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给自己定位,人生就是盲目的,但定位要实际一些,要在满足感与成就感之间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定价权”。一个人未来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定价权,也就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你的工作里你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替换的路人甲,还是一个非你莫属的关键角色,这对你的人生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公司的定价权来自品牌、技术、垄断能力等等,你的定价权可能来自专业能力、人际关系甚至道德品格。你必须在一个领域让别人觉得你不可或缺。判断的标准就是,你要离开工作岗位时,别人是否愿意用更大的代价挽留你。
一个能随时轻易替代的工作,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很多在大公司的人,更要警惕,因为你在大公司,享受大公司的平台光环,而且当初你面试、笔试时困难重重,而且面试官和后来的领导都给你讲的高大上...这些都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很重要,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其实很多大公司,会把很多工作包装描述的很高大上,同时大公司有钱,能给一个高出行业水准的工资,其实目的是招一批高材生,培养成 用的螺丝钉。这种工作,看似高大上,其实你进入小半年,各种流程熟练之后,再积累几个案例经验就足够用了,其实并不需要多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甚至不需要多少智力付出,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自己虽然在大公司,但依然做的是流水线工作。
任何男人都怕入错行,任何女人都怕嫁错郎。但往往许多人都是稀里糊涂进入自己的行业,稀里糊涂选择了自己的伴侣。这比较倒霉,也比较可怕,但这不是影响你一生的关键因素。
只要经过必要的努力,还是觉得这个行业,这个伴侣根本不适合自己的时候,就必须快刀斩乱麻,拿出自己的勇气和魄力重新作出选择,力挽狂澜,决不被动将就,这才是关键。
否则,一生就会注定毫无生趣,碌碌无为。沙漠更适合骆驼,草原更适合奔马。当奔马不慎迷失方向跑入沙漠后,必须跑得更努力去找到通往草原的最近的出路。
所以不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当你遇到一件事的时候,把“这件事儿,和我有什么关系?”改成:“这件事儿,和我的未来有什么关系?”这一句话的改变,会让你从故步自封,只顾眼前,逐渐走到投资自己,提升自己的轨道上。人们常说的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看这个名字,很多人会以为,任何事,只要专注进去一万小时,就一定能成为大师。这个概念,最早是《异类》这本书中提出来的:“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 大师的必要条件”。但这不是充分条件。换句话说,想成为大师,至少需要一万小时,不是只要投入一万小时,就一定能成为大师。
老板决定你的薪水时,心里有一杆秤,秤左边是你现在的收入,秤右边是你此刻的价值。这里的两个关键词,一是此刻:不是你过往的总价值,而是你此时此刻的价值;第二个词,是价值,它不是贡献。贡献是你给公司创造了多少业绩。而价值,是如果我不用你,随便招一个人,最少得花多少钱。
设想你曾给公司赚过1亿,你现在的工资是1万块。但只要我能从市面上找到一个我给他1万块钱,他就能很好的完成你现在工作的人。那你的价值就是1万,我不会觉得亏欠你。简言之,你到底可以被多大的代价替代,你就值多少钱。
查理芒格说:你必须清楚自己有什么本领。如果玩那些别人玩的很好,自己却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你注定一败涂地。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只在能力圈里竞争。任何技能,只要你愿意学,都能进步,但想做到牛X,就要去找匹配自己能力圈的工作。我曾经拼命的做了8个月销售,想拿 ,一次没拿到。后来我去新媒体公司,三个月后我就是 。很多人是,明明知道自己不适合一份工作,还在那坚持,不知道坚持个啥。奇迹不会发生。
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清晰的定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