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佛法与人生心悟法师谈

发布时间:2020/11/20 14:21:03   点击数:

很多人认为佛法深奥、难懂,其实佛法不是艰涩难懂的经典,佛法归其本源就是吃饭穿衣睡觉。今天是腊八节,也是佛成道日,很有幸本派邀请到杭州佛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心悟法师,跟我们聊聊他所认为的佛学跟人生的关系,其实佛法离不开世间法,平凡心是道,在日常生活中修心、修道。

祝各位朋友腊八节快乐,平安吉祥!

关于爱情

古代的先哲,有两个人对于爱情的态度最为透彻。一位是佛陀,佛陀未出家修道前,是一位英俊潇洒的王子,面对美丽贤惠的耶输陀罗,其没有选择朝夕相守,而是选择了佛道,将永恒的真理贯穿于爱情。因爱情只是短暂且绚丽的背影,一旦阳光洒满大地,背影就会融汇于光中。庄子面对妻子的死,没有哭泣与悲伤,而是鼓盆而歌。庄子以道贯穿于爱情,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爱情,最初的激情,随着时间的推移,皆会变成责任与亲情。爱情,每个人的一生只会经历一次。珍惜彼此的缘分,因缘分皆是五百世回眸一笑换来一次擦肩而过的若干积累,无论是善缘还是恶缘,总之无缘不具。有缘必有散,此宇宙间不变的规律。愿在平淡的爱情中升华自己,将责任与亲情落实于生活,在生活中聚集菩提资粮,圆满菩提之道的修行。

关于国学热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趋势,受着某些法师的提倡,大家一股脑的学习国学。佛法虽然不离世间法,但若执国学是佛学的基础,则大错特错。若论国学涵养,那些业余的居士以及法师,跟大学哲学系里专门研究国学的教授比起来,水平相差甚远。若想了解国学,看看四书就可以。大家都言,国学是佛学的基础。试问,将五戒守好,与仁义礼智信有何差别?佛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受持好三皈、五戒与净业三福,其道德行为,不比所谓的君子差。若是有空闲的时间,还不如多看看佛经与祖师大德的开示。毕竟佛法还是讲出世间法,还是讲解脱,大家不要忽略了佛法解脱的内涵。当代虽倡导人间佛教,但人间佛教的思想内涵,并没有不讲解脱。佛的经典、祖师的开示,都在告诉我们,如何在生活中聚集菩提资粮,如何解脱生死。佛弟子一定要分清自己的主和次,莫在无知中浪费生命,希望大家引以为戒,那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关于夫妻之道

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夫妻在相处的过程中,根本无法用理性来审视,更多是感性的冲动。夫妻的相处之道,大多是一物降一物,愿打与愿挨,根本找不到所谓的对错。奉劝闹矛盾中的夫妻,放下所谓的自尊吧,彼此退后一步,给对方一个台阶下,生活还给继续。不要总想着离婚,若不改变自己,再婚无数次,重复的问题依然会反复出现。多给彼此一份空间,多一份知性的内涵,少一些怨言,多一分大气,如此磨练自我,婚姻自然美满。幸福的婚姻,一定是经营出来的。如何利用佛法的智慧,经营好自己的婚姻,是每一个佛弟子应思考的问题。

关于心灵鸡汤

当今的佛教不知道怎么了,各种心灵鸡汤十分盛行,归纳各种心灵鸡汤的内容,基本上皆如出一辙。我不反对心灵鸡汤,但心灵鸡汤中应该有佛教的内涵,有解脱的内涵。无论我们如何倡导大乘佛法,如何宣传菩萨学处,但佛教的出离本质依然明显,能否让大家通过心灵鸡汤的指引,皈依三宝,严持戒律,发起出离心,生起欣求心,了知苦,空,无常与无我等佛教基本思想,能否正确认知四谛法与十二因缘法,能否通过闻、思、修,产生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如果这些都不能,则不具佛法基本修学要求,是名学外道法,不名三宝弟子。

关于佛事

中国的寺院经济,佛事收入是其重要经济来源,寺院为了迎合信众的需求,开设各种佛事活动,佛事活动种类繁多,收费形式不一,内容不外乎活人的祈福和死人的超拔。佛事活动的本身本无可厚非,但不能为了寺院经济利益,盲目的以错误知见误导信众。明清的很多佛事活动,皆是伪佛教,如还受生债、破血湖地狱、顺星破太岁等等,望广大的信众不要盲目的听信。花很多的冤枉钱去做佛事,效果微乎其微,还不如拿这些钱供养僧人,修建庙宇,供养寺院日常开销,维护三宝的正常佛事。寺院是福地,虔诚做福,必有福报。

关于休闲

所谓的休闲,最通俗的标准是,花最少的钱,享受最佳的服务,吃好,睡好,玩好。休闲,不过是贪心的最大扩大,是放逸和懈怠的根本。如果按这样的标准,以生为起点,死为终点,猪的生活方式最休闲,只不过死的惨烈点。但猪的尸体还有利用价值,被人实用,为主人换取剩余价值。人呢?死的时候具有复杂的仪式,钱花不少,浪费一大堆表情,最后还是变成一把灰。最后的结果是猪和人都在轮回。什么是最佳的休闲修行方式,生时富贵中得安宁,死时无疾而终生佛国。

关于茶道

茶为解渴,香为供佛!一切以茶和香引申出来的奢侈享受都跟佛教没任何关系!引印可法师之语!佛教修道力求简单,以致道亦无可得,哀哉世人,头上安头,非得整个茶道,香道,明天还有菜道,饭道,衣道,鞋道,无非商人用之谋利,僧人用之谋名。又有人已书画,琴艺,歌曲,舞蹈美曰度生方便,叫他道个音声落于何处来!何不舍弃这些个繁琐物件,只叫他光灿灿,亮堂堂,生也洒脱,死也自在,不叫阎王判短长,但凭自己作主张!

本图文配图来自

左冷禅师,且本文仅代表心悟法师观点,不代表本派立场,特此说明。

回复皖南

查阅专栏

诗画皖南

精彩内容

回复皖事

查阅专栏

皖事如歌

精彩内容

回复徽州

查阅专栏

徽州古村

精彩内容

转载请保留以下来源信息:

来源:皖南派(ID:wannanpai)

未保留来源信息的一经发现按抄袭举报哦~

已标注原创的图文,如需修改转载请申请白名单

转载〡合作等事宜请联系

皖南派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2041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