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价格 >> 教学心得学习论语,领悟人生
魏丽冬老师在东方书院传授“四书”多年,她亲切随和又不失严格细致,始终精心陪伴在大家的国学学习之路。去年8月起,她教授新一届学员《论语》至今,已完成大半;五一假期将至,尽兴游玩之余,亦要保持学习状态,现将魏老师新近撰写的《论语》教学心得与您分享,供正在学《论语》或是已经学完,抑或打算学《论语》的大小朋友温故知新。
学习《论语》,领悟人生
魏丽冬东方书院20级国学1班授课老师
1
《论语》的特点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呈现出文化圣人孔子的核心观点,虽然大多是纲要式的,但有时也把人物的神态动作与性格表现得惟妙惟肖,比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图)
《论语》不只塑造了一个亲切感人的孔子形象,对其弟子的性格特征大多也表现得鲜明生动。学习过《论语》,我们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对孔子师生的印象,跟名人作家对他们的理解相互印证对照,这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比如,杨绛先生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一文中这样写道:
“四书”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个样儿,各不相同。孔子最爱重颜渊,却偏宠子路……子路很聪明,很有才能,在孔子的许多弟子里,他最真率,对孔子最忠诚,经常跟在夫子身边……子路听到夫子的称赞就喜形于色,于是立即讨得一顿训斥……又如孔子和颜回说心里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就想挨上去讨夫子的称赞,卖弄说:“子行三年,则谁与”夫子对子路最不客气,马上给几句训斥:“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爱音乐,子路却是音乐走调的。子路鼓瑟,孔子受不了了,叫苦说:“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孔子就护他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子贡最自负。夫子和他谈话很有礼,但是很看透他……孔子曾故意问他:“子与回也孰愈”子贡却知道分寸,说他怎敢和颜回比呢,回也问一知十,他问一知二。孔子老实说:“不如也”,还客气地陪上一句:“我与尔,勿如也。”……子贡会打算盘,有算计,能做买卖,总是赚钱的。孔子称他“善货殖,亿则屡中”。孔子对待他们也各各不同,我们对孔子也增多几分认识。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他从来没有一句教条,也全无道学气。他爱音乐,也喜欢唱歌,听人家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大概是要学唱吧!他如果哪天吊丧伤心哭了,就不唱歌了。孔子是一位可敬可爱的人,《论语》是一本有趣的书。2
谋智与谋道
“智”就是知识,“谋智”就是构建一个人的知识框架,比如,学生知道“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是知识的积累。“道”即价值,“谋道”是追求人生最高价值的精神境界。比如学生认为“孔子是一个伟大的人,学习四书能帮我们养成仁义正直的人生底气”,这是价值的判断与追求。
追求知识不应该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不由他的知识量多少这一项因素决定,决定一个人境界高低的更多的是对价值的判断与选择。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有了科学,为什么还需要哲学的原因。知识未必就是力量,只有把知识熔铸进我们的价值观才能形成力量。比如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稳定的?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就是有足够的粮食、军队,还有人民的信任。“取信于民”就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文明的体现。子贡接着问,如果这三者必须去掉两个,去掉什么?孔子说去兵和去食,最不能去掉的就是“民信之”的价值观。给孩子良好的教育,不仅是帮助他们构建起知识框架,更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
3
既注定理解,更强调背诵
考虑到学生年轻较小,刚《论语》接受能力弱,前半部分进度稍慢,在未来的学习中会加强进度,老师的讲解会更侧重于精讲,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多读多背,比如分组比赛、分角色表演对白等,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和课程进度。不过,课堂上所要求的即时背诵程度,跟彻底消化的背熟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
我们一直以来的基本要求都是立足长远,让孩子在一个星期内通过反复诵读去背熟,在一个星期内每周至少上传5次,最后一次是认真诵读基础上的背诵,这正好符合语感的形成规律,也是合情合理的,老师要把握好课程进度和所学内容完全背熟之间的平衡。我们历来极其重视对《论语》功底的夯实,不但在学习《论语》阶段要严格要求,在以后的《孟子》等课程学习过程中,也会继续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反复咀嚼的长期过程。
4
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
小朋友刚接触文言文,对古代文化常识知道得非常少。学习《论语》需要学生逐步掌握的相关知识有:孔子及其重要弟子的所处时代背景、姓名、字,“五经六艺”,同时代及夏商周的历史名人,如尧舜禹汤、伯夷叔齐、文武周王、周公、管仲、子产等的事迹,季氏、三桓等具有特别称谓的对象,以及一些尊称、谥号、官职名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