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记成都体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1/2/26 16:42:11   点击数:

#人物介绍

杨世勇是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举重联合会A级裁判员、第五届中国举重协会科研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先后主编和撰写著作38部,其中主编了高等学校教材《体能训练》,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体能训练》《举重运动教程》和体育院校成人教育教材《体育科研方法概论》;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余篇,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5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我国夏季冬季奥运会冠军群体成长特征研究》课题。参加的研究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从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到博士生导师,杨世勇在体育方面的成果唤起了我们对其人生经历的好奇。为此,我们请杨教授讲述了他的一些人生经历和思考,希望能给年轻的体能训练师带来一些思索。

一、蹉跎岁月和运动员经历

杨世勇就读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洽逢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特殊年代的文化学习并没有打下多少文化根基(虽然高中阶段曾获得过全校作文竞赛第一名),但运动场上体育健儿的健康体魄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却深深的吸引了他,从此体育运动在他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小学开始他就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开始接触游泳、体操、田径、武术、篮球、乒乓球等项目。进入中学后,先后被选入学校田径队、乒乓球队、游泳队。参加了年7月16日贵阳市中学生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在红枫湖举行的长距离游泳活动;也曾取得贵阳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铅球比赛的优良名次。

杨世勇说:“~年进入贵州省举重队后,我先后参加了贵州省运动会、全国举重分区赛,第4届全国运动会举重决赛,在省比赛中多次打破贵州省纪录并创造了优异成绩,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一定成绩。特别是与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同场训练以及比赛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竞技水平,也对竞技体育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思考!”

二、求学,求知与求实

经过认真准备和学习,杨世勇以贵州省高考体育类考生文化总分第1名的成绩,于年9月进入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习。

杨世勇回顾道:“本科四年的学习,基本都是四点一线:教室、运动场、图书馆、寝室。除大学体育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训练之外,还比较系统的自学了高校文史专业学生的相关教材,如《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中国史纲要》等,还自学了许国樟主编《英语》、亚历山大主编的《新概念英语》,以及《FollowMe》等。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有了知识不实践,犹如一只蜜蜂不酿蜜’。努力终会有回报:毕业前,我已先后30余次创造成都市和成都体育学院举重纪录,获全校英语阅读竞赛一等奖,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四川体育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篇,其中一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体育》全文转载,作为唯一的本科学生获成都体育学院科研成果四等奖。”

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学研究室任教后,在周西宽、习云泰、孙仲达、唐思宗、李岳生、郭廷栋、杨桦、胡小明、林仲英、万德光、杨光贵、陈宁、刘建和等著名专家和成都体育学院有关教师的扶持、指导、支持和帮助下,开阔了视野,先后参加了多部著作、教材撰写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和国际举重联合会等相关课题研究。作为课题成员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教练员、裁判员生涯

~年,杨世勇兼任了成都体育学院竞技体校举重教练。~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派任马来西亚PERAK举重教练。马来西亚竞技体育为业余体制。运动员白天学习或工作,下午放学或下班后才能训练,受训队员每个月由体育理事会补贴~林吉特(约为人民币~1元)。在每年的斋月期间,运动员的系统训练会受到较大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关心帮助队员,努力提高科学水平,尊重当地民族风俗,协调领队、助理教练、队员和各方面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努力,受训队员竞技能力获得较大提升,先后荣获马来西亚全国比赛、亚洲青年锦标赛和英联邦运动会举重比赛奖牌31枚。在马来西亚任教期间,当地报纸《CHINAPRESS》(中国报)对其任教队员的成绩进行了多次报道。他也撰写了《中国体育为何强大》(上、下)的文章,在该报年11月29日-30日连载,宣传中国竞技体育成就。

-年,杨教授和举重主修教师熊维志授课训练的运动训练专业举重主修学生先后获全国大学生举重锦标赛金牌枚。作为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的学生张平,在龙望春教练的指导下获年世界举重锦标赛男子62KG级抓举冠军、挺举和总成绩亚军。

杨教授作为指导教师培养的成都体育学院本科学生李冬瑜,于年到浙江省宁波体校担任举重教练后选拔和培养了年举重世界冠军唐德尚,以及世界纪录创造者、世界冠军、年里约奥运会男子举重69KG级金牌获得者石智勇,为我国举重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入选国家体育总局“双百教练”。

杨世勇于-年先后晋升国家级裁判员、国际举重联合会二级和一级裁判员。先后上百次担任省市和国内外重大比赛技术官员,并担任了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子举重决赛总裁判长,其执裁能力受到国际举重联合会主席塔马斯·阿让赞誉。在年6月举行的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上,塔马斯·阿让在技术官员会议上说:“裁判员都应该有突出的英语水平,例如中国的裁判员杨世勇,英语水平突出,能够很好的交流和工作,这非常重要。Mryang,youareagoodreferee!”

