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版本 >> 徐世平读不尽的论语附白说论语后
(上海文艺出版社即将推出的新书《白说论语》序)
年,一个闷热的夏天。
上海九江路41号,原美国花旗银行大楼,昏暗的《新民晚报》四楼编辑部,一个大盆子,搁着一大块冰,两个电风扇,吱吱歪歪地吹着。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新闻编辑部。那个时候,《新民晚报》秉承赵超构社长的办报理念,采编是分离的,而且约定俗成,编辑比记者高半级。体育部领导让我送稿子到编辑部去,关照送给“吴大人”。这个吴大人,叫吴祟文,《新民晚报》的老报人,当时已年近七十了,很厉害的角色。吴大人正对门坐着,闷头在忙,大口抽烟,圈圈点点。吴大人呶一下嘴,示意我把稿子给他对面的一个人。旁边的“梁大人”(编辑部主任梁维栋先生)插话:“给他徒弟吧。”
这时,我才注意到他对面坐着一个矮个子男人,也抽烟,长箭牌,一口不太整齐的牙齿,却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略带点京片子。“我叫白子超,就叫我老白吧。”当年的《新民晚报》编辑部,都是以老带新,徒弟辈中,唯独这个白子超,竟然以“老白”自居。奇怪的是,赵超构社长、束纫秋总编辑居然也以“老白”相称,他们可是差着辈份呢?我恭敬地将稿子递上,老白拿起一支红笔,开始编辑文章,他有一个习惯,几乎每个标点,都会认真地重新描一下。改过的地方,清清楚楚,一手漂亮的硬笔字,整整齐齐。吴大人改稿用毛笔,老白则用硬笔,师徒俩风格迥异。吴大人,干了几年,就退居二线了,从此,我的文章,几乎都归老白编,一编就是十几年,我们也就编成了朋友。我印象中,老白是个特别厉害的编辑,功力深厚,被他扔掉的稿件,多了去了。唯独,他从来没有枪毙过我的稿子。
老白是北京人,年生。老白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毕业于著名的北京四中。老白打小的兴趣,一直是美术和文史哲。不过,高考的时候,大姐和大哥都强烈希望他改报工科或医科。临时换方向,成绩自然就不理想,老白考入一所虽属一类却不受重视的工科大学。未能跨入理想的文科大学,曾经是老白多年的遗憾。他从河北到湖南、再到上海。进入《新民晚报》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是上海某局下属机构的职工。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年,老白凭借扎实的文科功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正准备复刊的《新民晚报》,从此开始他的报人生涯。老白其实不喜欢体育,却阴错阳差地当了十几年的体育编辑,曾任《新民晚报》体育编辑、《新民体育报》副主编,大概年前后,才转任文新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前后十几年间,他写了不少的小说、诗歌、散文、文艺评论、杂文、新闻业务文章,有几十万字之多。印象深刻的是,他当年还经常给《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随笔”写文章,视角独到,文笔老辣,令我顿生敬意。
我听说,老白虚龄六十时,开始思考“六十而耳顺”的人生大问题。他选择了读书,重读《论语》,开始研究先秦史、先秦思想史、诸子百家学说。当时,国学之风日盛,孔子和《论语》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4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