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好老师论语心得涂英丽唤醒生命成长
《论语》是一部圣典,更是当代教师修身治学的宝典。“品读《论语》做好老师”,是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教育研究院长期以来引领老师们学习《论语》过程中坚守的一个重要目标。多年以来,我们通过举办“京师好老师生命成长营”、百日线上《论语》学习、中华经典传习坊和学而读书会等系列活动,带领全国各地万余名好老师开展《论语》学习,秉持“向内看,向前走”的原则,在学思践悟中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德者,得也,指的是“心得”,所谓“得道于心,现之于行”。在百日线上《论语》学习过程中,老师们有了对生命的领悟,即为《论语》心得。每日清晨,我们会把优秀心得分享到学习群,老师们在阅读一位又一位好老师的心得中,领悟《论语》的生命智慧,品味《论语》的时代价值,自觉生发出做一名好老师的坚定信念和内在动力。
我们将陆续把这些“好老师《论语》心得”分享出来,愿老师们“心上得来”的珍贵心得常驻您的心中,启迪您的行动......
唤醒生命成长的力量
——《论语·学而》研修心得
第一次研修活动,我们聆听了辛意云教授的《论语·学而》导读,收获颇丰!较之第一阶段的学习群内《论语》讲解,此次导读,对《论语》的解读更加深入透彻,辛教授娓娓道来,我仿佛站上了更高的翠峰眼望到更广的美景,不仅悦耳悦目,更悦心悦意。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辛教授居然是我们的同行——在基础教育的天地耕耘过的语文教师,而且还创下了当地至今无人能超越的升学成绩!这可是绝对的硬核指标啊!辛教授分享着自己的教育实践经历:对错误言行的从容,对偏差思想的淡定,对顽劣学生的接受,对沉睡心灵的唤醒,让我看到了一名尊重孩子、静待契机的教师,当他坚信生命必会觉醒必会成长之时,那一道真诚关爱的唤醒光芒将一直照耀在孩子们的头上与心间。记得去年的12月2日,听完辛教授《论语·学而第一》之2.4的分享,我曾经写下了这样一段心得:五十而知天命,一部分普通人在现实中多少会带些“人过五十天过午”的消沉味道,于是会有对自己对人生降低期望,而去接受当下,包括职业理想。昨天,我终于打定主意放弃高二一位不求上进且不接受引导的小田同学,因为感觉自己的赤诚之心并不被他理解接受。每次谈话基本都是他承诺做到而实际就为逃脱暂时敷衍,而之后依然我行我素没有行动。我感觉被一个孩子愚弄后的不平,更主要是无果的挫败,于是和他摊牌说我不想再干涉他的时候,我流泪了,但低头掩饰着没有让孩子看见。他听着我说原因,说他不真诚,说我们都不开心,说我没办法坚持,说这就是你的命,你以后可能会懂得。他哭了,离开时给我鞠了个躬。一直以来,我是一个坚持不懈认真负责的老师,也是一届届学生认定的好老师。我也珍视这个评价,而此时,我劝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别去较劲,人各有命的。强烈的无力感!我感觉自己并未获得那种断绝尴尬联系后的轻松。今早,听辛教授解读,要变天生命定的消极为积极,实现我之为我的特殊性,全力成为一个好教师。这又再一次触动了我,写下了昨天的经历,整个敲字的过程中我仍然不能自已,一直流泪。其实,昨天孩子离开办公室后,在判作业时发现了他上交的作业(以前基本是不交作业),恻隐之心瞬间产生了,我想是不是不要放弃他?因为他也是在向好变化的。我不知未来,我和小田的故事如何结局,但是我会坚持,做一个“淋漓尽致发挥自己”,“走向自我实现”的好老师。希望也能成就孩子去克服“天命”的消极因素,创造他积极的生命道路。也许不能至,但心一定向往之!这份作业发出后,学习群的指导老师给予了我热情的鼓励和强而有力的支持,我感觉自己有如加满燃料的火箭,要把小田同学送入美好的未来太空。理想十分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我和小田的故事一直在继续,但我的燃料时有短缺。他性子宛若橡皮糖,无论我如何处置患有不写作业顽疾的他,甚至气急败坏后的口不择言,他也从没有和我暴怒顶撞之举,我的一记记重拳,仿佛都落在了棉花上。我又开始怀疑自己的努力坚持会有多大作用。最终,我在班级宣布,不再催交作业,只作登统工作,每周五把一周作业上交情况反馈到班群。并特别说明,今后我要把时间用到有价值的事情上,帮助有愿望想实现的同学。我预想接下来我俩各不干扰地自处其位,但居然天天收到了小田按量完成的作业,往昔从不合格的古诗文检测,现而今次次都优良的成绩;不仅是他,之前那两个被追的孩子,也有很大改善。这样反转的事实让无心插柳的我很是费解。我抓得紧,纷纷逃;而我放手,纷纷归。辛教授成功的教育实践,让我的反思有了方向。教师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高中学段学生基本在15-18岁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具有了身体和生理的成人条件,但与生理年龄相一致的成人心理还不成熟,可以说是“幼稚的成年人”或“成年的孩子”。这阶段的他们就是矛盾体,既想摆脱成人们的教育束缚,又想拥有成人们的关爱怀抱。一旦,带有爱的“束缚”将要彻底失去时,他们还是可以“委曲求全”,自动接受“束缚”,以获得那份持久的关爱。所以,他们要交作业,让师生的和谐维持下去。教师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呢?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被唤醒,去唤醒他们体悟到内心对于美好的向往,从而向着不远处那个更美好的自己奔赴过去。作为老师,如何唤醒多样的生命个体呢?千人千面,方法一定不唯一。但是,有一点请记住:让那一道真诚关爱的唤醒光芒,始终照耀在孩子们的头上与心间。这次集中研修,令我感受到自己与智慧之师的巨大差距。而看到辛教授说他自己“是一个认真的老师”和“要努力做一个好老师”时,估计又让不少有着同样质朴梦想的教师们信心满满。愿努力与经典相伴,在体悟唤醒中,感受生命成长的真善、美好。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涂英丽*编者注:辛意云先生是台湾传统文化大家、哲学家、美学家。台北艺术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