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5/21 17:50:35 点击数: 次
一曲生命的赞歌——论小说《味》的百味人生文/房玉柱青年作家、评论家秦直道的小说《味》写尽了世间万象,呈现了百味人生。生活中有酸、甜、苦、辣、咸,有喜、怒、哀、乐、爱、惧、欲。正如作者在《跋》中所说:“这部小说的内容,从小的方面反映的是个人的心灵史、家族的生活史,从大的方面说表现的是时代的变奏曲、人生的哀叹调,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就像一座房子的结构一样,任何一部分都不可或缺。”这部小说可以说是秦直道版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小说以豳邑县的频婆街为舞台,各类人物尽情表演,展现了底层农民的百味人生,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写尽了农村生活的世间百态,带有现实主义色彩,延续了陕西文学的主流,带有浓厚的黄土气息。这部小说是一部家族变迁史,家是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由血缘关系而形成了家族和亲族关系,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关系,家国同构,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延伸,由家庭伦理衍生出了一套政治伦理。文学史上许多著名的作品都反映的是家族文化,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巴金的《家》、陈忠实的《白鹿原》。《红楼梦》可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泣血而作,“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而《味》也是作者含泪而作的,表现了生活诗意的瞬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东西。小说写了家族的起源,展示了兵荒马乱岁月普通人的生活。小说从楚默然的祖父楚庚申写起,楚默然的祖父出生在陕南栗乡,一个盛产板栗和核桃的地方,为了生计,祖父在十六岁那年辞别了父母兄弟来到了频婆街,结识了后来小说中的“大爷”——祁鸣玉,跟着祁鸣玉学理发,从此落地生根,开始了新的生活。小说描写了楚氏家族和秦氏家族成员及楚默然的邻居的生活状况,一花一世界,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殊性,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小说反映了乡村社会普通农民生活的基本情况。楚氏家族除了父亲楚食力之外,还有献力叔叔、凝力叔叔、奋力叔叔、雪兰姑姑、雪梅姑姑、雪菊姑姑。秦氏家族,小说写了树人舅舅、独承舅舅、思变舅舅、寒笑姨、五外公、六外公、六外婆等人物,邻居有张虎、关学良、易长空、永锋等人,小说涉及的人物众多,个个形象生动,许多人物在现实中都是有原型的,经过作家的艺术的改造,其形象更加丰满。有人说,北上广只是幻象,县城才是底色,有一篇文章叫《混在县城》,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其实乡村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底色的底色,是一种更真实的存在,读懂了乡村社会,就读懂了中国,秦直道的小说《味》展现了中国乡村社会几十年的裂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有人通过读书鱼跃龙门进入城市,像楚默然、秦向城等人,有人通过务工进入城市,像楚默然的表弟乐乐。乡村社会更加凋敝,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在小说开头写道,西祥庄的村民要去官道咀兴修水利,全家动员,自带农具和干粮,大家干得热火朝天,而后来楚默然家盖房时,年轻的小伙干活时拖拖拉拉,来得晚,走得早,以致于系国姑父感叹道:“唉,没办法,现在花钱找来的土工已不像二十年前你一叫就来的土工了。时代变了,一代不如一代。”乡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某个人从事某种行业,这个人就成了这个行业的代称,修理自行车的、做装潢的、理发的、行医的都是如此,如小说中写到理发的老贾、打井的老李、修自行车的高小狗、村医文成昆,正是这些人使得乡村社会得以正常运转。楚默然回到家乡说当地方言,大家觉得没有背叛,如果说普通话,大家就觉得你已经脱离了这块土地,与乡亲们有了距离。在乡村社会,诚信很重要,献力叔叔纸厂经营不下去了,宁肯向朋友借钱,也要给工人发工资。乡村社会重视荣誉,一个人如果干了坏事或受法了,家人都会蒙羞,如召开公审公判大会时,常克传的儿子常卫国因参与盗窃而被逮捕,其他人都看热闹去了,常克传一家都待在家里,常卫国的娘金莲在屋子里不停地流着眼泪,常克传安慰说:“你甭哭了,既然咱教育不了,就让国家的法律教育去。那你有什么办法!那你有什么办法!那你有什么办法!”