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签约作家专栏肖长元妙笔绘人生,大爱写

发布时间:2020/10/12 9:25:44   点击数:

妙笔绘人生,大爱写春秋

——浅析作家李幸福先生小说《特困企业》

肖长元

25号

五月

前些天读到一部长篇小说《特困企业》,心情非常激动,体验了巨大的阅读快感,为自已沉醉于手机快速浏览,而对于纸质版的淡漠搁置,私下深为自已的无知浅陋而惭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幸福先生的这部十六万多字的长篇小说。

初看书目,基本上没有什么阅读欲望。特困企业,有什么好写的?又有什么别开生面而引人入胜的东西?!我持怀疑态度。当我翻开书籍,读到第一句:总经理乔山突然从公司消失了。立马不敢怠慢,这开门见山式的悬念,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撩起了我的胃口。他为什么突然消失?他又去了哪里?公司他走后是怎样一种状况?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这些都值得探究和期待,于是,我读了下去。

作家给读者设置了一个这样生动的画面:总经理乔山免职,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副总林正文忧心忡忡,等待总公司任命新的总经理。有两种意思,一是林正文有可能扶正,余科长等中层干部也都这样猜测。二是委派新的老总,林正文只是一枚无足轻重的代理老总。作家笔锋一转,为我们描绘了特困企业的环境外景,公司院内杂草丛生,各种工程器材堆叠如山,黄狗犬吠,荒凉令人震惊。一群麻雀朴楞椤的惊飞而起,生动逼真地刻画了萧条的破败景象,为小说定下了浓郁厚重的特困基调。

随着故事的展开,老总高峰履新,林政文的扶正梦归于破灭。这又给读者带来了联想。他和高峰之间日后有许多可能走向明争暗斗,甚至引发冲突。但作家不正面描写,而是把故事向纵深腹地推进。

第一次公司中层干部会议,经营科长胡小来的缺席,撕开了这家特困企业神秘的面纱,拓展了它的深度和广度空间。一个经营科长,竟然不来上班,做起了贩夫走卒卖浆者流,公然卖起了苹果。这有什么突兀吗?非也。企业快要倒闭,工资快要发不出来,与其说等死,不如放下身段,为养家糊口去做一些实事,这样或许会更好。高峰的心是沉重的,他没有想到,他接手的新昌公用工程公司,已是一副徒有虚名的空壳子,我读到这里很为他担忧,看他有什么三头六臂,能让这家企业起死回生重整雄风。怎么办?那就看下去呗!

作家李幸福先生,只闻其名,从未有幸谋面。他用笔简洁,尤其体现在景物的描写上,有时我觉得,这样描写不够丰满、厚重和传神,似可再丰富一些,也许会更好。其实,这是作家智慧的体现,他惜字如金,用墨精细,简直就是用工笔画的线条绘成了特困企业的传神之处,令人过目难忘触动心扉。

作家是有生活丰富的阅历,而且非常善于刻画人物。无论是门卫老钟师付,还是电工李三木,寥寥几笔就写出了他们各自的身份、性格、职业和地位,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当然,李三木的妻子办公室主任刘婷,是写得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这位年近四十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她和前任乔山有千丝万缕的恩怨情结和利益链,企业的困境,生活的压力,生存的无奈,煅造出这位女人八面玲珑的性格特征。然而,故事不落俗套,在新老总高峰面前,她没有故事发展的舞台和空间,读者心中或许感受、猜测和期待她和高峰会发生什么?!这是作家的聪明过人之处,也是这部小说所不能节外生枝的匠心所在。

诚然,大家都明白,高峰是本书的主人公,是中青年一代企业家的杰出代表和缩影。他有着第一线农村基层扶贫工作的经历,也有企业中层干部的管理经验,他不是来镀金走过场的,更不是来制造花边新闻的,他是来做艰难的破冰之旅,是来为这家特困企业书写传奇的人。

高峰上任伊始雷厉风行,第一把火便烧向重灾区经营科,表面上看是拿胡小来科长开刀,实质是给全体中层干部敲响了警钟。在助理张文的眼中,高峰是一个干实事的人,但长期以来的思想焕散状况,企业巨大的困境,早已麻木的人们,对高峰是徘徊观望的居多,林正文更是不看好他,认为又走摆花架子,所以第一次会议掌声不热烈,稀稀拉拉,近乎冷场。

公司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有业务和工程做,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所以高峰马不停蹄拜会新昌县领导,在领导的关照下,有关公路建设投标的事宜摆上议事日程。这是黑夜中的星光,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怎样去抓住呢?高峰决定用公司房产抵押贷款,交纳投标保证金,于是引出孙明德出场亮相,公司欠债一百万元随即浮出水面,令人触目惊心,也从侧面描写了乔山的人品和思维观念,更让读者读出了企业深度的东西。于是以丁子、红辣椒为代表的下岗职工坚决反对贷款投标。

作家在设置故事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好手,在安排故事情节走向也是非常出色而成功的。他不会去简单地叙事论事,更不会去平铺直叙,他用人物去说话,他把矛盾在人物生存状态下开始、发展和走向瓜熟蒂落的高潮,就像古曲中的一咏三叹,就像唐诗宋词一样意境深邃、迵远和辽阔。

孙明德和红辣椒是同学也是情人,这位泼辣的女人对丈夫(下岗的原政工科长)失望之极,转身投向情人的怀抱,给家庭带来了冲击和隐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转型时期人们普遍而特有的现象,作家在她身上用笔很多,读来感人至深。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常看见她们活跃而倔强不屈的巾帼身影。

特困企业到底困到什么程度?!这是读者比较关心的一个突出因素,也是对李幸福作家写这部书最大的存疑和期待,于是作家用数字来具体生动化。林正文副总月工资元,为公室主任刘婷元,一般职工元,职工交不起医保,甚至交不起电话费,这些都使读者震惊,也更使高峰感到巨大的压力。他不但需要职工们的理解、拥护和支持,同样也需要公司高层的支持。而总公司罗仁根和乔山、林政文等人,早就等着看高峰的笑话和落幕,于是引出浙江一家房地产开发商范总的出场。这是矛盾的多重性和复杂性,更加重了这部书的厚重的社会经度和纬度,作家于不经意间,为我们描绘了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和岁月春秋。

在第十三章,消失的乔山再度浮出水面。他怂恿策划范总收购征地,与总公司罗仁根副总结成肮脏的时利益链,向高峰疯狂施压,企图使高峰屈服,从而使改革胎死腹中。怎样来处理,这是触动工人根本利益的底线和红线问题,是把职工抛向社会,还是带领他们重树信心,与企业共患难赴危机,从而走出困境,这都是高峰面对的挑战。于是/张文从幕后走向舞台中央,开始出谋划策,成为高峰改革坚定的支持者。

险象环生,矛盾跌出。高峰既要面对职工炽热信任的目光,又要顾及罗仁根总公司副总的尊严,他采取了迂回机动战术,通过张文,暗中要原工程二处的班长丁子带领职工围攻公司,迫使范总阴谋不能得逞。又使自已从矛盾冲突围,同时顾及了罗仁根副总的颜面,免受和总公司领导发生正面碰撞冲突,这是张文的智慧,也是作家谋篇布局的机巧和光荣!

高峰的改革正紧锣密鼓地悄悄推进。

为稳定军心,他任命林正文为项目经理,去负责二千万的工程项目建设,化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这又是一个悬念,二千万的建设成功,将给企业和职工带来什么?!读者很期待!下岗职工更加充满对企业走出困境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1992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