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签名本中的文化情缘记仫佬族作家潘琦签

发布时间:2023/4/4 15:20:23   点击数:
北京皮炎主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611/9052592.html

潘琦签名本《潘琦文集·风格就是人品》题签

潘琦简介:

仫佬族,年8月生,广西罗城人,著名作家、书法家、文化学者。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历任南宁地委、行署副书记及副专员,南宁地委书记,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常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广西文联主席,中国文联第八、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广西桂学研究会会长。

年广西民族出版社版《潘琦文集》18卷

潘琦是高级干部,也是著名作家、书法家、文化学者。他年开始发表作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述甚丰。著有散文集《山泉淙淙》《琴心集》《撷英集》《这里散发着醇香》《绿色颂歌》《春天的呼唤》《黄昏散步》《人的故事》(3集),理论著作《红土地的探索》《大潮中的思考》《没有硝烟的战场》《潘琦文化访谈录》《笔耕录》(四卷)等,还有诗集《山间晨曲》,策划《中华美德贤文》,主编《中华劝世谣》《桂学序论》《广西文学艺术六十年》等,共50多种,年出版《潘琦文集》9卷,年出版《潘琦文集》18卷。其作品《琴心集》获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奖,《人生珍言录》获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主编《中华美德贤文》《中华劝世谣》等获桂花工程优秀图书奖。年从党政领导岗位退下后,又先后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广西桂学研究会会长。是当代广西重要的文化名人。

我第一次见到潘琦先生是在年。那时我参加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华美德贤文》写作组的工作,在工作会议上听了潘琦的动员讲话。那时潘琦刚调来区党委宣传部任部长,他策划撰写普及性宣传教育读物《中华美德贤文》,助推正在广泛开展的“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我接受了“以礼待人”这一篇的写作任务。经过深研资料、沉潜思考,多次起稿,听取意见,反复修改,包括听取潘琦部长的指导意见,终于写出了那篇小文。那次写作活动,使我第一次感受到潘琦的文化魅力。

第二年,那是年夏,《广西日报》副刊编辑部主任李延柱请我写篇书评,评论潘琦的理论著作《红土地的探索》。这是他在南宁地区任地委书记时的理论思考之作,其内容本来离我的专业较远,可我本着学习的心愿,还是欣然接受了这次写作任务。在仔细学习研读后,我写出了《实文实行实体实用——读潘琦的〈红土地的探索〉》这篇文章,后发表在当年8月17日《广西日报》。

潘琦在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期间,为推动广西文学艺术发展,下了大工夫,做出新谋划,制定广西文艺发展规划,抓了几个大动作。首先是抓人才,鼓干劲,召开中青年作家会议。年7月,潘琦部长召集20多位中青年作家赴宁明县花山考察,在山下的民族山寨召开了一次会议,史称“花山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文艺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十几位作家在会上发表意见,我也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发言。潘琦在最后发表重要讲话,正式举起了文艺桂军的旗帜,揭开了广西文艺振兴的序幕。此后,广西文艺界实施“花山会议”形成的发展规划,逐步涌现出文学桂军、漓江画派、八桂书风等文艺强军,并成为戏剧强省,成绩斐然。

我在学术道路上也得到潘琦的许多关爱。年,我在完成与几位评论家合作的《广西文学50年》初稿之后,送给他指教。他非常重视,仔细阅读书稿后,手写了一份两页稿纸的修改意见,托秘书转交我。他写的意见,非常中肯到位,对我加工修改书稿帮助很大。我在作了较大修改后再次送给他指教。这一稿,他看后基本满意了,又写来多字的一篇序文,看得出他花费了很大精力。

他在序文中写道:“(我)足足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通读了书稿。因为50年的进程,时间跨度较大,涉及问题多,情况也比较复杂,特别是经历了一段非常时期。50年的风雨历程,要作出比较准确的、权威性的阐述、评论和结论,不是件易事。因此,必须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对每个时期、每个事件、每个人物及其作品都必须作出适当的、公正的记述。我合起书稿,思考良久,如何恰如其分地给专家们和作者们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因为作为自治区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的意见,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视的,而我可不能随便放炮,无的放矢,误人子弟啊!

……

前面所提的意见大都被采纳了,而且作了很大的修改和补充,结构更加严谨,述论更加贴切,评价更加科学,语言更加生动,史料更加丰富。

……

这本书作为一个治学严谨的本土专家对本地文学史进行潜心研究的结晶,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文学史研究成果,也是进一步研究广西地方文学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更是进行民族文学教学的教科书。我欣然答应为该书写个序。”

我非常感谢潘琦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写来序文,这对于《广西文学50年》实在是太重要了,它提升了该书的质量,使其成为一本具有文学史价值的书。《广西文学50年》年4月出版后,我捧着样书到了潘琦的办公室,当面向他致谢。他高兴地翻阅着书页,又详细地询问了我的工作情况,对我的研究发展提出建议。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合影留念。

年11月作者拜访潘琦(右)时合影

那天,潘琦热情赠送他的大作《潘琦文集·风格就是人品》给我。这是他的第一套《潘琦文集》中的一册。他在扉页题写:“送给李建平先生雅正潘琦二〇〇五年十一月三日南宁”。这是我珍爱的藏书。《潘琦文集·风格就是人品》是年出版的,其实我之前就已经阅读学习过,并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广西文学发展的指导性构想——评〈潘琦文集·风格就是人品〉》发表在《广西文学》年第9期。如今得到了作家的亲笔签名,我如获至宝。

潘琦最重要的著作是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潘琦文集》18卷。这18卷著作,共万字。潘琦在《潘琦文集·总序》里说:“这是我作为一个自治区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工作的总结,也是我一辈子辛勤笔耕的成果,记录着我人生的历程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感谢、感悟!”这18卷文集,第一至第五卷是政论文章,第六至第十六卷是文艺作品,包括散文2卷,小说故事2卷,随感杂文2卷,序跋2卷,诗歌和歌词1卷,民间文学1卷,通讯报道1卷;第十七卷是书法作品精选;第十八卷是回忆录《我的艺术人生》。如此厚重的文化成果,令人赞叹!

