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论文性理疗病机理初探

发布时间:2021/5/5 10:10:44   点击数:
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性理疗病机理初探(-08-23)

性理疗病法是’王凤仪性命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与意义只有通过实践方能体现出来。性理疗病法,其愈病之神速,效果之显著,不可思议,只要证明它是客观存在的,就应加以研究。只有尊重事实,才能尊重科学,它的核心问题乃是对人的潜力的发掘,因为性理疗病已初步揭示一些令人难以想像的人体潜在能力。从性理疗病的许多病例中,使我们意识到,医学发展得再高明技术再精良,如果人的心性问题(精神因素)不解决,也不可能彻底解决人的疾病与健康问题。乐观、开朗、心胸豁达、常乐无忧,可以使人少生疾病。健康长寿的道理,是人所共知的,但关键问题是怎样能做到乐观、开朗、心胸开阔,常乐无忧呢?先生在他所讲的性命之学里,重点解释了这个问题。凤仪先生由于听讲善书,悔过愈病后,彻悟了一条真理:"恨怨恼怒烦"是致病的根本因素。疾病是从这条渠道进来的,因此,也必然叫它再从这条渠道上回去。心病还须心药医,这便是性理疗病法总的原则。性理疗病与"伦理疗病"是相辅而行的。在劝病的过程中,往往要考虑到伦理问题。伦理关系理顺了,拨阴反阳了,疾病自愈的情况常见。所以性理疗病与伦理疗病,其道理是统一的具体来讲"恨怨恼怒烦"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必须从人与人的关系上谈起,在人际关系中,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关系,便是家庭伦理关系,如夫妻、父子、兄弟、婆媳等等。这些关系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表现在许许多多未学过伦理与哲学的人,照样当丈夫、妻子、父母、和儿女;说它复杂而是家庭关系想处理得好,就不那么简单了。许多大人物能统率千军万马,但这小小的家庭,却不一定听他摆布,这就说明家庭问题又是相当复杂的了。所以人生有很多苦恼来自于家庭,如夫妻吵架、父子责善(是不是应该是骂)、婆媳不和、兄弟争讼,等等。再从社会上看,人我之间的矛盾,诸如权势、地位、名利、彼此倾轧,患得患失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致病的精神因素的来源。那么这种人我关系上的阴影,是通过什么渠道变成人们各种疾病的精神因素的呢?通常是由于习惯的偏激心理造成的。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可常听到"怨他,不怨我";"人家错,我都对"(实际不一定是人家错,我都对);"他气我,我才生气”;"他做事太气人”;"他对不起我,太叫我过不去。"等等。一句话,就是"我生气有理"。其实这正是为自己生气找充分理由。越是这样想,越是觉得自己气的对,越气越来劲,结果害了自己,甚至气出病来。岂不知,这种生气本身就是严重的过错。凤仪先生强调不生气,正如西哲所说:"因为他人无理而生气,其实就是为他人的过失而惩罚自己。"(康德语)有些人竟至于把自己"惩罚"出病来,这不是十足的愚蠢吗!凤仪先生说:"我发明劝病法,是本人道去劝,病是什么,就是过,把过道出来,病就好了。"这里所说的"过",就是指"因为他人无理而生气"说的。先生又说:"凡是专好看人家不对而生气的,正是他自己不对,人要能把这个理认真了,疾病自消。"这话言浅而意深,是先生通过一生的实践而总结提炼出来的真理。实际来讲,凡是不会当人都是过,如不会当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婆媳等等都是过。比如不会当父母就教育不好子女,这不是过吗!人的气禀性是根深蒂固的,它来自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习染。刚懂事的小孩打起架来,也总是相互怨对方,而不怨自己。怨人就生气,生气就产生阴气!这种阴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无减;往往贯穿在人的一生,支配着人的生,污染着人的心性,人却不自觉。这种不卫生不健康的精神,怎能换取健康的身体呢?先生说:"人都说修好而未得好,其实他的心里竞装著人家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生气的时候,别人有多少好处也看不见,只是盯住人家的缺点和错误了。这样,不仅容易生病,同时也把人我的关系闹坏了。人在阴气(气禀性)爆发的时候,往往有如下山猛虎,势不可挡;又如汹涌的怒涛,翻江倒海。由是而闯祸者,屡见不鲜。所以先生提出"化性"之说,教人化除气禀性,教人"认不是"、"找好处",这乃是愈病、齐家的两件"法宝"。认不是(悔过道过)方能"拨阴",找好处始能"取阳",拨阴取阳,便能恢复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抗病的能力,疾病自愈。"悔过愈病"里面有个关键问题,即是真心实意还是虚心假意,虚心假意便是自欺欺人。悔过愈病是在认识上来一次大翻个,必须真心实意地承认自己的过错。