,回清华大学哲学系工作,年晋升为教授。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直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年至年与冯友兰先生共同开讲新观点的“中国哲学史”课程,年至年写成《宋元明清哲学中提纲》。年以言陷入“反右”扩大化的网罗,五年后才恢复教学工作。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又遭受批判。自年至年十年间,不能正常地进行学术研究工作。年北大党委宣布年张岱年属于错划,恢复了名誉和待遇。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招收硕士研究生,为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及“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课程。年又开始招收中国哲学中博士研究生,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年末,中国哲学史研究会成立,被推为会长。年改任名誉会长。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年4月24日,张岱年先生因患心肌梗塞引起心衰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张岱年的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不同侧重。

在中学时期,张岱年就立下了学术救国之志,深入研究古代哲学典籍。大学期间,在张崧年的指导下,他大量研读英国哲学家罗素、摩尔、怀特海的哲学著作,分析哲学的方法和理论成为张岱年的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来源;同时,张岱年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以及其他的唯物主义哲学的译著,认识到“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当代最有价值的学说”。

张岱年先生书写的黑龙江大学校训

新中国成立后,他除了讲授马列主义基础课外,继续讲授中国哲学史。教学之余,先后写出《张载——中国十一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两书。粉碎“四人帮”后,先生重执教鞭,并开设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课程。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除了部分旧著再版外,先后出版了《中国哲学发微》《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玄儒评林》《文化与哲学》《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等著作,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无论是人物,还是专题,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张岱年始终对文化问题感兴趣,尤其是年后,他在文化的内涵、文化的民族性和普遍性、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比较和建设新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他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既反对全盘西化,也反对保守主义,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认为只有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才能具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才能具备文化进步的基础,同时还要看到中国文化在近代落伍了,必须吸取西方文化的先进成就,尤其是民主与科学。建设新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离开了它,就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张岱年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发扬自觉性、坚持前进精神,以和为贵、宽容博厚精神。这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核心。张先生的文化“综合创新论”,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赞同。

张岱年

二十至三十年代中期,先后写了《先秦哲学中的辩证法》《秦以后哲学中的辩证法》《颜李之学》《中国元学之基本倾向》《中国思想源流》《关于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论》《辩证唯物论的人生哲学》《谭理》等重要哲学论文,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论思想,阐发了中国的辩证法思想,显扬了中国人本思想,而且做出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解释社会人生的尝试。受张崧年“列宁、罗素与孔子,三流合一”思想的影响,张岱年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的思路:今后哲学一个新路,当是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在方法上,将唯物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分析方法综合起来;在理论上,将现代唯物论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结合起来。三十年代中期至四十年代,中华民族正值生死存亡之机,“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此哲学必不是西洋哲学之追随摹仿,而是中国固有的刚毅宏大的积极思想之复活,然又必不采新孔学或新墨学的形态,而是一种新的创造在。

张岱年作品

-年,张岱年写成五十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以哲学问题为纲,分别叙述其源流发展,以显出中国哲学的系统条理,其较高的学术品位为学界所公认,至今仍是中国哲学专业的必读书目。

-年间,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先后著成《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和《品德论》等书稿,分别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形式逻辑定律、唯物论和人生观,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的哲学结构。

80年代,将授课讲稿整理成为《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与《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又出版论文集《中国哲学发微》《求真集》《玄儒评林》《文化与哲学》《真与善的探索》《思想·文化·道德》;又撰写了专著《中国伦理思想研究》及《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刘鄂培、钱耕森等学友建议编印文集,于是编印《张岱年文集》6卷。90年代河北人民出版社建议编印《张岱年全集》,收录年以前的论著,共8卷。

张岱年的学术研究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二是哲学理论问题研究,三是文化问题研究。

张岱年

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张岱年对于先秦诸子、汉魏哲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都进行了研究,比较注意阐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在三十年代,一般认为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大派别,而张岱年提‘出在程朱、陆王两派之外,还有以张横渠、王浚川、王船山为代表的气一元论,特别注意对于中国哲学史上的概念范围的阐释,认为中国古典哲学有自己的一套概念范畴,与西方哲学与印度哲学有所不同。研究中国哲学,必须对于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有比较深切的理解。张岱年关于中国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是:《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发微》《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国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等。关于哲学理论问题研究,张岱年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阅读了恩格斯、列宁的哲学著作,赞同辩证唯物论的哲学,同时也阅读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穆尔的哲学著作,对于罗素、穆尔的逻辑分析方法也颇为欣赏。我写了《论外界的实在》《谭理》等论文,用分析方法论证唯物论的观点。四十年代,撰写了《哲学思维论》,用分析方法对于唯物辩证法进行了阐释,认为逻辑分析方法与唯物辩证法是相辅相成的。关于哲学理论问题方面的主要论著,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写《谭理》《论外界的实在》及四十年代所写的《事理论》等。五十年代以后,由于教学工作的专业化,很少写关于哲学理论问题的文章了。