潘琦签名本《潘琦文集(一)》题签

《潘琦文化访谈录》题签

在一次桂学研究会工作会议结束的时候,潘琦告诉我,要送一套《潘琦文集》给我,到桂学办公室去领。我喜出望外。我捧起这套书,请潘琦签名留念。他在文集的第一卷题签:“送给:李建平先生雅正潘琦二〇一二年三月于南宁”,留下宝贵墨宝。

读《潘琦文集》,对近20年广西文学艺术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有了深刻认识,有感而发,我写了一篇评论文章《潘琦同志的文化思想与文化贡献——〈潘琦文集〉文化类论文述评》,后发表于《南方文坛》。我在文中评论到:“他的这些有关文化问题的文章,伴随着他这十余年贯彻党中央精神,研究部署和组织开展广西的思想宣传和文化工作的思考,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论述先进文化理论,如《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努力探索发展先进文化的新途径》等;二是关于区域文化的思考,如《关于区域文化研究的思考》《研究区域文化开发文化资源》《开展区域文化研究服务桂北经济建设》《要加强对红水河文化的研究》等;三是探讨广西文化发展之路,如《努力塑造广西文化新形象》《努力开拓文艺发展的新路子》《实施“三大战略”繁荣八桂文学》《实施“戏剧强省工程”振兴广西戏剧事业》等;四是关于推出文学桂军、漓江画派、桂学研究等代表广西文化崛起的经典样式的论述。这些文章,包含了广西文化事业发展的生动历史,反映了潘琦同志在文化理论方面的思考和建树,意义重大。”

可以说,潘琦的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他的文化理论思想以及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战略构想,对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近20年来广西的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年,潘琦策划推进广西学术研究,振兴广西文化,提出大力开展桂学研究,建立广西桂学研究会的倡议。在当年的4月和5月,他两次召集一批学者在桂林雁山园开会,商议桂学发展之事,筹备桂学研究会的建立。两次会议我都参加了。会后有感而发,我写了一首诗记其事:“潘公呼唤桂林行,又见雁园草木欣。旧事惟思拾豆红,新花欲摄践苔青。雅集水榭话招雨,闲步山阶景悦心。借此名苑论桂学,宏图大展待诸君。”年,广西桂学研究会正式成立,潘琦担任首任会长。承蒙他青睐,我忝列其中担任副会长。所谓桂学,潘琦对此作了高度概括,他说:“桂学”指的是“以广西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工艺等为研究对象,具有岭南特色的一种理念、理论、学说的总和。‘桂学’是一个地域性的广义文化概念,是一种能正确地、合理地呈现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现代文化系统的知识的学问、学理和学说,是广西文化的名片。”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此项研究之中,桂学成为广西文化研究的一个亮点。

广西桂学研究会不仅在整理、研究广西地方文化遗产方面做出许多成就,一些文化课题的研究成果也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咨询参考意见,直接助推广西文化发展和事业建设,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智库”作用,在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此期间,潘琦接受了大量记者和各界人士的采访,后集成《潘琦文化访谈录》于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访谈文章20篇,附录4篇。该书阐发先进文化理念,提出广西文化发展的战略构想与实施建议,畅谈文化广西建设新貌,是了解近20年广西文化艺术新成就和研究潘琦的文化思想与文化贡献的重要书籍。书出版不久,我又有幸获得潘琦会长的赠书,他在内封题签:“送给建平方家指正潘琦二〇一五年七月一日”。我读后受益甚多。

桂学研究在潘琦会长的领导下,已走过了十年路程。十年风雨,十年砥砺。广西桂学研究会十年的奋进努力,开创了多个学术新地,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我在年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发掘丰沃的八桂文化厚土》,发表于《红豆》年第10/11期合刊,其中概括桂学研究会的五大工作是:(一)开展区域性文化调研工作;(二)对广西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整理和出版,已出版种广西古籍书籍;(三)设立桂学研究课题并进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已出版专著20多种;(四)开辟多个桂学研究平台,促进桂学研究出成果;(五)构筑桂学书架输送“一带一路”国家。如今,广西桂学研究已成为广西的显学,不仅出了大批学术成果,也培养了一批研究人才,建立了一支老中青三代结合的桂学研究队伍,培养了多名桂学研究生,为桂学研究发展储备了力量。

我参与桂学研究会工作十年,大有收获,既收获了学术成果,又提升了人生境界,也收获了学术友谊,留下了难忘的人生记忆。非常感谢创会会长潘琦先生引领我走上这条研究之路和给予的学术关爱。祝潘琦先生安康幸福!

作者简介:李建平,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来源:广西民族报

作者:李建平

责编:黄浩云

审核:韦颖琛

复审:梁晴

监制:韦秀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60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