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学年第二
新题速递
送福利啦!
高分备考资料来了!
临近高考,很多同学想要高质量模拟题和学习资料。考虑到大家的需求,高考语文开设了一个新栏目,每日上传一套最新模拟题(无水印),供需要的同学下载。
为方便同学们下载试卷,现将每日套卷word版本汇总整理于“谢明波语文网校”,网址是 )
A.沏茶(qì) 雕栏玉砌(qì)博闻强识(zhì)锲而不舍(qiè)
B.撙节(zǔn)折冲樽俎(zūn)否极泰来(pǐ)夙兴夜寐(sù)
C.淬火(cuì)荟萃(cuì)犄角(jǐ)掎角之势(jī)
D.蛟龙(jiāo)矫揉造作(jiǎo)孺子(rǔ)相濡以沫(rú)
8.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鱼龙潜跃 渌水荡漾 丘峦崩催 云霞明灭
B.松下清斋 杜郎俊赏 豆蔻词工 煮琴烧笋
C.胡马窥江 洞天石扉 摧媚折腰 列缺霹雳
D.鸿雁长飞 舐犊情深 山盟海誓 熊咆龙吟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登岳阳楼》一诗是杜甫于大历三年()冬,自公安到达岳阳后,登岳阳楼有感而作。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丽,。,。,,。
①但主要还是有诗人的思想感情做基础
②才能与浩瀚壮阔的洞庭湖景色交融成一体
③由于杜甫爱国爱民的胸襟宽广
④构成宏丽阔大的意境
⑤这与诗人一纵一收的笔法固然有关
⑥历来为人称道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⑥⑤①③②④D.⑥①②③④⑤
1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三、古诗文基础知识和理解分析(每小题2分,共20分)
11.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早缫而绪B.鼓瑟希C.先妣抚之甚厚D.序天伦之乐事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值夜溃围南出”的“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B.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六王毕,四海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戍卒叫,函谷举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C.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辇来于秦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①盘盘焉,囷囷焉②且焉置土石
15.《祭十二郎文》一文中加点字“其”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⑥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⑦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③⑤/⑥/④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①/②⑤/③/④/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1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所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名。《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17.对屈原《湘夫人》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诗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屈原对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应。
B.《湘夫人》中写湘夫人等待湘君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与《诗经》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写怀人不得之情,同样凄滟哀恻,令人感慨。
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千古以下,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D.鸟萃萍中,罾在木上,麋食庭中,蛟在水裔,这种以反常之事为喻之法,在《楚辞》中很常见。
18.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写的一首留赠友人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和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的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效仿他。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李白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诗人性格傲岸,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19.下列对诗歌的评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开始看似只涉及人生感慨,政治色彩极浓,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故而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B.杜甫《阁夜》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诗人在对三峡美景的欣赏中深蕴着悲壮深沉的感情,为后人所称道。
C.《李凭箜篌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仅对乐器及其效果进行描摹,并未直观评价,但全篇又处处表现出诗人的情思。
D.周邦彦的《苏幕遮》,写乡思之情,亦写荷之情态,情景交融,自然清新。
20.下列对《项脊轩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项脊轩是归有光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屋,伴随作者经历了成长中的一些人和事,见证了归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苍凉悲切,表现了作者的沉重慨叹。
B.对一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来说,哪怕是母亲一个因爱而呵斥的眼神都是极可贵的,然而归有光却无法拥有,他只能在老乳母的追忆中睹物思母,聊以填补这片空缺的感情。
