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鲁迅教科书外的文坛一哥

发布时间:2017/8/12 11:32:28   点击数: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左翼作家联盟领导人,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年夏日的一天,绍兴会稽县周家门前正在吹吹打打地给大少爷办喜事。周家在当地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名门,前来围观的乡里乡亲将周家大宅围了一圈又一圈。

二十五岁的大龄新郎周树人像一个提线木偶一般,任七姑八姨九婶们打扮。一会儿给他穿上一套大红喜服,一会儿给他拿条假辫子粘上,一会儿觉得假辫子工艺不够精湛,怕露馅,于是,又赶紧找了一顶瓜皮小帽给他戴上。您问为什么新郎这么听话,因为他明白,反抗也没有用,既然没用,就任由她们瞎折腾吧!

来了来了!新娘子来了!花轿落地,一众年轻媳妇抢着去替周树人掀轿帘。新娘怯生生地先将一只脚伸了出来。忽然,脚上的绣花鞋掉了下来。周树人低头一看,那鞋子里塞满了棉花。原来,那新娘朱安姑娘早就听说这周大少爷上过新式学堂,又留洋镀过金,思想比较开明(另类),不喜欢小脚女人。可是,已经缠过的小脚不可能在几日之内变大,又不是金箍棒,可伸可缩,还能打小怪兽,于是,热情的伴娘们便给她想出了这么个馊主意。

周树人,就是咱后来熟悉的鲁迅先生一见,心里对这个新娘就更厌恶了。一个多月前,正在日本留学的他忽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家乡的十万火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几个字:母病速回。鲁迅可是个大孝子,立马就订了船票,收拾了行装急匆匆地赶回了家。回来才知道,那就是个华丽丽的骗局。老母亲精神矍铄地看着他说道:“儿啊!你娘我没事,就是早些时候听人说你在日本娶了个日本女人,还生了几个胖娃娃。这不心里担心,想让你早点回国完婚嘛。”

鲁迅的脑袋里瞬间炸起了爆米花。怎么会有这么荒唐的流言呢?哦,一定是那次和同学许寿裳一起逛大街时闹出的事情。那天,他看到一个日本妈妈拎着一大袋子东西,又要照顾三个小娃,便走上去抱着其中的一个孩子走了一段路。亲眼看到的未必是真的,人的眼睛有时候就是骗人的利器。鲁迅对此可是有切肤之痛的。

新婚之夜,鲁迅与朱安分床而睡,一个人哭了个通宵。男儿的眼泪一旦弹了,就说明他是真伤心了。第二天,他搬到了书房睡。第三天,还是这样。第四天,他离家回日本去了。朱安从此就成了周家名分上的少奶奶,实际上的高级佣人,一生都在用心地侍候鲁迅的母亲,就是她口中的“老太太”。

平心而论,如果朱安嫁的不是鲁迅,而是小镇上的任何一个张迅、王迅,肯定都能够过上普通女子的幸福生活。只可惜,世事有时候就是那样残忍,她终究只是一只蜗牛,哪怕再努力地往上爬,也爬不到丈夫希望她达到的高度。

回到日本后的鲁迅中断学医,开始了文艺创作。其实无论在哪一个时期,医生都是一个很不错的行业,收入高,稳定,毕竟,没有一个人能够拍着胸脯说他一辈子不生病。至于文艺创作,不确定性就要大得多。那为什么鲁迅会做出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呢?过去的人们普遍引用的都是所谓的“幻灯片事件”。

这讲的是有一日在课上,老师给学生们放映有关时事新闻的幻灯片。幕布里几个日本人要砍一个中国人的头颅,围观的中国人面色从容,大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日本同学的民族情绪高涨,纷纷叫好。这下,可把鲁迅刺激坏了。难道我学医要治的就是这些人吗?手术刀只能治国人的身体,我要用笔来治国人的精神。这当然是一个很高尚的理想。

不过,近几年来,各种考据派的专家根据研究说,其实鲁迅在日本的医学成绩非常差,后来是怕毕不了业,这才弃医从文的。这样的结论其实是值得再细细探讨的。不过,即使是真的,也没有什么可诟病的,咱现代人选错专业,在毕业之后改行的还比比皆是呢!

当时,鲁迅同二弟周作人以及同人许寿裳、钱玄同、钱家治等人师从著名学者章太炎。几人虽然年龄资历不尽相同,可因为共同的文学理想而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男人之间的友谊一旦结成,就不会为一些芝麻绿豆的事情而改变。很多人都知道,《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严格讲来,鲁迅的文学生涯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只不过,当时他用的还都只是小号,比如庚辰、令飞、迅行等等,所做的也不是原创书,而是同周作人一起翻译一些日本的文学作品。

翻译其实是一门大学问,既要完整地表达原意,又要有所创新。这就好比你被人锁住了手脚,还要学会跳华美的恰恰舞。鲁迅兄弟的翻译水平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高超了。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仅是亲兄弟,而且志趣相投,合作起来如同一人。

周家这三兄弟后来都非常有出息,作为长兄,鲁迅对两个弟弟真是爱护有加。其中二弟周作人因为和鲁迅年岁相当,兴趣相近,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人都是亦师亦友亦兄弟的关系。到了五四时期,两人并肩作战,同为支持学生运动的文化达人,可说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的一对兄弟,后来竟会反目成仇,成为死生不复相见的冤家。

就在年7月的一天中午,正在自家大宅院里闭目构思文章的鲁迅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一定是热情的小读者吧!由于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突出表现,鲁迅已经被民间的文学爱好者们封为“文坛一哥”“文学男神”。不论是阿Q还是祥林嫂,都直击人的心魄,让人忍不住面红耳赤地想,这说的不就是我吗?塑典型形象,评典型人物,笔力功夫哪家强?浙江绍兴找鲁迅啊!