杨世勇于年在第10届亚运会竞赛信息中心担任技术官员期间,受时任国际举重联合会主席肖德尔的邀请,参加了由其主编的回顾世界举重发展历史的著作——《回顾过去—国际举重联合会传记》一书的撰写,并提供了中国古代举重的珍贵史料,受到国际举联赞誉。该书年出版,并向个会员国家发行。

四、旅游长见识,行走似读书

杨世勇说:“由于援外任教、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比赛裁判工作,个人旅游等,我先后到过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深刻的感受了在不同文化背景、历史、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下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在发达国家人们安居乐业,享受着人类物质、精神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但在经济欠发达和资源匮乏、自然环境恶劣或战乱的国家,人们的谋生非常艰辛。”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先后到过婆罗洲的热带雨林、西亚的沙漠、印度洋的海岛、大西洋的莫霍尔悬崖、尼泊尔的加德满都,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见过海盗及其后裔,以及新西兰的原住民。特别是撒哈拉大沙漠内犹如烤肉般炽热的太阳,美得令人思绪万干,留连忘返,又热得令人窒息,直想钻进地缝。”

“年至年期间,我曾多次借调到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工作,增长了见识,加深了对体育管理工作的认识。另外,我也曾到国外的一些著名高校和博物馆进行参观访问,并在美国举重队、中国羽毛球队、中国短道速滑队、中国举重队、全国教练员岗位培训、亚洲和全国举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有关省市运动队,部分高校、武警部队、少数民族地区、残疾人体育联合会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这也是我学习和深入社会的过程。上述经历拓展了我的视野,增加了人生阅历,有助于陶冶情操提高能力。”

五、对体能训练的探索

年,杨世勇参加了成人教育教材《身体素质训练》主要章节的撰写,通过查阅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资料,他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年他和唐思宗教授合作撰写了《身体训练学》一书并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年他作为主编与唐照华教授等合作撰写了《体能训练学》一书,该书总结了世界优秀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成功经验,初步构建了体能训练的学科理论体系。该书出版后重印8次,并被全国部分体育院校推选为研究生教材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教材。

年和年杨教授分别主编了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体能训练》和高等学校教材《体能训练》,这两部全国性教材对促进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善于向先进学习,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的成立,为我国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冯连世研究员、祝莉研究员的领导下,体能分会主任委员吕万钢教授、秘书长李丹阳博士等的进取精神和不懈努力,体能训练分会专家陈小平、袁守龙、李春雷、王雄、闫琪、任满迎、赵焕斌、李豪杰……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以及在国外体能训练成果的引进和介绍等方面为我国体能训练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这些优秀专家的人生经历和成果中,杨教授学到了他们谦虚谨慎、勤奋努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也从他们的体能训练成果中受益匪浅,对促进能力的提高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也从与他们的教学、训练和学术交流中学到了很多重要的经验和知识,并深受这些专家成就的鼓舞。

六、文武兼备,理论与实践并重

作为体能训练师,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二要有科学理论的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体能教练。

年-年,杨教授先后参加了1—5期全国体能训练师的培训认证的授课和考核工作。全国顶级体能授课专家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深深的影响了他,授课专家既有学富五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也有在体能理论方面的卓越成就者,还有培养过多位奥运会冠军并长期在中国队担任体能教练的专家。学员们刻苦认真不断进取的精神也深深的感染了他。

在前五期的学员中,有世界、亚洲、全国冠军和奥运会选手,也有国家队和省市队教练员,还有高校教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研究生、部队武警官兵和教师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学员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和努力升华体能理论与实践的精神对杨教授也是很大的鞭策。

杨教授说:“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体能教练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学习钻研的精神、突出的外语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要在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是比较困难的。”

作为运动训练专业博士生导师以及健身健美专业硕士生导师,杨教授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80余人。其中有的学生已成为体育专家和相关部门领导。他培养和推荐了多位学生到相关运动队担任体能教练。其中胡悍、胡其昌、冷凡涛等在中国水球队、橄榄球队、冰雪运动队和省市运动队的训练中与主教练和运动员密切合作,为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和竞技能力的提升作出了不懈努力,受到好评。

“打铁先要自身硬”,体能教练没有良好的体能是很难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的。在长期的训练实践中,杨教授常常陪同学生训练,并能较高质量的完成体能技术示范。在力量水平方面,耳顺之年仍能深蹲KG、抓举65公斤、挺举90KG、硬拉KG、单手硬拉KG、俯卧撑次。教师理论水平高、体能突出,对学生也是很好的激励和促进。

七、对体能训练热点问题的思考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竞技体育迈入了崭新的时代。在党和政府以及体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的引领下,我国体能行业从学习、总结、引进、发展到科学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逐渐完整的科学体系。目前我国体能训练在竞技运动体能、青少年体能、特种行业体能和残疾人体能等诸多方面全面推进,促进了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建设。

“实践的无限性决定了人的认识的无限性!”,体育运动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体能训练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

(一)体能与竞技能力

年10月2日,杨教授在《运动科学论坛》上就体育界普遍关心的体能训练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其核心观点是:重视体能,狠抓体能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的需要;体能是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只有体能与技能和心智能力等诸因素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优异成绩;要按照竞技项目的制胜规律进行体能训练;要按照专项竞技能力特征进行体能训练;要防止运动素质之间的不良转移;在基础训练阶段应适当的全面发展体能,在专项提高、最佳竞技和竞技保持阶段必须结合专项需要发展体能。

该文发表后受到了相关体育人士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2079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