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情牵八闽我与福建小三线研究澎湃在线

发布时间:2025/3/6 12:40:46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znlvye.com/
<

刘盼红

史有四长:才、学、识、德,世罕兼之。我于年6月获得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当上海大学徐有威教授交给“研究三线建设的回忆录”这样一个命题作文时,我起初感到松弛,继而慌乱,最后思绪万千、下笔难言。松弛在于这不似博士论文写作的严肃,但仔细想来,回忆录撰写恰好是对作者史学素养的高要求,文采、学识、方法、品德样样不可少,不禁乱了心。打开博士论文后记,落款时间是年4月7日,前溯约三个年头,那是我刚刚接触小三线研究的日子,点点滴滴,真正难于落墨。特别感谢徐老师给予机会,让我能够重拾那段艰难又美好的回忆,以弥补短短两页纸博论后记无法畅明谢意的缺憾。

一、师徒携手,初赴八闽

我有幸进入三线建设研究领域,得益于我的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高红霞教授。老师做学术一丝不苟,在我攻读硕、博士学位六年里,大到论文选题、框架,小至标点符号、错别字,无数次耳提面命。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关键,选择福建小三线作为博士论文题目,也与此相关。老师长期深耕上海福建移民史领域,在原福建省驻沪办陈广蛟主任处得知,福建省尤其该省三明市藏有一批小三线档案资料,并且愿意帮忙联络,她心中便有了福建小三线这样一个选题。幸运的是,其时我成为她第一个博士研究生,接下了这项重要而艰巨的研究任务。尽管关于三线建设已经产出不少优秀成果,但就福建小三线而言,这是一项全新的研究,从资料搜集整理,到研究方法突破,皆需要我去自主发掘与摸索。背负着压力和动力,在年8月博士入学前的那个暑假,我开始了福建小三线研究之旅。

研究当代史,必须外出田野“动手动脚找东西”,首去之地便是福建。老师担心我一个女孩子单独外出考察不安全,便陪同前往。后来在与其他博士同学聊起这段经历时,他们感到惊讶和羡慕,我也为遇到这样好的导师而深觉幸运。首次考察计划为期两周,先“取”三明,再“攻”福建,依老师说法,这次是“摸个底,了解一下情况”,下次我就可以单独“行动”了。

三明市档案馆位于三明市梅列区,依山傍水,风景绮丽。在博士论文写作整个过程中,该馆馆长和其他工作人员都提供了无私的帮助,至今我们仍互相挂念,交好有年。而此次调研,是我们第一次见面。魏素凤、陈琳当时负责接待阅档人员,他们严谨专业,热情周到,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调档还档,免费提供资料复印服务。该馆藏有大量小三线资料,时间上横跨整个三线建设时期,甚至延至改革开放之后企业改制时期,内容覆盖该市三线企业迁建和发展工作,同时涉及福建省、华东区、国家有关三线决策等。分散资料见之于三明市统计局、工业局、轻工业局、纺织工业局、重工业局等,集中资料主要包括厂、三明市标准件厂、三明纺织厂、三明印染厂等企业资料。值得一提的是,该馆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三明日报》、三明印染厂企业报刊《山鹰报》等重要报刊资料,为这项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这次三明之行,还有幸结识了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李欢。建筑专业的他也选择了三明迁建企业作为论文选题,不同专业间的碰撞使我获益良多,他无私地帮忙绘制《三明市工业分布图》,更使我感激不尽。由此我们成为很好的朋友,之后多有见面交流。

三明市档案馆馆藏部分档案

结束在三明的考察任务,我们乘火车前往福州,目标福建省档案馆。福州因其四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地势特点,夏季极为闷热,被列为中国“新四大火炉”之一。老师每日陪我辗转于酒店和档案馆之间,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脚下生烟”“打着伞还能被熏黑”。历史学术圈真得是小,福建省档案馆阅档手续不同于我所熟悉的上海市档案馆,在我寻求隔壁女生帮助过程中,得知她是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叶青教授的硕士,而叶教授与吾师是相识多年的好友。他乡遇“故知”,福州查档过程非常顺利,基本摸清福建省档案馆馆藏小三线资料概况,主要包括福建省相关决策资料,以及与各市、县的来往公文等,基本填补了中观层面资料的空缺。在这里,我还结识了福建省档案馆工作人员陈惠芳,她得知我们要研究福建小三线后,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另外想讲述一个发生在三明市火车站的小插曲,或许最能体现老师为人。当时我的背包拉链坏了,而我们这会才结束三明的行程,剩下一半行程我的电脑、衣物等收纳都仰赖这个包,真是“关键时刻掉链子”。老师只简单说了句“我有办法”,很快从她的包里掏出一盒针线,缝补起来。看着她埋首“密密缝”的画面,我心生暖意,偷偷拿出手机将这一幕定格。这张照片至今保存在我的电脑里,成为我博士阶段的温馨回忆。

福建省档案馆馆藏部分档案

当然,工作之余,我们在美丽的八闽大地还享受了诸多美食、美景。品尝到正宗的“国民美食”沙县小吃,扁肉、烧卖、白果、拌面等,琳琅满目。八月份的福州炎热可炙,但鼓岭山顶却别有一番清凉。那个夏天,我们师徒二人满载而归。

二、人间四月,我们同行

为使研究更加鲜活、生动,次年春,我决定独自前往三明,进行为期一周的访谈工作。三明市档案馆陈琳和魏素凤得知我的计划,主动帮忙联系当地三线建设亲历者,在我到达之前相关沟通工作已经完毕,为我节约了不少精力和时间,感激之情无以言说。当时有意识地记录每日行程,借此机会将访谈日记原样呈上,以表真实心迹:

年4月14日,星期六,三明,多云

这是我今天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76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