C.祖母对这个过早失去母爱的孙子十分疼爱,去轩中看望孙子,希望归家能在中道而衰的时候出现一个可以光耀门楣的人物,而这希望便落在了作者身上。
D.“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者写“悲”时,把自己的感情与所叙的事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情调。如写祖母一节,“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写出了作者对祖母刻骨铭心的哀思。
阅读理解题(共50分)
四、文言文阅读理解(2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4题(14分)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B.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C.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D.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培,即培土,也叫壅土。为保护植物在其根基部分垒土,有防止植物倒伏,促进植物根部发育等作用。
B.缫,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缫丝是制丝的一个主要工序,传说黄帝之妻嫘祖是养蚕缫丝的创始人。
C.鸣鼓,指公开宣布罪状,加以声讨。例如屈原《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就是此意。
D.飱饔,晚餐和早餐。周朝时亦是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飱,客始至之礼;饔,即将币之礼。”(郑玄注)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郭橐驼是个身份低下的小人物,却处处表现出他的不同寻常:欣然接受丑陋之名,身怀种植绝技。
B.郭橐驼种树之法为顺其自然,不善植者看似用心实则妨害。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得真实生动。
C.郭橐驼认为自己有本领让果树早结果,并且果实丰硕的秘诀是他没有伤害果树,没有仇视果树。
D.本文兼有寓言性质,通过郭橐驼的事项,规劝为政不可扰民,要“顺天致性”,让百姓休养生息。
2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4分)
(2)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25~28题。(14分)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光武署异为主簿,从只洛阳。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于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建武三年春,遣使者拜异为征西大将军。会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等引归,禹、弘要异共攻赤眉。异曰:“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禹、弘不从。弘遂大战移日,弘军溃乱。异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禹复战,大为所败。异弃马步走上回溪阪,与麾下数人归营。复坚壁,招集诸营保数万人,与贼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余众尚十余万,东走宜阳降。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时赤眉虽降,众寇犹盛,各称将军,拥兵多者万余,少者数千人,转相攻击。异且战且行,屯军上林苑中。时百姓饥饿,人相食,黄金一斤易豆五升。道路断隔,委输不至,军士委以果实为粮。诏拜南阳赵匡为右扶风,将兵助异,并送缣谷,军中皆称万岁。异兵食渐盛,乃稍诛击豪杰不从令者,褒赏降附有功劳者,悉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众归本业。威行关中。怀来百姓,申理枉结,出入三岁,上林成都。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薨于军,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B.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C.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D.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建武三年”中,“建武”是刘秀的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用来纪年而立的名号,年号起源于汉武帝。
B.玺书,古代原指用泥封固加盖印章后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C.桑榆,此处喻指事情的后面阶段,现在常用“收之桑榆”表示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D.“苑”是古代帝王游玩、打猎的风景园林。文中的“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苑囿之一。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冯异谦恭礼让,治军井井有条。他出行遇见其他将领,总是主动让路;他治理军队井然有序,得到将士认可,等到汉军攻下邯郸,士兵们都愿意归他统率。
B.冯异顾全大局,作战善用谋略。他虽不赞同强攻赤眉军,但当邓弘进攻赤眉溃败,他积极与邓禹合兵救援;兵败之后,他又集聚兵力,设下奇谋,最终打败赤眉。
C.冯异平暴止乱,稳定鄂关中局势。赤眉被平定后,仍有不少寇贼拥兵作乱,他边走边平定,驻军上林苑;当时关中地区粮食匮乏,他又稳定农业生产,并使百姓果腹。
D.冯异为民谋利,得到皇帝肯定。他屯兵关中,关心民生,平反冤狱,三年左右使上林成为都邑;有人上疏暗示他有不臣之心,皇帝反而将奏折转给冯异,以示信任。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于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4分)
(2)乃稍诛击豪杰不从令者,褒赏降附有功劳者,悉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众归本业。(4分)
五、情境默写(6分)
2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1)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诗中,用“,”两句写出了诗人和世人截然不同的两种归途和心路。
