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怀天下志在必达
何谓“担当”?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里,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担当与人们关于责任、良心、价值、奉献、牺牲、勇气和才干等方面的思考联系在一起,从而被赋予丰富的内涵。它既代表着“在其位、谋其政”的履职尽责,也体现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海阔胸怀;它既代表着“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执着理想,也体现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是勇气”的无畏勇气。
我们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来区分担当,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去认识担当。“一人做事一人当”,是普通百姓对担当率直快意的表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仁人志士丹心报国的担当誓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有志者身处困境自我担当意念的坦露;“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致力国际担当的庄严承诺。
人生需要担当,有担当的人生才能尽显大气与豪迈;家庭需要担当,有担当的家庭才能拥有和谐与融洽;一个单位需要有担当的成员,有担当方能成就“经世之事业”;一个社会需要有担当的脊梁,有担当方能谋取天下的福祉。
担当既有普遍性的要求,也有特殊性的要求。它在客观上有大小轻重之分,在主观上有承担与放弃之别。担当不仅是修身齐家的需要,更是治国天下的需要。古往今来,担当价值千金,担当任重千钧。深刻认识和把握担当问题,做一个勇于担当、有所担当的人,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转载自《广达铁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