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鲁迅是它的迷弟,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读懂这

发布时间:2024/3/9 16:25:51   点击数:
SEM百度竞价招聘求职QQ群 http://nvrenjkw.com/nxzx/4116.html

中国人考试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自隋末科举初创直至明清八股取士,历代学子无不做着“一举成名天下闻”的美梦。

科举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传统,让许多寒门子弟一跃龙门,青云直上,这是历史的大进步。然而,物极必反,明清的科举渐渐演化为八股取士,摧残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就在科举盛行的清朝,中国出了一本“不合时宜”的书——《儒林外史》。它仿佛是明清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一个个头戴方巾的游荡者在里面浮夸表演,或笑或哭,或喜或悲,文士社会的传统生活全貌现身纸上。

鲁迅评价这本书:“变化多而趣味浓,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它更好的了”,并把它和《红楼梦》共同冠以“伟大”之名。

季羡林说:“作者惜墨如金,从不作冗长的描述。书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讲一个小故事,或用短短几句话,活脱脱一个人就仿佛站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

这部作品就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儒林外史》,被众多文人推崇备至,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儒林外史》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开创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之先河。

全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对科举制度及儒林人士的严峻批判和辛辣讽刺。

“学而优则仕”是古代学子的人生理想,可当谋取功名利禄成为唯一的生活目标时,当整个社会以考取功名为唯一评判标准时,当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陷于僵化境地时,不少读书人就走上了与考试死磕的不归路。在这条道路上,他们或因功名而癫狂,或因富贵而变善为恶,他们灵魂堕落、人性扭曲,和精于世故的旁观者一起,展现出种种病态和丑行。

二是对理想社会和道德楷模的热切渴求。

作者吴敬梓在极尽讽刺的同时,仍然怀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他通过对一些正面人物的塑造,如虞育德、迟衡山、庄绍光及带有自己身影的杜少卿等,让世人看到一丝光亮,看到还有那么一些人在为恢复传统、弘扬善意、重拾文人尊严而努力。

这就是《儒林外史》为我们描绘的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文人生活图景。

后人对《儒林外史》评价奇高,鲁迅、季羡林自不必说,胡适称赞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有国外学者认为,这本书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对世界现代文学也有深远影响,堪称世界文学名著。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

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书中人物,大多有当时真人真事的影子。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

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除了深受成年人喜爱,《儒林外史》也是青少年必读的文学经典,它被纳入新课标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书目,经常成为每年中考、高考的考点。

例如,年浙江省的中考试题就考察了《儒林外史》的知识:

结合《儒林外史》中周进的人物形象,分析其讽刺意义。

无论是初次阅读还是重温经典,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这一本多元立体的《儒林外史》,您都值得拥有、阅读和收藏。

九年级下课外阅读儒林外史正版原著清吴敬梓著初中生典藏精装版小店¥26¥2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66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