通过"翻箱倒柜",挖根源,解疙瘩,竟至痛哭流涕,大翻良心,使长期残留在潜意识里边的烦恼怨气,来一次大清理,在心底深处发生一次大震动,起了质的变化;将长期以来,专好吸收他人的阴暗面,致使自己的阴气凝重地继续发展的"惯性功能"突然逆转;将专看他人不对的心理转为看自己的不对,这便有助于切断某些病理变化环节;拨阴取阳,使人的生命节奏重新得到和谐,消除形成身心疾病的恶性病理循环;使思想--躯体--精神三者重新恢复平衡和统一,从而愈病。人身的阳气好比天体的太阳,如果太阳失常,自然界万物生长就要受到影响;人的‘阳光’失常,就会影响心身功能的正常运行。因此,人体的阳气,像太阳一样放出’光芒’,照耀着脏腑经络,永葆阳气充盈,就会使人精力旺盛,抵御各种疾病。’笑’是人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标志,它不仅对人的肺部有明显的益处,而且能够消除对健康有害的神经紧张与压迫感,使肌肉放松,有助于血液循环。长期不笑的人,表现了心理和生理的不正常状态。著名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因用脑过度,年老时常头痛,有一位医生并不给他开药方,只是对他说了一句英国谚语:’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得到启发,经常去看喜剧。结果,他的头痛病不药而愈,活到七十六岁。凤仪先生说:"有病固然是苦的,你要故意的乐,乐久了,真乐就出来了,阴气像一股烟似的飞出去了,疾病立消。俗语说:神出鬼没’,乐就是神,阴气是鬼,神出鬼自然就逃走了。"有的医学家说,笑是人们健康的’保险阀’,确有道理。‘哭’是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感情。人在心里非常苦闷和憋屈的时候,都要大哭一场。这时有人会劝阻,也有人会说,让他(她)痛痛快快的哭场吧,哭完心里就敞亮了。通过哭也可将郁结的阴气发泄出去。现在国外医学界已研究证明,人在紧张和受压抑时,体内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健康的某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也可以通过眼泪排放到体外,心情痛苦时的泪水,和高兴时的泪水,所含化学物质是不同的。所以有的个别疾病,哭一场会痊愈。’转移注意力’在性理疗病中,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凤仪先生说:"病是寒的,意念不敢去,疮是属火的,意还不敢离开,可惜人都不会用意了。像生疮的,疮属火,然而手偏去摸索它,越摸索意念越往那里去,所以疮越重。"如患眼疾者,能把意念常沉到脚心,往往眼疾可愈,这便是会用意念最浅显的例证。由于外界的力量,使病人转移注意力的疗法,往往是通过’暗示’对病人施加影响。暗示与说服教育不同,它突出一个’暗’字,不像说服教育,旗帜鲜明地进入人的意识之中,而是悄悄地’溜进’意识里去,用以分散病人对病情的注意力,使思想焦点从病所转移他处。化性’疗法首先是要知性,认识自己的病,是由五行性中的哪一行的阴面促成的,再进一步做到化性,即化除自己性中的阴浊气质,这是性理疗病的一条根本途径。如瘫痪七年的赵品三,首先认识到自己的气禀性是什么色,什么味,发动时候有多么长的劲。后来由于外界的一触动,便发现了自己的阴气升起,于是气机突变,阴性化除,七年瘫痪,霍然而愈。当然,也有的病是逐渐痊愈的,随着阴气的渐渐化除,病也渐渐地好转痊愈。凤仪先生说:"忧愁时才生黑气,为难时就生暗气,这些气有毒就容易生病。医生治病,只知药力,而不知道病人的境遇和心性。吃药虽然也有效果,但愈病不一定完全彻底。因为病像贼似的,药像兵似的,身体像民户似的,兵力大能把贼杀尽,当然是了祸啦。然而若只能把贼撵走,兵不能索给民户看家,兵走了,贼又回来啦,这时贼祸必然更大。所以病轻的,药力能胜它固然可以好但不好的病,必越发厉害。我主张化性养神,神足则病自然就好了。"这是凤仪先生通过性理疗病实践,对心理--躯体--精神三者互相制约及疾病变化的经验总结。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是相通的。祖先父母与子孙后代的信息也是相通的。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正是体现了无形的信息在起作用。这好像一棵大树似的,树根、树干与权枝叶之间完全相通,有’光合作用在上下不停地运动着。祖先父母是根,子孙后代是丫杈枝叶,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信息总在不断地运作着。如果子孙和老人之间的信息隔绝了,上下不通了,对晚辈人大为不利,子孙便容易生病。凤仪先生在为他姑母劝病时,就曾对姑母的儿媳说:"老人是阳气。儿女是阴气(重儿女轻父母就是阴气重),你这堆儿女,我看是一堆阴气,你是这气根,你骂老人就是把阳气隔开啦。"以后她果患大肚子病。由于向婆母悔过病便好了。凤仪先生曾用黄葱叶作比喻说:"我小时候,用黄了的葱叶,一头捏住,一头用气吹得很鼓的,也用手捏住(把气隔住了),尽为的一拍,就很响的。姑母是表嫂的老人,老人为阳气,她天天骂老,是把阳气断了,儿女为阴气,她只知道为儿女,哪有不生病的理呢!"(能拨阴反阳自可转化)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发现,夫妻和睦,小孩健康无病。有时夫妻吵架,甚至几天不见’开晴’,小孩便容易生病。这是因为把水搅混了,鱼放在脏水里,哪能不病呢!所以家庭中的信息,虽然看不见,却无时不在起作用。