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音乐的哲学

发布时间:2021/3/15 13:53:01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音乐的哲学

摘要

音乐教育哲学的第二版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主要强调的内容是音乐的审美哲学,而第三版的主题则是音乐教育的体验哲学。从审美到体验的发展,笔者结合这20年来国际音乐教育的变化,对音乐教育思潮的变化进行探索

一、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人际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关联。所以高洁的音乐与低俗的音乐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

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表现情感、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听,都内涵着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情感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连接或重叠,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起伏、断链等它与人体脉搏律动和情感起伏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对人的心理,有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音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获得,最传统的是到现场听音乐家的表演,当然现场表演也可以用电视播放。也可以听录音帯或者是看音乐的录像。

音乐是一种用美妙的声音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形式。如何培养当代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达到净化心灵、完善自我、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完善和根本性的飞跃,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更应该对音乐教育进行研究。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音乐教育也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和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即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它以培养人塑造人作为目的,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它是一种人文社会学科。音乐教育学又是一种交叉学科,它是音乐学与教育学互渗交融的产物。把音乐教育学看作是教育学的一个领域,随着学科教育学的兴起,体现了教育学发展专门化的趋向。而把音乐教育学看作是音乐学的一个领域,可以追溯更早。

二、音乐教育的社会价值

1、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绪的艺术,它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而且是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在欣赏一首乐曲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经历和经验引起不同的情感共鸣,产生不同的联想。透过音乐教育。可以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促进其想象力的扩展,而丰富的想象力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当代学生肩负着实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首先应当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可以有多种渠道,音乐教育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渠道之一。这恐怕不是虚妄之谈。如通过欣赏《国际歌》、《国歌》、《黄河大合唱》、《英雄交响曲》等充满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激情的乐曲时就不仅能使青年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发展文化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的爱国热情时,逐渐把自己锻造成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在欣赏《流水》、《命运交响曲》等乐曲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勇于直面现实中的困难与挫折,锻炼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断自我激励,形成爱祖国、爱人民、奋发图强、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正确的人生观。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并使人从中汲取激情和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在大学生教育中充分利用音乐的教化作用,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3、有利于学生学会正确调控情绪、增进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健康成长,与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关系十分密切。学生的心理品质如何,不仅对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影响。而且也关系到将来的发展乃至关系到家庭、民族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全。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健康心理的养成,良好个性的培育,音乐教育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对人的情绪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健康向上的音乐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的斗志;优美抒情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愉悦的情感体验,放飞人的心情,安定人的情绪。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培养大学生学会选择音乐疏导情绪,拥有情绪的自控能力。克制冲动、消除自满和偏激,对同伴和集体充满信任和热爱,富有合作精神,是一个人立世处事的重要条件。因此说,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由于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减少,大都各学各的,很容易形成自闭的个性,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变得开朗、乐观,喜欢主动与人交往。

三、现代音乐教育知识

音乐教育担负有传授知识的任务,学生必须具有多方面的广博的知识,包括对具有混乱思想的现代主义音乐的知识也应有所了解。当然,学习知识也应采取批判的态度,而不了解当然也就无法批判。在音乐艺术问题上,特别还有个流派、风格、体裁等问题,学生对历史上的和当代的一些流派、风格、体裁等必须有所了解。

(注:《音乐教育事业的胜利》,写于20世纪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有人说音乐也要“现代化”。说真话,我弄不清这是指的什么?音乐要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美学趣味?这是无可非议的,自古以来的音乐大多如此。因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就要改变音乐题材、体裁、样式……?这就要分析一下了。音乐要按照“先锋派”路子走?这问题更复杂了,“先锋派”不是一家,哪一种是“真正老王麻子”?在金钱至上、竞争第一的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作曲者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动荡中,“宫廷乐队”没有了,“仆从制服”和“年金”也没有了,任何乐队都要靠各种各样赞助人,期望更多的“基金会”来捐助,作曲家较之他们的前辈们,处于一种更为与社会相脱离、与社会相敌对的地位。

文化教育也有两极分化,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成为真正的“代沟”。作曲家在一种接近绝望的心情下走向“自我发掘”的“新”路,回头一看,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国民乐派……的技法也不适用了,商业化的“流行音乐”通过广播、电视占领了绝大多数家庭的起坐间,也占了大多的舞台和歌榭,听众变了,他们生活节奏快了,视野前所未有的广阔了,人们的思想更活跃也更复杂了。一句话,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变了。传统的道德准则、价值观点、美学趣味.....崩溃了,最敏感也最脆弱的作曲家不能不在这种既反感又无助也无望的心理状态下各找各的“新”路。“新”的才过了一夜又变成旧的了。

于是花样翻新、挖空心思地独出心裁,找科学、找技术,也找“心理分析学”和形形色色的“新”学问,找神秘主义,找理性思辨或者反理性主义,这不正是西方中、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新一代,面对西方垄断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急剧变化和压力的窒息下所作的必然的反应么?(注:见《人民音乐》年第2期《旁听交响音乐创作座谈会有感》。

 四、音乐表演论文思考与写作的角度

音乐表演论文思考与写作的角度应是多方面的。

首先,可以运用已有的音乐学研究成果,对作曲家开展纵向、横向、原点比较。纵向比较即对不同风格、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作曲家进行比较研究,旨在寻找出他们间的影响、联系与传承;横向比较即对同时代、同国籍、同流派作曲家进行比较,寻找差异;原点比较即对一个作曲家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作品的比较,既寻找联系,也寻究差异,从而使我们在把握作品音乐风格方面有所建树。

  其次,对音乐文本进行研究分析,从曲式结构、和声、调式调性、速度力度等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以手稿为基础,对作品进行不同版本的研究与分析,并将不同演奏家的演奏录音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在演奏方法与风格诠释上阐明自己的观点。

  再次,从事音乐表演教学的工作者,必然要求将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研予教学创新支持,教学反馈科研以灵感驱动,二者互相推动,相辅相成。因此,对已有的专业论著及同行发表的论文进行搜集、阅读和整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主观的思考与探索,不断将教学方法的积累升华为教学理论的形成,才可逐步建立自己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理论。

综上,音乐论文是储存、传递信息的良好载体,它不仅能广泛传播和普及已有的音乐研究成果,而且便于人们从中汲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因此,笔者认为在音乐院校的表演专业中,进行音乐论文写作训练是极为必要的。

  音乐不是技术,而是文化。我们只有在音乐研究中不断前进,才能使我们超越自己,进入一个全新的、更高的音乐表演与学术境界,从而让自己的音乐表演更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音乐小知识

1.三大安魂曲

三大安魂曲是指莫札特的D小调安魂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

2.三大神剧

三大神剧是指韩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天地创造和孟德尔颂的伊利亚

3.五大纲琴协奏曲

贝多芬的第五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皇帝”、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号C小调钢琴协奏曲、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和李斯特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合称为“五大纲琴协奏曲”

在看你就赞赞我!

编辑

新闻媒体中心旷旸旸

校对

学工办张煊

来自

音乐学院新闻媒体中心

点击这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2097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