(2)杜甫《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两句是“,”。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六、古代诗歌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1~32题。(7分)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太城:成都。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3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
D.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31.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2~33题。(9分)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①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①拾翠汀洲:古代妇女喜欢到河滩上拾翠鸟尾羽作装饰品。一说拾翠是采摘香草。②画桡:装饰华美的船桨。
3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说明下了很长时间的雨,雨点逐渐稀疏,但天已近傍晚。为全词营造了迷蒙冷清的气氛。
B.“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以“双双”形容鸥鹭,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孤独,景中有情。
C.“停画桡、两两舟人语”说明词人已到达目的地,听到身边人的谈话声,却不知自己该走向何方。
D.“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回忆过往,嗟叹今夕,词人离愁更浓,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
E.本词写词人于舟中凝伫时触景伤情,在羁旅失意时怀乡,心绪郁结。通过对游宦思归的描写,反映了作者长年落魄、官场失意的萧索情怀。
33.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5分)
七、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有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一是“弱德说”。叶嘉莹曾感叹:“我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二是“群德说”。梁启超说:“合群之德者,以一身对于一群,常肯绌身而就群。”在他看来,缺少“群德”是国家衰落的一大本源,“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落者,岂有他哉,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力而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于群者如无有焉”。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字。
参考答案
1、C解析C项,“咏画诗为了尊题赞美画作,所以都要采用衬托手法”错在“都”表述太绝对。原文说的是“咏画诗一般采取尊题手段,赞美画作”。故答案选C。
2、C解析C项,因果关系不成立,“现存最早”不能完全否定“杜甫首创”的说法。原文说的是“现存题画诗真迹最早的大概是宋徽宗赵佶的作品,其《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空白处各题有绝句一首,但这在宋代也是偶一为之罢了”。故答案选C。
3、A解析B项,由原文第四段第一句可知咏画诗一般从画外入题,而不是必须要。C项,选项说法太片面,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留白’既是‘知白守黑’的需求,也是方便自己日后有感而题,或是考虑他人或后人收藏时的题跋和钤印”。D项,虽然咏画诗篇幅不限,题画诗受留白大小限制,但不能绝对地说题画诗一定比咏画诗简短。故答案选A。
4.A解析“令行禁止”指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纪律严明执行认真。“雷厉风行”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文中说的是全体将士应严格遵从指挥,选“令行禁止”恰当。“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行事。“粗枝大叶”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文中指一些制作粗劣的影视作品,应选用“粗制滥造”。“形同虚设”指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徒有其名”指有名无实。文中指金鼓制度不起作用,应选“形同虚设”。“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文中指各种古代军队中鼓的使用非常繁杂,死法列举,应选“不一而足”。故选A项。
5.D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掉“由于”或“使”;B项,缺少谓语,在“许多人”前加上“使”;C项,“形成”缺少宾语中心语,在“信号”后加上“的印象”。
6.B解析本题根据下文“不说别的,古代军队中单……”可知,上下文应为转折关系,据此可排除C、D两项。括号前是“金鼓制度”,括号后的文字是对金鼓制度的阐释,据此可排除A项,答案为B项。
7.B解析 A.“沏”读qī。C.“犄”读jī,“掎”读jǐ。D.“孺”读rú。
8.D解析 A.催—摧。B.琴—芹。C.媚—眉。
9.C
10.A解析B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使用正确。
11.C解析 A.而—尔。B.希—稀。D.序—叙。
12.D解析 名词作状语。
13.C解析:取,都是“夺取”的意思。A项,统一/与“旦”连用表假设。B项,(被)攻占/拿、把。D项,灭族,杀尽/种族。
14.A解析A.都是动词,往、到;B.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C.①动词,到/②介词,比;D.①用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②疑问代词,哪里。
15.C解析题中依次为:指示代词,“那”;人称代词,“你的”;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指示代词,“他的”;指示代词,“你的”;语气助词,表示揣测;指示代词,“他们”。)
16.A解析 “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错,《新乐府》是讽喻诗。
17.B解析 应为湘君等待湘夫人
18.A解析 不是游历天姥山之后而是梦游天姥山。
19.A解析 结合主旨领会。
20.D解析D项,“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是写作者对母亲的哀思。
21.D
22.C
23.C