貌似扯得有些远了,咱还是回头说这封信吧!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鲁迅先生(很客气的称呼哦!等等,您看下去,这可是个糖衣炮弹):

过去的事情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指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七月十八日

???作人

哎呀,这不是封绝交信吗,还是弟弟写的!这可是能上微博热门排行榜的啊!鲁迅兄弟自这一日起,算是公开撕破面皮、形同陌路了。当然,三尺的冰不是一天结起来的,这两人的不睦也不是一天两天。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两人在文化及政见上的分歧。可文人自古就讲究“和而不同”,观念不同,说不定还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呢!如此,仿佛外因就成决定因素了。虽然这是违背了唯物主义哲学的,但后来通过朱安和周建人的说法,咱可以大致肯定这一点。

这个外因就是周作人的日本老婆羽太信子。不是说周老太太不想让儿子娶日本女人,所以当初才急急忙忙地骗鲁迅回来结婚的吗,怎么如今倒同意二儿子娶了呢?这您可能就不知道了。当时社会的大家族是很看重长子的,长子是表率,是标准,很多事情,别的儿子能做,长子却不能。事实上,不光是周作人娶了日本老婆,周建人也是,而且这两人的老婆还是姐妹。

后排右一为周作人,前排右一为羽太信子

这羽太信子是个十分泼辣的女人,对家里的经济大权管控得很严,而且从心底是很看不上鲁迅这位大哥和他那位土里土气的老婆朱安的。所以,咱也可以想见,羽太信子没少在老公耳边吹枕头风。吹着吹着,周作人对鲁迅的态度也就慢慢地变了,以致后来,两人竟然拳脚相向。您可别笑,打架事件也是清楚地被鲁迅记在日记中:“启孟(周作人)及其妻突出骂詈殴打……其妻向之述我罪状,多秽语,凡捏造未圆处,则启孟救正之。然后取书、器而出。”您瞧,还是真打。

不过,就算是这样,当鲁迅收到这封绵里藏针、锋芒暗露的绝交信时,心中还是相当震惊的,他登时就想去后院找周作人好好谈谈。当时的周家兄弟已经举家搬到了八道湾胡同。按照当时的习惯,兄弟几个娶妻生子之后就可以分家了,只不过,因周家兄弟的感情特别好,这才住在一起的。谁都知道,再亲密的关系也经受不住柴米油盐间的摩擦。根据鲁迅在当天日记中的说法,他是吃了闭门羹的,以致没过几天就带着朱安一起搬离了八道湾。

鲁迅是个文字高手。他虽然从没正面谈过兄弟阋墙的原因,但他曾经给自己起过一个奇怪的笔名——宴之敖。各位,看看这个“宴”字,上头代表家,中间是日,底下是女,合起来就是家里的日本女人。宴之敖的意思,就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赶走的人。这态度已是不言自明了。

鲁迅的朋友很多,敌人也很多,从朋友变为敌人的也不少。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刘备还有对头,秦桧还有知己呢!鲁迅名气大,嗓门大,又有钱,所以特别招眼。当时社会上还有一个“反鲁同盟”,其中,陈西滢和苏雪林是干将。有人说胡适也是。不错,鲁迅这支笔也没少骂过胡适,只不过胡适这人是个老好人,就算是心里再不满,也不会表露在脸上。这叫中庸之道(俗称和稀泥)。

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即“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北京女师”“女师大”“女师”)发生了一件大事,即“女师大风潮”,要求罢免校长杨荫榆,声势闹得很大,惊动了多家媒体记者一窝蜂地出动采访。这个时候,微博大V们的态度就相当重要了,那可都是能影响舆论导向的呀!大V鲁迅本着人文关怀精神,坚定地站在学生这边,还拿起笔帮忙轰这杨荫榆下台。

有支持者,自然就有反对者。像陈西滢、苏雪林、钱杏邨等人虽然只是小V,但团结就是力量,几人合起来撰文声援校长,多少也能够获得一些民意支持。可鲁迅也不买账啊,继续斗文吧。斗来斗去,几人都是精疲力竭。年,鲁迅在同郁达夫夫妇、柳亚子夫妇宴饮之时,挥笔写下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著名诗句。

总算是消停一会儿了!不过,也只是中场休息,等养足了精神,再来分个胜负对错。其实吧,有人反对也不是什么坏事,怕只怕您写出的文章、说出的话无人问津,这万马齐喑的苦楚,甚至比千夫所指还要痛苦百倍呢!