一个人的疾病,除了从他的性心身中查找病因之外,有时也须要把病人放在特定的时空中(更大的范围)去考虑病的根源。探索什么样的精神因素(心理与性格),会导致肌体患什么样的疾病,是现代心身医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古代的医学开山鼻祖希波克拉底说:“知道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某人所患的是什么病重要的多。”这即是强调整体治疗和精神因素在医疗中的重要意义。五行性是凤仪先生在十九世纪末期提出的精神哲理,其中主要部分就说明了什么样的气禀性易患什么病。如国外现代心身医学发现的‘A型行为’特征的人,其性格是竞争性强,求成心切,雄心勃勃,急燥缺乏耐心,不安定,过分警觉,讲话滔滔不绝,面部肌肉紧张,有一种时间紧迫感,经常处于责任心驱使之下,其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率是与A型行为相反的B型行为’(比较松散、稳妥、循序渐进、有耐心,动作不急不慢)性格的人的二倍。这种A型性格的人在五行性中是属于木火性,故易患心脏疾病(属火)和头迷眼花、四肢麻木、中风(属木)等疾病。所以凤仪先生主张变化人的气质与性格是防治疾病的根本。千百年来,病人请医生治病,多为被动的,医生开什么药方,病人便服什么药;医生扎针和手术,病人便接受扎针和手术,这是完全被动的,病人本身是使不上劲的。性理疗病是完全发挥病人的主动能力的,转被动为主动,通过自我调节,使心理与生理重新得到平衡,从而愈病。有的顿愈,有的渐愈,这不能不说在人类医疗手段上是一种高超的疗法,是人类未来的最理想的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性理疗病,虽然治愈了一些沉疴痼疾,然而不是万能的,传染病、外伤、外感等病和各种急症以及根本不相信精神治疗的人,医院及时治疗。当然,作为一位性理疗病的医者,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他必须有高尚的医德,在病人的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如病人根本就不俱备信心,乃是不可能奏效的。"心中的郁闷,精神上的痛苦,埋藏在心底的恨怨,一触即发的愤怒,让它发泄出来,比自我封闭要好得多。"这种说法,不一定全对,须要具体地分析。属于土水性人,不好讲话,痛苦藏于内心不表露,常常使内外相交的精神通道被封闭。这恰似一个急需氧气的病人,被切断了供氧系统一样,是很危险的。这样性格的人,急需将埋在心底的苦闷发泄出来,接受他人的开导与劝说,是非常有益的。但脾气暴躁的木火性人,气火发泄出来,虽然自己的心里痛快了可是必要伤及别人,特别是对领导人和长辈,发脾气之后,必要后悔,反易加重了精神负担。因此,凤仪先生提出了‘化性’之说,突出一个‘化字,不仅能包容,而且能溶化,在心灵里不残留烦恼恨怨的余痕。这样,不仅能防治疾病而且能保持人我关系的和善。当然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豁达、宽宏、不斤斤计较小事,不苛求于人。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上下左右,以至家庭,都会有一种比较和谐亲密的气氛。这种高尚的修养,来自高尚的情操;宏伟的抱负和超人的毅力,来自明确而远大的生活目的。所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必须学会锻炼自己的心灵,化除阴浊气质。否则,服用再好的药物,病体恢复的再好,经一场暴怒便毁于一旦。因此要锻炼到不论周围发生任何剧烈的变化,个人也能保持其内在情绪的稳定,就像外界温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别,但人的体温却总保持37℃左右。因而能适应各种坎坷,顺利地度过逆境,这乃是做到健康长寿的关键。阴气阳气之说,是性理疗病中的枢纽。恨怨恼怒烦多了,则阴气必盛,阴气盛则身体必病。拨阴取阳,疾病自愈。阳气足了,身体自能健康。俗话说:一正降百邪’,确有道理。这里所说的气,非呼吸之气。中土医学认为’气’是流通在体内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它受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恶劣情绪对阳气的破坏作用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完——

论王凤仪“性理疗病”之“五毒”与君相二火的关系

论王凤仪性理疗病”之治未病”理论*

浅谈王凤仪的中医心理学思想

王凤仪教化哲学研究——传统三教内在转型的近现代尝试

[论文]王氏“五毒”学说之怨毒与脾胃病的相关性研究

王凤仪思想对大学生抑郁症的阅读预防作用研究

[论文]性理疗病法五毒学说之“怒毒”研究

王凤仪研究概述(杨朗天)

[论文]性理疗病法治疗机理研究

王凤仪伦理疗病阐析——儒家生命伦理之活例

对五行性理疗法的浅识(郑晓辉)

王凤仪性理疗病理论探讨(王香玉许振国)

[论文]浅述王凤仪性理疗病学说与传统中医及儒家思想的相关性

王凤仪“性理疗病”学术思想概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2182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