24.(1)译文: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种树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和雇佣他。(“业”,意动用法1分,“迎取”,迎接和雇佣1分,句意2分)
(2)译文:早些织你们的线,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而”,你们1分,“字”,养育1分,“遂”,喂大1分,句意1分)
25.A
26.C解析C项,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27.C解析C项,“稳定农业生产,并使百姓果腹”是无中生有。)
28.(1)译文:每次驻扎屯营的时候,将领们坐在一起评定功劳大小,冯异常常独自躲避到大树底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止舍,驻扎屯营1分;屏,躲避1分,句意2分)
(2)译文:(冯异)于是逐步征伐打击不听从命令的豪强,表彰赏赐投降归附中有功劳的人,将他们的头目都遣送到国都,解散他们的部众并让他们回归本业(农业生产)。(稍,逐步1分;诣,到,往1分;句意2分)
29.(1)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2)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3)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30.C
31.这一联,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艺术手法,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表达诗人对成都人们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
32.CD解析C项,“到达目的地”有误。D项,“全词的最强音”不是“自别后”句,而是“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33.①对前路的迷茫感。“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说明作者不知前路在何方。②漂泊江湖的孤独感。“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说明作者感到孤独。③对故乡的思念。“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说明作者思念家乡。④离别的痛苦。“刚断肠、惹得离情苦”说明作者对别离深感痛苦。
写作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做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是要求在材料涉及的范围内进行立意,具有明确的写作方向;其次,通读材料,把握材料内涵,看材料内容之间有何联系,包含着什么样的深刻道理;最后选取角度,确定写作中心。从材料看,提及了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的两种观点,并将这两种观点做了说明。叶嘉莹认为:当今社会的竞争中,持守住自己,尽到责任,不争是品德。在梁启超看来,缺少“群德”是国家衰落的一大本源,只“做好自己”还不够,需有“群德”,人人尽义务。“弱德”有美,“群德”有善,立意上可以两种观点结合,也可以着力谈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立意:1.公德面前,持守弱德而前行。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原则,尽责而与世无争,做好自己;2.公德面前,做好自己,需有“群德”;3.人是社会中的人,公德面前,做好自己,不仅要持守“弱德”,还要尽守“群德”。
冯异字公孙,是颖川父城人。喜欢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光武帝委任冯异为主簿,只身跟从光武帝到洛阳。冯异为人谦让不自夸,在路上行走如果遇上了其它将领,往往赶着车让出路来。军中的一举一动都有一定的(特定)标记(作准则),军队里称他做事井然有序。每次驻扎屯营的时候,将领们坐在一起评定功劳大小,冯异常常独自躲避到大树底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到攻下邯郸,汉军便重新部署众将领编制,各将领各有分配给自己的官吏士兵,士兵都说愿归大树将军统率。建武三年春,光武帝派使者到军中封冯异为征西大将军。恰逢邓禹带着车骑将军邓弘等率军回到东边,与冯异相遇,邓禹、邓弘邀请冯异一同攻打赤眉军。冯异说:“我们可以慢慢用恩德信义去诱使他们顺服,难以一下子就用兵攻破他们。”邓禹、邓弘不听。邓弘和赤眉大战一整天,邓弘溃不成军。冯异和邓禹合力相救,赤眉军才稍稍后撤。邓禹又投入战斗,结果惨败。冯异弃马徒步逃到回溪阪,和几个部下一起回到军营。又加固了壁垒,召集各营堡数万兵马,和敌军约定日期会战。冯异派壮士穿上和赤眉军一样的服装,埋伏在路旁。第二天一早,赤眉军派出万人部队攻打冯异前锋部队,冯异派出一些兵力前去援救。赤眉军见他们势力单薄,就全军出动攻打冯异,冯异于是全力出击,大战赤眉。太阳快要落山时,赤眉军士气衰退,这时埋伏的士兵突然冲出,他们的衣服和赤眉军混在一起,赤眉军无法识别敌我,很快就惊恐崩溃了。冯异乘胜追击,在崤底大败赤眉,降伏八万男女。其余还有十多万人马,向东逃到宜阳,也投降了。光武帝下玺书慰劳冯异说:“赤眉军被攻破平定了,将士们都很辛劳,虽然开始在回溪阪遭到挫折,但最终还是在黾池重振羽翼,大功告捷,这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啊!”当时赤眉虽然已经投降,众盗匪还是很强盛,各自自称将军,拥有兵马多的万余,少的也有数千人,轮番向汉军发起攻击。冯异一路边走边战,驻军在上林苑中。当时老百姓饥荒挨饿,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一斤黄金只能换五升豆子。道路被切断阻隔,粮食转运不到,军中的士兵最后拿果实作为粮食。光武帝下诏任命南阳人赵匡为右扶风,带兵援助冯异,还送来了缣帛谷物,军队中都高呼万岁。冯异的队伍食物逐渐充足,(冯异)于是逐步征伐打击不听从命令的豪强,表彰赏赐投降归附中有功劳的人,将他们的头目都遣送到国都,解散他们的部众并让他们回归本业(农业生产)。他的威名传遍关中各地。他招抚百姓,为受冤屈的人昭雪,三年左右,上林成了一座大城市。后来有人上书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处死长安县令,权威极重,老百姓亲近归附,称他为“咸阳王”。光武派人将奏章送给冯异看。冯异读后极为惶恐,上书谢罪。光武下诏回答说:“将军对于国家,于义理上是君臣的关系,在情感上却如同父子。有什么嫌疑,却要怀有恐惧的心情?”第二年夏天,与各位将领攻打落门,没有攻下,疾病发作,死在军营中,追封他为节侯。
新课标1卷语文试题文字版新课标2卷语文试题文字版新课标3卷语文试题文字版江苏卷语文试题文字版浙江卷语文试题文字版天津卷语文试题文字版北京卷语文试题文字版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精选模考套卷合集”(持续更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