小说也塑造了六外公、六外婆这样的乡贤形象,传统的士绅社会已经被打破,中国传统社会注重的是血缘和亲缘关系,儒家文化以血缘关系来划分人与人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六外公、六外婆不是楚默然的亲外公、亲外婆,但对楚默然家关照有加,胜似亲外公、亲外婆。六外公是在金城工作,家境比较宽裕,他经常周济亲戚和乡邻,在亲戚中德高望重,说话也有分量,六外公、六外婆给寒笑姨介绍对象,看望家境不好的妙龄姨。六外公退休以后又开始摆摊卖布,进入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当五外公家的平安舅舅去世后,他们将自己的布摊分出一部分给云霞妗子,一块儿在清风街、伏敬街、频婆街摆摊卖布、门帘、窗帘和被罩。当妙龄姨家的表弟洪刚去给六外公、六外婆家拜年时,他们又给洪刚装了满满一提兜东西让带回去,还给了洪刚二百块钱,对家庭情况不好的洪刚的关爱无微不至、谆谆教导。小说描写了豳邑大地的民俗,有生产民俗、生活民俗、节日民俗等。民俗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豳邑有着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周人的发祥地,是《诗经》中《豳风》的发生地。每个人都要经历出生、成年、结婚到死亡,在这人生的四个阶段,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礼俗,小说描写了频婆街婚丧嫁娶的习俗。如“送核桃”,即腊月二十六以后家人看望出嫁的女儿,正如十五晚上要给家里的亡人上坟发灯。农历二月二是物资交流大会,即二月二过会。小说描写了鲲鹏舅舅的婚礼盛况,鲲鹏舅舅是六外公的儿子,家境好,办得很隆重,他是秦氏家族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家人,妗子是鲲鹏舅舅上泾滩师范学校时的同学。小说描写了闹洞房的晚上,清风乡的灵巧表姨把一大堆核桃、枣、花生和豆子悄悄送到洞房门口,把这些东西撒到鲲鹏舅舅的婚床上,寓意是“早生贵子”。小说还描写了祖父、祖母、父亲以及意外而去世的唐建设、廖智斌等人的葬礼,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葬礼也不一样。小说还描写了兴修水利、卸苹果、打麦场等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还写了面对自然灾害时人们的无能为力,表现了农耕文化靠天吃饭的特色。小说《味》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再长的生命都有一个终点,自古以来从没有万岁的皇帝。小说表现了对人生社会之思,当一个熟悉的人殁了的时候,作者都会发一些感慨,例如当唐建设、廖智斌因意外而身亡的时候,小说写道:“生人养人的皇天后土啊!人们痛恨你那时残酷无情,你吞噬了两个年轻的生命,留下了两个残破的家庭,改变了两位母亲和两个孩子的命运。”一个人只有不在了,才会被大家谈起。小说写了楚默然小时候的玩伴殁了,树人舅舅殁了,写到楚默然熟悉的亲人祖父、父亲、祖母去世时的情况,并以旁白的手法写了到楚默然内心的感受,小说是对生命的礼赞,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珍视。生存不易,活着更不易,成人世界里哪有“容易”二字。一代又一代频婆街上的人们在这黄土地上繁衍生息。小说中透露了极强的生命意识,而楚默然上高中以后,似乎和频婆街有了距离,而寒假则是一个窗口期,许多事情是在寒假里知道的。小说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生活的艰辛。逝者已逝,生者如斯,生活还得继续。树人舅舅去世后,妗子又招了新舅舅。小说中多次写到出殡,出殡是生命结束的一个仪式,任何生命都要经历这样一个仪式。每次路过公坟,楚默然都会发出感慨,公坟是频婆街的另一个世界,这些人生前也高高兴兴地去频婆街赶集,快乐地生活。小说《味》是楚默然的奋斗史和心灵史。楚默然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父辈是把日头从东边背到西边的农民,通过读书,后来考上了秦省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完成了人生的逆袭和华丽转身,这是普通农家子弟的必经之路,带有普遍性。小说写了楚默然上小学时受到彭家小孩欺负的情况。第一次随父亲进城,看到城里小朋友背的五颜六色的书包,楚默然梦想自己也能拥有那样一个书包。楚默然的高中是在豳邑县城度过的,这是一个与频婆街完全不同的世界。初到豳邑中学,楚默然并不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想到了退学。后来,在邻居张虎的劝说下转学到了频婆中学,然而造化弄人,教育局一纸命令,撤销了频婆中学高中部,楚默然又回到了豳邑中学。如同《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一样,在豳邑中学的楚默然也掸掉了身上的泥土,开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20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