说来您别不信,“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也会打温情牌,也学大诗人徐志摩公开秀恩爱。这有什么好奇怪的,鲁迅是文学大师,又不是普济寺里的圆通大师,他的爱情可也是很迷人的哦!

前头说过,鲁迅对母亲娶来的媳妇朱安很不满意。如果按照徐志摩的个性,那好办啊,离婚不就行了吗?鲁迅当然也不是没有想过离婚,可回头瞧瞧这小脚姑娘朱安,没有文化,又没有谋生才能,若再离了婚,您不是把她往火坑里送吗?于是,鲁迅就养着她,供着她。其实,这对于朱安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她会一直怀有希望,等待着她的“大先生”来宠她。她不知道,就算她再努力地向上爬,她也始终都是一只只能躲在阴暗角落的蜗牛,而鲁迅心中喜欢的则是那只小刺猬。

小刺猬是鲁迅送给她的昵称。她的本名叫许广平,原本是鲁迅的学生。从后世流传的照片来看,许广平并不是一个漂亮姑娘,不过鲁迅并不在意外貌。这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年10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中国小说史略的课堂上。由于在五四时期大放异彩,鲁迅在很多女生的心里都有辉煌耀眼的形象。可当鲁迅往讲台上那么一站的时候,却有许多女生失望了。本以为是位帅大叔,一看才知道不过是个邋遢老头,热情从沸点一路降到了冰点。

那时的许广平就坐在第一排,那可是学霸们的御用专座。和其他姑娘不同,许广平一见鲁迅这“犀利哥”般的造型,登时就觉得他酷呆了,于是,她坐得更直了,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鲁迅看。一堂课下来,许广平就觉得,这位老师讲课幽默,又没老师架子,还真对自己胃口,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男人。

不过,对胃口也不一定要成为伴侣啊!现在的您社交圈子大,自然不会刚对一个人产生好感就想着将来要和他结婚。可是当时女孩子认识男子的途径有限,穷人家的女儿认识的可能就是邻居家的张二狗子、王二麻子,小康人家的女儿认识的则大多是老师和学生,而相比青葱的学生,具有熟男气息的老师魅力自然也就更大一点了。民国时期有不少的师生恋,鲁迅和许广平是典型,沈从文和张兆和、徐悲鸿和廖静文,也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许广平在听了鲁迅几堂课之后,决定写一封信给他——咱可以先从朋友做起嘛!当时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众多,学生们经常闹着要罢课,于是,许广平就在这封信中提了些关于时局的想法。她非常困惑地写道:“先生,有什么法子在苦药中加点糖分?有糖分是否即绝对不苦?”一看就是文艺女青年的范儿,若是咱这种粗人肯定就会这样说——无聊透了,约吗?

写完这封信后,许广平的心里很忐忑,每天晚上只能傻傻地数着喜羊羊才能睡觉。好在,这份焦虑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鲁迅回信了,信的抬头是大大的“广平兄”三字。关于苦药和糖的问题,他这样回答:“苦茶加‘糖’,其苦之量如故,只是聊胜于无‘糖’,但这糖就不容易找到,我不知道在哪里,只好交白卷了。”很幽默又很实在的话,许广平一看就忍不住笑了,真像个恋爱中的羞涩小女生。

后来,许广平便问鲁迅“广平兄”的意思。鲁迅说,凡是亲近的人我都称兄,其余的我都称老爷、太太、小姐之类的。许广平一听,立马就脸红了。原来他没把我当外人啊!看来和他的关系是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哦!

打这以后,许广平就常常到鲁迅家里去,找的是帮他抄写手稿的理由。当时还没有万能的电脑,所以大部分文章都是需要誊抄的。许广平字写得很端秀,写得又快,经常一抄就是上万个字。鲁迅是何等聪明的人,当然知道这许姑娘的醉翁之意。可他也很为难啊,想想自己一个半老头子,家里又有一个半老的糟糠,凭什么耽误人家年纪轻轻的姑娘呢?

可许广平却不这么想:我如果在意名分、在意家世的话,当时早就跟隔壁指腹为婚的马家少爷好了,又何必赔上违约金(婚姻也就是一纸契约嘛)逃婚来北京读书呢?于是,她很诚恳地将心里话都告诉了鲁迅。本来已经决定为了无爱婚姻而自我牺牲的鲁迅被许广平这一番话重新点燃了热情。终于有一日,他对她说:“你赢了,我可以爱。”

从此,鲁迅和许广平就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涯。那时的生活是相当甜蜜的,他称她“乖姑”“小刺猬”,她唤他“小白象”,亲密感觉溢于言表。年,两人的通信《两地书》出版。同样是家信情书,《两地书》的风格和《爱眉小札》完全不同,没有肉麻得有些不真实的文字,只是平平淡淡中的丝丝关爱之语。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伴侣应当就是如此的。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虽然传奇,但刚极易折,终致情深不寿。

年10月1日,两人的爱子海婴出生。虽然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小夫妻奉行“DoublIn







































儿童白癜风的症状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1325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