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文语读书会三月论语书友优秀案例成果展
文语读书会
《论语》书友优秀案例
成
果
展
烟花三月、春回大地之际,文语课堂读书会千人共读《论语》活动正式开启了,我们将一起走进《论语》的故事中,洞见流传两千年背后的智慧。与此同时,书友们每周的优秀笔记成果展也正式回归,每日的打卡评语一方面是回复,另一方面也是鼓励。
本周是读书会三月打卡活动的第一周,让我们看看书友在书中的收获吧!
第一周打卡优秀案例
(3月1日--3月7日)
3月1日
书友
胤隆
读书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什么?后面子夏对学有阐述: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从这里看,学的并不是知识,而是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习之后,得到了反馈自然会心一笑,这里的“说”也用的巧妙,说明心有所得。朋友从远方来,微笑就不够了,要“乐”。人不知而不愠就难了,生活中需要不断修行。
修行卡
苏东坡说读书要“遗文以得义”,不应该太过咬文嚼字,但这一篇的“说”“乐”“愠”用的如此巧妙,让人不得不咬文嚼字一番。《中庸》里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个人做什么都那么合适,让人感到舒服,这个人的修养一定是极高的。学有所得,会心一笑;朋友来了,乐不可支大可不必,微笑也是不够的,所以要乐;“愠”本意是说心燥,不冷静,人不了解自己,连不冷静都不会有,这个境界就高了。当然东坡先生还有一句“忘义已了心”,读书的目的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书里讲的这个对,那个也有理,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吗?经典如果只是背会学懂,而没能指导自己修行,就太可惜了。开篇三句话说明读书做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能与人同乐,学问如此,胸襟、气度自然宏大,再通过不断地修养功夫,就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
书友
薄荷绿
读书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朋:意指志同道合的人。愠:恼怒、怨恨。君子:道德修养高尚而有学问的人。孔子一生的理想有三个:学习、交朋友、进行自我修养。他把学习放在了首位。孔子认为,读书要从始至终贯穿我们的一生,只有随时随地学习、随时随地思考、随时随地反省,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修行卡
这篇从小学到大的课文,如今再读,居然对以上的三个词语解释犹豫不定,可见我有多么疏于反省和温习。这么简短又有深意的几句话,表达了孔子终身的理想,在当下成为启发我们成长路上的行为标准。能够广为流传并反复学习,一定是非常具有警醒作用的。我肯定做不到像孔子那样仁爱,那我就先要求自己做到“学而时习之”吧。
3月2日
书友
沉静
读书卡
自强不息是一种精神,一种君子、国家、民族奋发向上,追求卓越,不断奋进、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它源自《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优良品质,一种坚强意志。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总离不开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不甘人后的上进心!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更离不开锐意进取,革故鼎新,改革进取、万众一心的进取精神!所以,自强不息精神不光是君子精神、个人精神,它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熔铸成的民族精神、中国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不衰,久经磨难而坚韧。正是这种精神的指引及传承,才让我们信心百倍地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昂扬奋进!
修行卡
回想自己这半生,读书就业、工作升迁、儿女成长,日子一天天指尖溜去,精神及物质生活一天天丰裕充实起来。这点点幸福,步步提升,无不渗透着全家人自强不息、努力向上的精气神。现在的我们总在讲,生活在新时代,何其有幸!看过“自强不息的精神源头”小故事后,我在想,每个人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哪一样不是靠我们不断奋斗,拼搏努力得来的?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没有这种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内在魂魄与进取精神,就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敬仰。自强不息,它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文化及精神,需要我们亿万个小家共同传承与践行。
书友
曦西℡
读书卡
坚持每天读书第三十天。读《论语》第二天,自强不息的精神源头-大贤孔子的早年经历,P3-P17。商纣王看到天下诸侯纷纷归附姬昌,心里非常忧虑,他怕姬昌越来越强大回来对付他,将姬昌囚禁到了羑里。姬昌身处困境,却自强不息,力求进步,用数字对伏羲八卦进行潜心推演,诞生了一部千古奇书《周易》。孔子去会见老子,老子让孔子看他的牙齿与舌头,弟子们都不明白这是何意,孔子解释说“牙齿虽硬,但是上下碰磨久了,也难免残缺不全;舌头虽然,但能以柔克刚,所以至今完整无损。
修行卡
我理解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于民族来说是自强不息,改革进取的精神。对于个人来说,是永不满足现状,每天力求进步一点点,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上次单位合并,我选择放弃了职务,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纠结当时的决定是否正确。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我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专研业务知识考取我一直梦寐以求的税务师,参加各种培训、业余时间读书、陪孩子,我反而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和自己的价值。孔子说的牙齿和舌头,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自己,有一些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和谁说起业务上的事情都要争个高低,好多时候非得找个理由压倒对方才罢休。随着这几年读的书越来越多,身上的刺和锋芒渐渐被磨的越来越平。我变得更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更愿意倾听别人的想法,性格也变得更随和。我的改变带来了身边人对我态度的改变,我想我更愿意成为“舌头”吧。
3月3日
书友
醒来
读书卡
今天读到的《宋濂冒大雪访恩师》,宋濂把全部的思想用在求学读书上,他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都要刨根问底,而且凭着自己的执著的精神遍访名师,最终成为闻名遐迩的学者,真是印证了一句话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执著的追求,总会有回报的。《李时珍毕生追求科学》,总结巨著《本草纲目》,历时27年,他献身科学,勇毅创新,敢于赶超前人,许多药的药用作用效果,他甚至经常去自己去尝试,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修行卡
今天读到的两位人物,宋濂和李时珍都是对学习执着的人,他们一方面成就了自己,另一方面也为后人做出了榜样,留下了财富。由此,我想到爱学习,首先得有一种执着精神,其次是一种乐趣,宋濂对读书有无限的热爱,李时珍对中药材的作用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是很重要的,重点中学的孩子本身学习欲望就很强烈,很容易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普通中学的孩子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不足,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魅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不断体会其中的乐趣,让他们愿意学,乐于学。
书友
玉玲珑
读书卡
今天讲述的两个小故事,都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最好诠释。宋濂不辞劳苦地付出,终于用诚心感动老师,获得更多的知识,终成一代名家。李时珍本着对医药的热爱与兴趣,闭门读书修炼十余年,学问和医术都登峰造极。为了编著《本草纲目》,自己亲自调研,亲身实践,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将自己心中的疑惑一一验证,科学严谨,用事实说话。至今《本草纲目》仍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修行卡
人要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突出于常人,必然要付出高于常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心中的热爱与那份坚持。表面上看他们学习又苦又累,但同时他们内心也在快乐着,因为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们在体会着不亦说乎的感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时,也应该有一种坚持的快乐,为了接近自己目标而所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人生就像一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每一天,打包还给你。
3月4日
书友
月儿(智行)
读书卡
孝悌为仁之本,这在告诉我们孝顺应该是每一个人立于人世间的最起码的行事生活原则。能对父母兄长孝顺的,基本不会对上级对长辈冒犯,对上级对长辈友好的也基本不会对国家造成叛乱,看似小小的孝悌却是齐家治国的根本!
修行卡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父母的日常生活都有了根本保障!所以孝顺父母已不再是停留在基本生活的浅层,除了保障生活我们应该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