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文化探索老子的人生哲学一赤子之心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说得对:婴儿刚出生睁开眼,看什么都美好、也就啥都想学,因为他天生即会哭,最先学会的却是笑。说学习是人的天性,激发人的兴趣源泉,看婴孩笑得多甜美,即知学习多有趣,然兼容并蓄、不知累积些啥!
老子把“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相对应,重点是说明益与损:首先搞清那个年代,所学无非仁义礼智,为学日益、欲望愈强,既无用还有害无益;其次应明白该咋办,即如为道日损那样,对于所学损之又损,以致于无欲无求,且无为而无不为。在损之又损过程,不断清除那些:有心无意、似学非学,所累积的心灵污垢,以涤除玄览至无疵。从为道日损开始,深入进行道德修炼,逐步恢复身心抱一,从而回归专气致柔;然后才可为学求真,包括哲学与自然科学,实事求是探索规律!老子对学习而言,有一句“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就是要:学人所不学。古人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之意很明白,即学仁义礼智治人,不学自然科学知识。这是老子所不耻的,以仁义礼智为文饰,满肚子的虚伪狡诈,总想支使别人、自己不劳而获:“是谓盜夸、非道也哉!”学人所不学、即复其所过:以学实事而求是,致悟道修身于自然,成为求真务实之人。从务实事自食其力,修身养性明白四达,朝着辅万物之自然,以致爱民治国于无为!如何才能求得真知,老子有话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此话听起来有点绕,然而意思却很明确:知所不知者、可求知为上,不知者却自以为是,可以说是身患疾病;只有把疾病当病治,治愈后不就没病了?圣人懂得有病即治,也无不知知的毛病。老子在此所谓知,至少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求知万物,包括识别万物、探索其内在规律,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另一方面两个层次,包括知人及其自知,应属社会科学、以及哲学范畴。首先应学会清理,摒弃兼容并蓄糟粕,涤除玄览恢复纯净;其次重总结综合,把分解处理问题,经综合避免分裂;三应懂得辨证法,以常道保非常道,哲学指导自然科学。—笔者所学热能动力,选学哲学与生理学,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作者简介:道法自然,年出生,年高考入学,年浙大毕业,一直国企工作,从专业技术丶到企业管理,现已退休在家丶反思过往人生,对易经和老子道学有过探索,正想发表见解、汲取各家真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