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研至艺术设计理论重要人物part2

发布时间:2023/4/7 13:33:25   点击数:

目录

1、威廉·莫里斯与拉斐尔前派的美学风格

2、威廉·莫里斯与红屋

3、威廉·莫里斯的美学主张

4、对现代美学思想的思考

(1)设计为“大众”服务还是为“小众”服务

(2)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初步概念

威廉·莫里斯

威廉·莫里斯(WillimMorris,-)生活在英国著名的维多利亚时代,是19世纪后半期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浪漫主义诗人和小说家,同时又是英国社会主义运动先驱者之一。莫里斯接受过艺术家和建筑师的训练,曾经研究过哥特式建筑,又加入了当时英国著名的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Brotherhood),从事艺术创作。

威廉·莫里斯

1威廉·莫里斯与拉斐尔前派的美学风格

在牛津大学就学期间,莫里斯阅读了拉斯金的著作,对拉斯金的复古思想及他认为产业革命导致了产品美学品质低劣的看法深表赞同。作为拉斯金的忠实信徒,莫里斯一直希望能够把拉斯金的理论发扬光大,而且还亲身实践。

莫里斯在年参观伦敦世界博览会时刚刚14岁,博览会上工业产品的丑陋造型给了他很大的刺激。在深感厌恶的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这种设计状况。而大学时代偶然读到的拉斯金的名著《威尼斯的石头》,使其对中世纪的哥特式风格尤为着迷,更使其坚定了恢复中世纪时英国精湛的手工艺传统,全面改革英国设计面貌的决心。由此,他逐步从一个建筑家、画家转型成为全面的设计家和设计理论家。

莫里斯人生最大的转折点是在年加入了拉斐尔前派兄弟会,那个时代的画坛,一直以拉斐尔的艺术为典范,是由皇家美术学院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所主宰,他们弘扬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在社会上同时流行维多利亚时代的那种矫揉造作和浅薄空虚的工匠艺术。这种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见解和思想的艺术家的反对。拉斯金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包含了很多的肉欲题材。因此,他对文艺复兴前期的艺术评价最高。

拉斐尔前派兄弟会是画家但丁·罗西帝(DunteGubrielRosseti)、约翰.米勒斯(JohnAverellMiliais)和霍尔曼·汉特(Ho1manHan)三人在年发起的。他们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反对当时英国画坛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主张忠实于自然风格在题材和风格上对中世纪风格和哥特式风格情有独钟,他们也发现文艺复兴初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形象也朴实生动。这正是他们向往的艺术风格。这正好与拉斯金的理论和莫里斯的希望不谋而合,于是莫里斯也参加了拉斐尔前派画会。

“拉斐尔前派”的“美丽形式与表现内容合而为一”的理念被莫里斯吸收。他反对维多利亚陈腐风尚和工业技术带来的粗制滥造与成批复制,提倡精致的手工艺术,从而在设计领域开创了一种时代新风。他与伯恩·琼斯(EdwandBume-Jones)在伦敦的“红狮广场17号”开设了画室,准备大干一番,这个重大的转折点再加上随即而来的结婚,是莫里斯走向设计探索的开端。

拉斐尔前派作品《奥菲丽亚》

2威廉·莫里斯与红屋

开设画室和建立新的家庭,需要采购各种家具及新房。他跑遍了伦敦发现很难找到满意的建筑和用品。现有的设计不是过于简陋就是设计繁琐。年,已经和简(JaneBunden)订婚的莫里斯与学徒时的好友菲利普.韦伯(PhilipSpeakmanWebb)一同游历法国。他们泛舟塞纳河上,谈到装饰问题,莫里斯萌生了建造、装饰一座住宅的念头,并动了自己设计室内家具的想法。

把家安在何处呢?莫里斯探访、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在肯特郡的贝克斯里赫斯(Bexleyheath),买下一片果园和草地。19世纪时这里还很荒凉,莫里斯买下的土地孤孤单单,被当地人戏称为“肥猪圈”,但它几乎满足了莫里斯对理想居住地的要求:有开阔的原野、肥沃的土地、潺潺的河流。

受莫里斯的委托,建筑师菲利普·韦伯为他们夫妇在肯特设计了一幢新婚住宅,这位建筑师并不模仿宫殿,在设计时,他想到的是一个舒适、悠闲而并不十分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但又一反中产阶级住宅通常采用的对称布局、表面粉饰的常规,这是一栋具有创造性的建筑,强调了功能性、实用性、舒适性。

莫里斯摒弃了一切与意大利和巴洛克的任何联系,而是力求接近中世纪后期的风格,非对称性、完全没有表面粉饰,采用红色砖瓦,建筑结构完全暴露。采用了不少哥特建筑的细节特点,比如塔楼、尖携入口、高坡度屋顶,具有民间建筑与中世纪建筑的典雅与美观,外观结实宽敞而毫无矫揉造作。花园也别有风致,莫里斯认为花园是建筑的一部分,造花园其实是造“外面的房间”。“外面的房间”有4间,用树篱隔开,包括一个药用植物园、一个菜园,还有两个花圃,种满了“老派的”花木,比如茉莉、薰衣草、温柏,以及苹果、樱桃、梨子等果树。花园里还有个无比精致的红砖、橡木造的水井塔楼。莫里斯强调红砖、红瓦全部用天然材料烧制而成。因外墙全部用了红砖,他们为之取名为“红屋”。

红屋的内部结构图

韦伯绘制的红屋设计图

“红屋”打破了对过去建筑缺少创造性的模仿,是哥特式建筑与英国乡村建筑的结合体,引起了设计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60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