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简介 >> 年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国家奖
刘永超
级博士研究生
人物介绍
刘永超,男,中共党员,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级博士生。博士期间获得一等学业奖金1次,参加一次国家学术会议,以第一作者(含导师第一,本人第二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JCR一区5篇,JCR二区1篇。
经验分享
做科研要静下心来读文章,读的多了,就能对所研究的方向把握透切,进而发掘有价值的东西和存在的问题,这样能促进更深入的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取得更有创新性的成果。自入学以来,在思想和学习科研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非线性自适应控制的理论研究工作。在思想上,作为学生党员,时刻在学生中起着先锋带头作用,思想上进,态度端正;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待人热情,关心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生活上,为人谦虚随和,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在学习科研上,时刻保持端正勤勉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对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天坚持来实验室学习,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读博士期间,主要从事非线性自适应控制研究,采用智能自适应反步递推控制方法解决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
座右铭
我相信,我能行。
毕鹏飞
级博士研究生
人物介绍
毕鹏飞,男,中共党员,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级博士生。博士期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2次、曾参加1次国际学术会议,已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包括3篇1区SCI论文、3篇二区SCI论文以及1篇EI论文。此外,本人多次参与实验室组织的UUV调试以及相关试验工作:包括水池试验、湖泊试验以及海洋试验,确保在做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效的完成对实际工程项目的兼顾。
经验分享
首先,科研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必须要养成每天阅读文献的习惯,并对阅读过的每一篇文献做出总结,慢慢的会知道哪些文献需要粗读,哪些需要精读,直到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其次,要有平和的心态和永不言败的精神,科研之路一定是布满荆棘且充满挑战的,也许失败会成为这条路上的常客,但只要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和愈挫愈勇的信念,总会守得花开见月明。最后,要多与在科研之路上具有宝贵经验的同学或老师多交流,闭门造车往往会事倍功半,多汲取他人的长处会利于自身的成长,以便更快、更好的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座右铭
虚己应物,恕而后行;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林强
级博士研究生
人物介绍
林强,男,中共党员,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级博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内蒙古民族大学,期间获得2次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3次校级一等奖学金、获得3次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学生称号、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毕业生称号;在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方面,获得第四届Mathorcup全国高校数学建模二等奖、第七届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省级初赛一等奖以及决赛三等奖。硕博连读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间获得1次一等学业奖学金、2次二等学业奖学金、1次三等学业奖学金,共发表3篇SCI,分别为JCR一区1篇、JCR二区2篇。完成待投稿的文章3篇。
经验分享
研究生在读期间,没有遇到过波折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常常被某一个问题困扰好久,研究进度缓慢。这大概是博士研究生的日常吧,所以面对学术研究,心态也很重要。就本人而言,每每遇到一下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会以平常心去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而对比研究,试着解决。如果长时间没有结果,就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在后面的学习和阅读中,灵感或许就来了。当成功发表第一篇SCI后,后续就有了克服困难的源动力。也鉴于导师的教导,本人总结着,在科研路上,研究不需要激情,超出常人的耐心与专注是更重要的品质;魔鬼在细节中,研究也在细节中,不仅框架体系重要,细节更使人严谨。
座右铭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的时候,就感觉到了空虚.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