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陇上山人余振东文化人生说第四篇感悟文
.8.28./「原创首发」作者:余振东/编辑:杨永辉
对世道和人事的感悟,属于人生知识与阅历的丰富。但我很明白,在中国历史上,在人群中,不读书的占绝大多数,而读书的是极少数,知识却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启迪人生的引擎。人的知识的匮乏,会造成人生的悲哀。狭獈的知识环境与文化传播局限造就了人生的普遍不幸。
自然世界是一个旋转的万花筒,人生也难以例外,既有光怪陆离的世界,便会有五光十色的人生,既有斑驳迷离的自然现象,就会有万千世界的人生境遇。
在我生活的阅历中,曾在一字不识的文盲群体中,左冲右突过,深刻地体味到未经教化的人群的野性对人之天性的侵伐,造成人生的愚昧和知识的窒息,认识了文盲充斥是社会落后和淤滞的根源之一。我也曾与有文凭但懒于读书的人共过事,特别是身居一官半职的人,思想僵化偏执于权力的专横跋扈,使人体验到肉麻的同时深谙生命层次对人生的制约。
人活在世上,每人都可以亮出一张王牌,这张王牌应该是文化人生。
人生不是一张由自己填就的履历表。社会和时代,灵魂与生命,知识与学问,阅历与心性共同谱就了一部人生鸣奏曲。因此,我写的“感悟人生”在显现侷促的同时犹感言难尽意。最后觉得只有把一些零言碎语,集成一束束语花,才好做这篇文章的收尾。
不同的历史观念造成了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念造成了不同时代的人生定位,它既不是滴水穿石,也不会始终如一。评价的标准在于人的良知和心机。
人在昏睡的时候对人生一无所知,自己也一无所有。由灵魂维系的生命沉浸在无为的状态中;一旦醒过来第一意识还是自己的真切存在,由自我意识操纵的人生历程中的幸与不幸又一次拉开了序幕。
凡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张不同于别人的面孔。每一个人都扮演了一个角色,多半也有充当重复角色的,戏多戏少,都要登上人生这个大舞台走一个过场,有的角色,很精彩,有的很逊色,但不一定都要一块儿去谢幕。
真正的人生用不着自己去粉饰,去炫耀。因为珍珠就是珍珠,露珠再声嘶力竭的喊:我是珍珠!太阳终久会出来的。
人生最真的东西有两个,一是生命,二是灵魂,生命是健康存在,灵魂是指有思想觉悟。
人如果象其它动物一样由生存本能操纵自我,失去思想和觉悟,没有创造,实际已把人生降到一个最低层次上。没有思想的生命是最低层次的生命。
哲学家的只言半语,不是对人生的整体透析,迷信某一句哲言是人生的最大误区。财富也不是人生的全部,权势更不是人生的主要内容,一生拼命追求财富和权势的人,最能使灵魂崩溃,生命层次大跌大落。
人生是一盘棋,往往一步走错,全局皆失。
个人欲望无止境的澎涨,是毁灭自己人生的催化剂。
人对他人的一生有着多重性,多方位的理解,对自己则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困惑。
人不要把自己的一生当赌一把的成本,放在社会的赌桌上,去当赌物。有人麻将桌上摊上一个开胡,兴奋地往起一站,结果因为太激动而发生脑溢血,顺势倒在赌桌底下,再也没有了立起来做人的可能。
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自己的人,是一生最大的幸福。
易经中说:“圣人以洗心退藏于密”,另外有:“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能悟透这些话,皆属人生之大幸。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面临着两扇大门,一扇是知识和学问,一扇是愚昧与无知。知识这扇大门要费力气才能敲开,愚昧这扇大门朝谁都敞开着,可以非常省劲的自由出入。
人生最忌讳的是在“鬼蜮城里问生路,黑漆桶中寻光明”。最奢望的是要胸怀玉宇,要会去悟,会悟的人一生洒脱。
人生最应该的是向他人学习,最忌讳的是与他人攀比。学习的结果使人生充实,攀比的结果会使人产生忿恚嫉妬、失落直至狂妄。
人在生活中,给他人多留一些空间,等于给自己拓宽了更大的人生空间,生命的快乐,不在于你挤着,抢着去占有,而应想到宇宙空旷无边,群星各自灿烂。
人生有限,自然无涯,能体味知足的味道即是幸运。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
最后我要说的是: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和慈善心,有了这两颗心,反回来就能照看好自己的命,管好自己的心,人生充实,生命安然,灵魂升华。这是我对人生的最深感悟。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用意也就在这里。
作者简介:余振东,男,生于年,甘肃庆阳西峰人。初中未毕业因家境困难而辍学回乡务农,自学写作。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在原庆阳县温泉中学、文工团、文化馆工作,年调甘肃省庆阳市群艺舘,年退休。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庆阳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年开始发表作品,在各类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戏剧、论文等多万字。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选《沉重的灵魂》,长篇小说《土匪世家》等。年以后,将精力投入民俗文化研究,出版有专著《庆阳香包》、《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图典》、《中国香道》等著作。近年出版有散文选集《文化人生说》等。长篇小说《土匪世家》曾获甘肃省第三届优秀文学作品奖、《驼铃》文学一等奖。论文《论贫困地区的家庭文化建设》获甘肃省群众文化论文一等奖、全国优秀奖。《端午五?五探源》获陕、甘、宁三省区民俗文化论文奖。电视连续剧《桥山血魂》,年获甘肃省优秀影视剧本奖。
(免责声明: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