张岱年评书法大师李志敏手迹

关于文化问题,张岱年早在三十年代即参加关于文化问题的讨论,既反对全盘西化论,也不赞同传统文化复兴论,主张汲取西方文化的特长同时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我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相比确实落后了,中国没有创建自己的实验科学,又缺乏民主法治传统。必须向西方近代学习。但是,中国文化也有自己的优秀传统,这就是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与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他提出“文化综合创新论”,主张在汲取西方文化的优秀成就的同时努力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发挥创造性思维,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

另外,清代学者论学,将学术分为三种,即一义理之学,二考据之学,三词章之学。张岱年则比较注意研究义理之学与考据之学,认为宋明哲学中的气一元论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是值得宣扬的,高度评价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唯物论传统与辩证思想,试图将中国哲学中的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结合起来。张岱年坚持唯物论、赞扬辩证法,老而弥笃;在方法论上,既强调分析,又主张综合,试图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坚持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张岱年之所以在学术上创见频出,建树卓著,是与其秉持科学的治学方法分不开的。张岱年将其治学方法总结如下:

学术有许多门类。简言之,有哲学,有人文社会科学,有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又分许多学科。学术的总目的是追求真理,追求对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正确认识。各门学科各有一定的方法,彼此不同;但是各门学科也有一些基本方法是彼此相同的。一切学术的基本方法可以说有三个,一为思与学的统一,二为知与行的统一,三为述与作的统一。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正确的。学是接受已有的知识,思是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只知接受已有的知识而不进行独立思考,则将迷惘而无所得。思而不学,不接受已有的知识,则将陷于荒谬。研究学问,一方面要继承前人已经达到的成果,另一方面又要从事独立思考,发前人所未发,取得新的成果。学是基础,思是在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独立思考,以达到前人所未达到的更高境界。时至今日,前人做出的成果已有很多很多。然而宇宙万象是无穷无尽的,人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认识亦尚待提高。因此,思与学都是没有止境的。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讲“知行合一”,知是认识,行是实践。知行合一即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唯心论是错误的,但“知行合一”还是正确的。应该承认,“知行合一”是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研究学问,应该从实际出发,最后更要以实践加以检验。自然科学以实验室的实验为依据,社会科学的实验则复杂得多。述与作的统一即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墨子则主张述而且作。在这个问题上,墨子是正确的。文化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对于前人已经发现的真理,必须加以继承。不了解前人已经达到的成就,也是一种盲目性。学亦称为学问,这个“问”字有重要意义,治学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称为真学问。

如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有所创新。创新即是提出新的观点,具有新的发现。宇宙万象复杂繁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无穷的,因而常有新的现象涌现出来。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这是学术创新之路。创新是学术发展的关键。

以上三个方法是研究学问的基本方法。遵循这三个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就可能取得成果;违反这三个方法,就必定不能取得成果。这三个基本方法是研究任何学问都必须遵循的。

《中国哲学史大纲》,年中国大学印为讲义,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修订再版,年台北蓝灯文化事业公司再版。

张岱年

《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年出版。

《张载——中国十一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湖北人民出版社,年版。

《中国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科学出版社,年版。

《中国哲学发微》,山西人民出版社,年版。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三联书店,年版。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中华书局,年出版。

《求真集》,湖南人民出版社,年版。

《玄林评儒》,湖南人民出版社,年版。

《真与善的探索》,齐鲁书社,年版。

《文化与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

《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

《中国文化传统简论(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年版。

《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版。

张岱年生前留影

《张岱年文集(第1—第6卷)》,清华大学人民出版社,年版。

《张岱年学术论著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张岱年学术自传》,巴蜀书社,年版。

《张岱年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年版。

《中华的智慧(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

《中国唯物论史(主编)》,年。

《孔子大辞典(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年版。

《中国文史百科(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年版。

《宇宙与人生》,上海文艺出版社,年版。

《直道而行》,大众文艺出版社,年版。

《张岱年学述》,浙江人民出版社,年版。

主要论文

王船山的唯物论思想

张横渠的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古典哲学的几个特点

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

论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理论分析方法

孔子哲学解析

物质利益与道德理想

简评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人的价值的学说

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论庄子

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

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

道德阶级性与继承性

如何分析人性学说

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

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

孔子与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及其更新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试谈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综合、创新,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文化体系及其改造

中国哲学中的价值学说

人伦与独立人格

论价值的层次

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论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文化发展的辩证法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态及其演变

