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人生种种哲学谈论人生启发读者

发布时间:2021/8/28 10:37:14   点击数:

移民、工作、社会等各种议题,在大时代这个十字路口下,香港人就如失去了指南针的小船,拼命地寻找远方的彼岸。

每个人身处历史洪流,社会发生的任何事难以与自身割裂,所有问题最终归于原点,也就是自己的“人生”。“好青年荼毒室”的十三名作者,哲学背景专长不尽相同,其中一位作者严振邦说,他们想找一个课题能够共同创作,于是合力写下《人生种种》,希望通过哲学谈论人生各项议题,启发读者。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执着,过度执着会令人失去自由灵巧的心灵,但轻易放手又是否代表不懂坚持,没有勇气追寻理想?严振邦在〈执着〉一文中,尝试以中国哲学的角度出发,阐述儒道佛各学派对于执着的哲学观点,执着与放下没有绝对。

道家指幸福生活状态理应是自由生活、逍遥无待,反对过于执着。严振邦以杯作比喻:“杯之为杯,正在于它能用来盛载不同饮料……如果一只杯长年累月都是满满的,那这只杯也不再是杯,因为它已经没有了可以盛载不同饮料的可能。”人过于执着,便会被念头霸占心灵,没有空间容纳其他可能性,人亦成为了念头的奴隶,失去了自由。

佛学反对执念,原因并不是道家认为的不自由,而是人生注定苦。我们总是认为美好的事物永恒不变,但一切皆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严振邦举出植物生长作例子,树的因是种子,缘是阳光与水分,当因缘两者结合才会长出大树,结果亦要依赖合适条件。这说明事物需要依赖其他因缘,不是自足存在,既然世间万物没有必然,面对着无常,执着也注定是苦。

儒家则认为也许苦令人失去了自由,若然能够择善固执,努力追寻道德与良知,人生才活得更有意义,成为一个问心无愧的人。在不同价值互为冲突的情况下,如何找到当中的平衡点,将会是整个人生面对的课题,亦没有人能够告知你答案。

严振邦认为,读哲学最大得着是意识到自己的看法并不是唯一。读哲学能了解自己人生可以作出的选项,就当刻最好的理由及证据作出决定,即使做错了,甚至有遗憾,但至少这是自己决定,而非历史及社会所赋予的人生。通过哲学了解世界,及早选择,在乱流下活出自己人生,就算人到中年,过去已成为历史,但意义仍可改变,在乎活在当下的人如何赋予。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336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