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论文快递李吉林大写的人道主义者

发布时间:2021/3/15 12:31:12   点击数:

作者简介

冯卫东,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南通大学情境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首席专家。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和第四期培养对象,南通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省第三、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两个二等奖,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我与李吉林老师认识的时间不算很长,前后15年,其间接触较多,有几年则过从甚密,中间又有一年多在她手下工作,朝夕相处。因而,尽管不是她的学生、徒弟和同事,但应能列入她所亲近的人之中。

记得小时候耳边常响起毛主席的指示:“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李老师不是“白衣天使”,也不曾听说她有过救死扶伤的故事,然而,在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随即在我的脑海迸出一句话,“李老师是大写的人道主义者”。在我看来,在当下,没有任何一句话更能精准地刻画李老师的形象和风范,更能简明地概括李老师的精神与品质。

李老师的每一天日常生活、每一步教育行走都有人道或人道主义的因素、色彩和印痕,倘若她的精神、观念世界里没有它,那定然写不出“情境教育的诗篇”,定然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人们做李吉林及其情境教育研究,探源于此,或许会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语)的经历与感受:这里也许才是李吉林及其情境教育精神和力量的渊薮之所在。

柔软的心地与强大的心灵

大凡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女性都有着一颗强大的心,李老师也不例外。“文革”时期遭受沉重的打压和侮辱,她没有低下高昂的头颅;进行情境教学实验之初,也有来自多方面的怀疑、一些人的讥讽和暗中的阻挠,她却愈挫愈勇,奋力向前;凭一个小学教师的身份,在学界进行交往和对话,既表现出真诚、谦虚与好学,又敢于亮出自己,乐于接受批评……她矢志不渝、果敢执着的意志品质铸就了她事业上的辉煌。

李老师也有极为柔软的另一面——“见不得”贫穷与弱小的人。童年的她是一个苦孩子,自小失怙,与母亲相依为命,饱受生活的艰辛,也因此更能体谅穷人和弱者的不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难副”的是,李老师待人接物从没有“名人”的架势和作派,尤其在地位卑微的底层人士面前,是一个让人亲近的“大妈”形象。有一次,和巷子里的清洁女工闲聊,得知对方比自己小一岁,但样子却很显苍老,她为彼此同龄而在处在不同生活境遇感到心酸不已,眼圈都红了,之后格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2095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