我为什么信持辩证唯物主义

中国哲学基本问题辨析

试论新时代的道德规范建设

论价值和价值观

中国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

客观世界与人生理想——平生思想述要

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试论中国文化的新统

论中国哲学发展的前景

新时代的义理理欲问题

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道路

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改造

生命与道德

张申府的人生始于图书馆,又终于图书馆,令人感慨。

张申府向来“责己宽,责人严”。解放后,张申府常讲:“五四时期,毛泽东在我属下工作,解放后他到处说“张老板脸色很难看”,他忘不了有一次我要他重新填写一叠图书卡片。”实际上,毛泽东真的没有到处说,只是开玩笑式地说了一次。张申府却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张申府也是黄埔军校首位共产党人,年5月,孙中山任命张申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后为代理主任。

年,左起为赵光宸、周恩来、刘清扬和张申府在德国

张申府的亲弟弟,是北大教授、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

张申府在北大时担任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杂志之一《新青年》的编委,早期革命家郑超麟曾经回忆说,自己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很大程度是因为看了张申府先生在《新青年》的文章。

年冬,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三人联手创办了新文学运动旗帜之一的《每周评论》,由张申府负责编辑,当时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张申府列席了会议,会上因讨论党的纲领时反对与国民党结盟而与蔡和森、张太雷等人发生争执,而后负气提出退党。

退党之后,张申府以教学和翻译著述为生,先后在暨南大学、大陆大学、大夏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所教的是哲学或逻辑。

年冬,张申府与刘清扬、姚克广(姚依林)、孙荪荃(时任女一中校长,后来嫁给了另一位传奇人物中共的创党元老谭平山)等共同发动和领导了北平的“一二·九”学潮,张申府是游行总指挥之一。

年1月,北平文化界救国会(民盟的前身,救国会另几位主要领导人是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成立,张申府是创始人之一,被推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和救国会的执行委员,后又担任华北各界救国会的负责人。

年,人民解放军以转入战略进攻阶段,胜局已定。张申府在这时写文章《呼吁和平》,支持蒋介石“戡乱政策”,骂解放军是“匪”,而此时蒋介石都不称解放军为“匪”了。

正是因为这篇文章,改变了他后来的人生。

11月15日,在香港召开的民盟总部第四次扩大会议,以“张申府之言行已走上反人民反民主的道路”为由,开除了曾是创始人的张申府的盟籍。第二天,沈钧儒、章伯钧代表民盟发表《时局声明》,痛斥张申府的倒行逆施。

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痛斥叛徒张申府的卖身投靠”!10天后,已进入东北解放区的张申府的夫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著名政治活动家刘清扬在《人民日报》刊登离婚启事,标题为“张申府背叛民主为虎作伥,刘清扬严予指责”。并宣布与张申府从此一刀两断。

建国后,张申府在北京图书馆当了研究员,负责选书,采集古籍,并专心于文史资料的整理研究。因他掌握英、法、德多国文字,还负责引进外文典籍。曾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年3月9日,张申府在《北京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忏悔》的文章,对自己在6年前“所犯的错误”,“感到深痛的悔恨”。

张申府表示:“我最不该在一九四八年十月间,在北京就将解放,蒋介石卖国反动政权崩溃之势已成的时候,荒唐地写出一篇足以迷惑人心,扰乱阵营,动摇士志,阻挠人民革命大业,而延长蒋介石反动政权寿命的《呼吁和平》,且登在当时流行最广的一个刊物《观察》上,幸而当时党与民盟采取了必要的紧急措施,才使得一种极不利的局势未至形成。这更是由于我一向过于主观,过好表现,不知自己立场,发言不考虑后果,不能周观周围全部客观事实,迷于局部表面情况,而不能深察事情的底里,与党的路线不能配合,以致整个丢弃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到了晚年,张申府亦曾多次提到《呼吁和平》一文,并曾对人解释过此文的一些写作背景:“我写这篇文章,赚了元。您要知道,当时这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教授们那时都断粮断饷,吃饭是一个问题。储安平,《观察》杂志的主编,当时是很著名、很受尊敬的人物,他向我索稿,我怎能拒绝?他的杂志是当时民主刊物中销路最广的,同时一交稿就有稿费。我大概是他稿酬最高的作者之一。”

张申府后来曾回忆起自己的一生,坦言自己最后悔的事情有两件:第一件就是年他退出了自己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另外一件事情则是年因为在共产党连连击败国民党、胜利在望时发表了《呼吁和平》一文被民盟开除。

年,张申府辞世,享年93岁。《人民日报》发表讣告称他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

另外:很多朋友还没有养成点“在看“、转发的习惯!这是很让小编桑心的!请一定要为本文点个在看!请一定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2882.html
------分隔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